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據說可以騙小姑娘的《金剛經》,是本怎樣難念的經?

據說可以騙小姑娘的《金剛經》,是本怎樣難念的經?

釋迦牟尼老師如果知道《金剛經》突然在吳秀波出軌門事件中火起來,怕是要氣到重新轉世。

1.

作為佛學經典,《金剛經》、《心經》、《楞嚴經》等一直是佛學愛好者們的必讀書目,其中《金剛經》尤其著名。拿信佛風氣濃郁的娛樂圈舉個例子,娛樂新聞里經常見到諸如「孫儷手抄《金剛經》」;「王菲唱誦《金剛經》,李嫣三歲倒背如流」;「陳坤每天誦讀《金剛經》」等等消息。連吳秀波本人之前接受採訪,也說《金剛經》治好了他的抑鬱症。

就像提起儒家就會想到《論語》,提起道家想到《老子》一樣,提起佛家,如今的國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金剛經》。

《金剛經》是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其通俗的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名字來自如今流傳最廣的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全書5043字,分為32品。

《金剛經》相傳是佛弟子須菩提與老師釋迦牟尼的對談記錄,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還比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總之在《金剛經》描述的世界觀里,人世間所能見者皆為虛妄。

儘管佛說世間儘是虛妄,不可否認的是,從古至今,從皇室到尋常百姓家,從佛教界、文化界到世俗社會,都非常推崇這部佛經。其中又數鳩摩羅什的版本,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民國時期的著名佛學家王恩洋居士就曾說:「此經流傳世間最為遍廣,上自儒宗學士,下自走卒販夫,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皇壇道士,無不持誦是經。」鳩摩羅什也因此成為中國三大佛教譯經家(與法顯,玄奘)之首,而他是唯一的外國人。

當初將這部佛經帶入中國的傳播者們可能想像不到,這本出自古印度的佛學經典,在東方的土地上存在一千多年後,依然能保持如此持久的影響力,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2.

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堅攻下襄陽城,將高僧釋道安迎入都城長安。相傳被迫西遷的釋道安曾對苻堅說:「陛下請到我沒什麼,要能把鳩摩羅什請來那才了不起!」鳩摩羅什的名聲苻堅早有耳聞,便立下心愿,有朝一日一定要迎取這位西域高僧到中原弘揚佛法。

鳩摩羅什出身貴族,其父親是天竺(今印度地區)著名高僧鳩摩羅炎,備受西域各國敬慕,後被佛教大國龜玆國(今新疆庫車)迎為國師,龜玆王還把妹妹耆婆嫁給了他。鳩摩羅什出生後,在家族的熏陶下,廣習大乘經論,講經說法,才30歲不到就成為中觀大師,名揚西域三十多國。

古龜茲國壁畫

公元382年,苻堅派大將呂光率七萬大軍遠征西域,原本的計劃是攻焉耆平龜茲,再回師佔據涼州。據說他臨行前還叮囑呂光,若戰勝龜茲一定要將高僧鳩摩羅什請到長安。可惜還來不及見大師一面,在同一時期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中,苻堅大敗。公元384年,姚萇建立後秦,殺苻堅,呂光得知後,便在公元386年以涼州之地自守,建年號太安,史稱「後涼」。

直到公元401年,後秦姚興西伐後涼,將鳩摩羅什請到長安,奉為國師。此後十餘年間,鳩摩羅什便在長安悉心從事譯經和說法。他在圭峰山下逍遙園中修建草堂寺作為說法地和譯場,當時的譯經隊伍非常龐大,在鳩摩羅什主持之下,譯經場中有譯主、度語、證梵本、筆受、潤文、證義、校刊等傳譯程序,分工精細,制度健全,集體合作。據記載,姚興曾選出名僧「八百餘人」助鳩摩羅什譯經,遠近而至求學的僧人更是達三千之眾,故有「三千弟子共翻經」之說。

鳩摩羅什自西向東到長安的那一年,東晉的高僧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3.

關於佛教傳入中原,最普遍的看法是始於漢朝,到法顯第一次走出國門以前,此前的佛經大都由中原僧人憑感覺譯出。他們不精通梵文原意,翻譯出的佛經晦澀難懂,也與原經差異較大。直到鳩摩羅什譯作的誕生,前所未有地促進了中國佛學的發展。

鳩摩羅什譯經的態度比較嚴肅,力求譯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他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首次將「Avalokite?vara」翻譯為觀世音菩薩,中國人後來拜了一千多年。文中的名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算是不修佛法的人,如今也算是耳熟能詳。還有很多今天被人熟知的辭彙,比如「大千世界」、「一塵不染」、「想入非非」、「粉身碎骨」、「迴光返照」、「火坑」、「煩惱」、「苦海」、「魔鬼」、「世界」、「未來」、「心田」、「愛河」等等,全都出自鳩摩羅什之手。

作為中觀派的大師,鳩摩羅什不但譯完了龍樹中觀宗大乘學說的主要經典,也對小乘成實宗經典的翻譯作出了大量貢獻。經其之手的譯經前後共有九十八部,三百八十四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維摩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毗婆沙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成實論》、《十誦律》等。

光是這個層面上,鳩摩羅什的譯經活動不但有利於佛教的傳播,甚至可以說奠定了中國的佛學,甚至翻譯文學的基礎。加上當時在姚興的提倡和鼓勵之下,後秦舉國上下崇信佛教,一時間寺院佛塔林立,各地事佛之人達到「十室而九」的地步。當然這也同時帶來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導致社會衰弊,加速了後秦的滅亡。

4.

在鳩摩羅什來華的時代,《金剛經》只是他所有的翻譯著作其中一部,光芒並不比其他佛經高出多少。它真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還要歸功於後世統治者們的推崇。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玄奘西行歸來後,太宗專門就《金剛經》譯文的完備與否諮詢過他。玄奘回答說:鳩摩羅什的譯本就標題來看缺少「能斷」二字;就內容來看缺少「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服其心」三個問題的第二個問題;在兩個頌中缺少後一頌;在說明一切有為法性空假有的九喻中缺少三喻。據說為滿足太宗,玄奘在一夜之間重新翻譯了《金剛經》,取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玄奘譯成後,太宗立即將新譯本發布全國。

玄奘的新版本《金剛經》,被後世認為解釋了不少鳩摩羅什在佛學義理上過於簡略模糊的地方。但也有人不太認可,民國時著名佛學家呂澂就認為: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但不管怎樣,唐朝人民對《金剛經》的追崇熱度絲毫不減,至唐朝晚期,《金剛經》本身的翻譯作品就有6個版本,對其的注釋、解讀更是風靡一時。玄宗在位時,為推行三教(儒釋道)並重政策,在各教中選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親自注釋後頌布全國,其中於佛教選的就是《金剛經》。他在注序中對《金剛經》的般若義理大加稱揚,贊其「皆眾妙門,可不美歟!」

此後還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1377)下詔令禪宗太師宗泐為《金剛經》及《楞伽》、《心經》三經作注,頒行天下。

明成祖朱棣注釋的《金剛經集注》更為有名,他在書中高度評價《金剛經》:「大開方便,俾解粘而釋縛,咸滌垢以離塵,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轉痴迷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是經之功德廣矣,大矣。」

統治者推崇,民間也流行,善男信女們廣泛宣傳《金剛經》的神奇效用,《金剛經持驗記》、《金剛經靈感錄》、《金剛證果》、《金剛靈驗》、《金剛果報》及《報應記》、《感應記》等衍生冊子大量出現。人們相信,久治不愈的疾病會受持《金剛經》而解除,貧賤之人能因受持《金剛經》而升官發財,甚至誦經可以死裡逃生,還陽復活,猛獸不傷,「罡風不能壞,大水不能沒,山崩不能傷,久餓不得死,百矢不能擊……」

在「萬民傳誦,永消災禍」的美好口號下,《金剛經》因為官方的大力提倡,幾乎成為一般民眾的倫理教科書,備受世俗社會禮待,佛學也因此逐漸深入人心。

5.

《金剛經》發展到現代,宗教的意味減少了不少,普及度雖遠不如從前,但教化意義依然存在,現代人多將其視為一種智慧通達的處世哲學。就如同鳩摩羅什為它所譯的漢文標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意指「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絕對完全的大智慧」。「波羅蜜」意指「到彼岸」。「金剛」則是指般若的力量像金剛一樣強大和鋒利。

本來是教人向善、戒貪嗔痴的文學經典,萬萬沒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竟成為調侃花邊新聞當事人的搞笑段子。

《金剛經》中有一段名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後世引用在各式電影、文學作品中。

翻譯成通俗的話,大概就是《天龍八部》里那首著名歌里寫的:笑你我枉花光心計,愛競逐鏡花那美麗。怕幸運會轉眼遠逝,為貪嗔喜惡怒著迷。責你我太貪功戀勢,怪大地眾生太美麗。悔舊日太執信約誓,為悲歡哀怨妒著迷。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 的精彩文章:

「空間+服務+配套」構建全新工作場景 天府萬科雲城首亮相
董璇的2018: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哭

TAG:談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