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重讀中國成語 品味陽明心學

重讀中國成語 品味陽明心學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來源:管理哲學家 ID: GuanLiZheXueJia

第一條不修邊幅

[釋義]修:修飾;邊幅:本指布帛的邊緣;借指人的儀錶、衣著、生活作風。比喻不注意衣著、儀容的整飾。常指不拘小節;生活懶散。

[語出]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

[近義]不衫不履不拘小節

[反義]衣冠楚楚

[用法]形容人不注意儀容、衣著。

[陽明心學]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於詞章,出入二氏之學。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

(《傳習錄》上卷徐愛錄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7月,P1)

[白話文解]

陽明先生天資聰穎,而且和藹可親,為人坦誠,平素不修邊幅。早年,先生性格豪邁洒脫,曾熱衷於賦詩作文,並廣泛深入研究佛道兩家的經典之作。所以,當下之人初聽他的主張時,無不認為是異端邪說,不予理睬,更不會深入研究。

[心學品讀]

不修邊幅的本是一個負面辭彙,成語詞典里會出現「生活懶散」的表述。而在《傳習錄》中,徐愛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或描寫陽明先生,這應該是一種做人境界的特質描述了。再與後面的「性格豪邁洒脫」聯繫起來,就是一種不拘小節的大師做派了。接著,文中寫到「泛濫於詞章,出入二氏之學」,似乎與後面的「漫不省究」有矛盾:既然學問深厚,應該人人拜服才是,為何「以為立異好奇」呢?這個有一個很生動的詞:驟聞,也就是「咋一聽」的意思。正因為不是一聽就懂,恰恰說明陽明先生的見解不同凡響,需要「殫精竭思」,需要「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這段話的意思是:(理解陽明先生的觀點),(要)互相對照分析,就正於先生。方始發現,先生的主張猶如水性冰冷、火熱炎熱一樣,即是百世之後的聖人也不會產生疑問。(《傳習錄》上卷徐愛錄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7月,P1)

從古希臘的泰勒斯在觀天象的時候掉入井中,到第奧根尼生活在大缸里,再到弘一法師的極簡單的生活用具,我們可以從這些「不修邊幅」里體會一種精神豐滿者的行事風格。我在這裡不是說聖人的儀錶必須邋遢,其實也有優雅的康德,瀟洒的黑格爾,儀錶堂堂的海德格爾,也是才貌雙全,雅俗共賞的典範。我是希望大家能夠感受一種「自由自在」的心態和生活方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只要感情有,什麼都是酒」,這種情景不是「不敬」和「偷懶」,而是內心自信者,不會刻意地做些什麼。

孔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孟子解釋說:「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結果不可,只要合乎道義就行。」

這是一種極高的品格自信,人活到這種境界,不論穿什麼衣服,都是一道令人仰視的風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元旦:2018再見 2019你好
管理心學:用陽明心學激發組織活力(三)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