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常說的棕色人種主要分布在哪?

我們常說的棕色人種主要分布在哪?

棕色人種是按照遺傳和體質為人類分類所劃分出的一個人種,分子人類學研究證實了他們的遺傳基因的獨特性。一般來說,棕色人種是亞洲大陸和部分太平洋印度洋島嶼的早期居民,他們長期停滯於舊石器時代,在競爭中被進入的新石器時代的黃種人擊敗,逐漸從亞洲大陸消失,因此目前只分布在孤立的海島和高寒地區。棕色人種主要指的是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通古斯人,以及一部分印第安人及墨西哥人。其它群體分布在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太平洋的島嶼、安達曼群島,通古斯地區和中/南美洲。 棕色人種與其他三大人種相比,有著最粗壯的眉弓;通常為長顱型、黑色捲髮、下顎粗大、突頜、巧克力膚色、眼睛深棕色或者黑色。

四大人種:高加索人種(白種人)、亞洲人種(黃種人)、大洋洲人種(棕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

在十九世紀,澳大利亞原住民被分類為黑種人。但是,由於面貌的不同,在二十世紀初期,新一代的研究發現澳大利亞原住民與非洲人種的區別。新一代的人類學學家,像Carleton S. Coon,把澳大利亞原住民和一些其它太平洋島嶼人給歸類於他們自己的人種"棕色人種"。棕色人種皮膚為棕色或巧克力色,頭髮棕黑色並且捲曲,鼻子寬,口鼻部前突,鬍子和體毛髮達。當時,在東南亞挖掘的化石顯示中石器時代的東南亞人骨骼類似於所謂的棕色人種。此後,一些學者認為在陸地的棕色人被黃種人同化,但是最新的分子人類學研究結果表明,殘酷的競爭和替代多於同化。和白種人及黃種人比較,棕色人種基因較為多樣化,體貌特徵內部差異更大。

亞洲人種

亦稱黃種。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髮,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


非洲人種

亦稱黑種。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髮,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相對較淺;總體膚色較深。


高加索人種

亦稱白種。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髮,毛髮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大洋洲人種

亦稱棕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波浪狀且較為粗糙的毛髮,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於大洋洲上的島嶼上,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安達曼群島以及通古斯地區、中/南美洲。主要為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和通古斯人。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編織而成的,而在建築物的周圍則一般會採用石雕來做裝飾,海島或原始文明特徵顯著。

基因庫網站信息顯示,2002年Hurles et al.和2006年Ghiani etal.論文表明:Y-Q1a3a存在於波利尼西亞群島,包括東部島嶼。部分人認為這顯示了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遷徙到了波利尼西亞地區,並認為這為幾百年來的波利尼西亞人的來源之謎的爭論划上了句號。並推論認為大洋洲人種來源於美洲,屬印第安人後代。這犯了一個科學錯誤,即將波利尼西亞人、大洋洲人以及大洋洲人種混淆了起來。波利尼西亞人和大洋洲人種根本無法等同起來。並非所有的大洋洲人都是棕色人種,例如紐西蘭的毛利人(屬於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科學證據表明起源於台灣原住民)屬於黃種人,而大部分美洲印第安人本身也與澳大利亞土著棕色人種相去甚遠!因而上述說法並不成立。現代遺傳學表明,黑色人種及棕色人種起源於黃色人種等分化前的原始人種,現在印度還存有當年遷徙經過時棕色人種的後代。棕色人種此前應廣泛分布於亞洲大陸,後在競爭中被黃種人擊敗,目前只分布在高原和海島,以及寒帶地區。如澳洲阿波里吉尼斯土著、尼格利陀矮黑人、通古斯人、部分印第安人及部分墨西哥人,以及拉丁美洲土著中棕色人種基因頻率很高。因此,大洋洲的棕色人種也應從亞洲遷徙而至,而非美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老教師給家長的忠告:教育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
網路上90%的旅行攻略,都是用來坑人的!你被坑過嗎?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