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人書札:吳大澂致盛宣懷信札

名人書札:吳大澂致盛宣懷信札

信札涉及主要人物

吳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止敬,號恆軒,別號愙齋、白雲山樵,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改庶吉士,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鴻章幕府,同治十年(1871年)散館授編修。歷陝甘學政、河南河北道員、太僕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史、廣東巡撫、河東河道總督。

光緒十八年(1892年)閏六月任湖南巡撫,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吳大澂主動請纓出戰,於八月交卸起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底兵敗革職留任,八月奉旨回籍,陳寶箴繼撫湖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任上海龍門書院山長之職,教書授業。十月被革職永不敘用。其政績卓著,曾募銀賑直,協助李鴻章辦理山西賑務,隨銘安赴吉林任幫辦時創設吉林機器製造局、辦理屯墾,同李鴻章會辦北洋事宜,與依克唐阿會勘中俄邊界等。《清史稿》有傳。

吳大澂平生酷好金石,善書畫。精於金石文物鑒賞,相關著述頗多,存世有《說文古籀補》《愙齋藏器目》《古玉圖考》《權衡度量實驗考》《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集古錄》《十六金符齋印存》等。其自訂年譜時間止於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失敗革職留任時,顧廷龍增輯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即吳氏去世之年,為《吳愙齋先生年譜》。

盛宣懷(1844~1916年),字杏蓀,江蘇武進人,晚清洋務運動代表人物,實業家。同治九年入李鴻章幕,「事合肥師三十年」,籌辦洋務,協辦賑務,參與外務交涉,頗受李鴻章賞識。歷任天津河間兵備道、天津海關道、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監督、直隸津海關道、郵傳部大臣等職。先後參與創設輪船招商局、電報局,任會辦、總辦;籌辦華盛總廠,督辦鐵路總公司,籌辦中國通商銀行等。光緒十八年至二十二年(1892~1896年)在直隸津海關道任上。

吳大澂與盛宣懷均作過李鴻章幕僚,吳大澂協助處理政事,盛宣懷主要協辦洋務。光緒四年(1878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兩人曾共同協助處理直省賑災事務。之後時有往來,甚至吳大澂在自己的金石收藏活動中,也發信委託盛宣懷代為付款、收存及轉運。

信札的藝術價值

吳大澂好金石收藏與鑒賞,於金石文字頗多研習,其書法因以篆書見長。信札均以行楷寫就,其時吳大澂已屆花甲之年。其筆意頗似黃庭堅,筆畫古樸遒勁,書風凝重有力,於渾樸之中見清新、靈動。正如顧廷龍的評價,「先生行楷初學隋唐人書,頗似元公姬夫人墓誌。其後改師山谷,尤得精髓,於蒼茫挺拔之中參以嫵媚之姿,自成一家」。信札體現其沉穩、精到的書法風格和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原文作者:李靜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7年11月刊《吳大澂致盛宣懷信札考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龍泉青瓷之精髓——「薄胎厚釉」
青瓷蓮花式溫碗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