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熱犯胃得胃炎,有一方有好療效

濕熱犯胃得胃炎,有一方有好療效

導讀:

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統稱,為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噁心、嘔吐;後者以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便。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

脾胃濕熱

現代人有胃炎的很多,其中,濕熱是元兇之一。對付脾胃濕熱,一副常用方葯可能非常有用——

中醫學認為,胃炎多由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肝氣犯胃;或勞逸失常,或濕熱犯胃,或濕困脾胃,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或久病體虛,中氣不足,胃失所養,從而引發胃痛、嘔惡、嘈雜等種種癥狀。

濕熱犯胃或濕困脾胃型的患者常見胃脘疼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或胃脘痞悶、嘈雜難受、稍食即脹,口淡無味、渴而少飲、身重乏力、睏倦懶動、腸鳴轆轆、大便稀薄、舌苔黃膩或白厚、脈滑數或濡細。

楊承岐老師臨床病例

1

楊某,男,26歲,農民。1982年7月17日就診。

患者上午到鎮上趕集,中午饑渴難耐,邀了幾個好友去飯店要了幾個冷盤、一捆冰鎮啤酒搓了一頓。回家後即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急來我處就診。

現症:身熱,胸脘憋脹,腹痛難耐,噁心嘔吐,嘔吐酸苦物,查體:體溫38℃,腹部叩診呈鼓音,全腹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素常體格健壯,嗜煙酒。

診斷為急性胃炎,乃素體濕熱,蘊結胃腑,突遇冷物刺激,胃失和降,氣機不利之故。擬以清熱利濕、和中止痛、降逆止嘔法調治:

//

薏苡仁30克,滑石(布包) 3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淡竹葉10克,藿香12克,元胡10克,白芍10克,代赭石(布包)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共2劑。針足三里(雙)、天樞(雙)、上巨虛(雙)、中脘各一次,平補平瀉。

圖:白芍

//

7月18日複診:服藥後諸症已除,唯舌紅苔黃膩不減。說明急性胃炎已愈,濕熱體質如故。囑其戒煙酒,常服薏苡仁以調整濕熱體質。

2

胡某,男,42歲,教師。2000年6月5日就診。

素常胃脘脹悶嘈雜,反酸,偶有嘔惡,食欲不振,曾做胃鏡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也曾多次求醫,服用中西藥品,有的取效一時,有的全然無效,時發時止已兩年有餘,近日病情加重,特來求治。

現症:胃脘脹悶嘈雜,嘔吐酸水,口中黏膩,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頭身困重,肢體酸懶,大便黏膩不成形,胃脘部按之疼痛,舌苔白膩,脈滑。

濕熱內蘊,影響氣機,胃失和降之象昭然。治以清熱利濕,和胃止痛,降逆止嘔:

//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川厚朴12克,半夏10克,白通草6克,白芍10克,海螵蛸15克,吳茱萸10克,大黃3克,甘草6克。姜棗為引,水煎服,日1劑,5劑。

圖:甘草

//

6月12日複診:服藥後除噁心嘔吐,大便黏膩感略減外,余症如故,舌脈從前。患者對治療已喪失信心,不願繼續服中藥,要求開點西藥以圖暫安。我告誡患者,濕熱之邪,膠滯難除,宜從緩圖治,不可操之過急。遂照原方再予5劑。

6月17日再診:患者面有喜色,說服藥後諸症大減,神清氣爽,食慾增強,要求多開幾劑以圖除根,舌苔白,脈緩滑。

葯已切中病機,遂一字不動,照抄原方,10劑。患者服藥後,胃脘通順,神清體健。隨訪一年,未見複發。

按語

楊姓患者屬急性胃炎,患者年輕體健,嗜好煙酒,素蘊濕熱,瀰漫三焦,突遇寒涼飲食刺激,冷熱相爭,阻礙氣機,胃失和降,故身體發熱,腹脹腹痛,噁心嘔吐。胡姓患者屬慢性胃炎,濕熱內蘊,充斥三焦故頭身困重,肢體酸懶;熏蒸胃脘,氣機不利則食欲不振,胃脘部按之疼痛,脹悶嘈雜,噁心嘔吐;胃失和降則嘔吐酸水;濕熱傷及腸道,傳導失司故大便黏滯不成形;口中黏膩,舌苔白膩,脈滑皆濕熱內蘊之象。二者都有濕熱瀰漫,三焦失於宣降的病機,應用三仁湯化裁皆取得了理想的療效。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藿香正氣水治療腳癬118例
傅青主治婦科:婦科炎症經久不愈,很可能是脾虛!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