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我國大豆能否實現自給自足?

我國大豆能否實現自給自足?

提要:國情現狀決定了我國大豆無法實現自給自足!

從我國歷史大豆進口數據看,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國的大豆進口量超過95%,其中美國和巴西的大豆進口量就高達92%。2017年全年中國進口大豆量高達9553萬噸,國產大豆1300萬噸,2018年進口大豆8800萬噸,其中國產大豆1400萬噸,即便是在2018年為大豆推出高額補貼的情況下,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依舊高達84%。有鑒於此,為何我國不能舉全國之力大面積種植大豆呢?科學興農認為有以下兩大因素。


耕地資源有限

我國提出了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的準則,而實際上來說18億畝已經很難維持了,比如說2018年我國的糧食耕地總面積為17.56億畝,其中用於秋糧生產的面積僅有12.8億畝,細分下來再看的話我們就明白了,其中玉米6.3億畝,水稻3.8億畝,大豆1.2億畝,而其餘雜糧2.7億畝。也就是說1.2億畝耕地生產了1400萬噸大豆,如果我國生產出1億噸大豆,需要多少耕地呢?很簡單做個乘除也就出來了8.6億畝耕地!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我國大豆自食其力的情況的話,我國夏糧就需要拿出8.6億畝的耕地,加上水稻的3.8億畝耕地,這也就意味著玉米和雜糧的份額完全就沒有種植空間了。

對於近些年的玉米,國家一直在高喊去庫存,優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等,但是你可曾知道單單2018年我國的玉米凈增量就高達3300萬噸,也就是說隨著我國國內玉米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玉米供給量已經顯得有些乏力了。更不要說不種植玉米了。參照當前玉米生產,如果種植大豆8.6億畝的話,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糧食中玉米短缺2.3億噸,雜糧1億噸。由當前的糧食年進口1億噸轉變為進口3.3億噸。

當然也可能會疑問,為何種植玉米我國糧食結構就能夠維持,反而種植大豆就短缺那麼多了呢?這樣疑問的朋友估計是真的沒下過田的主,大豆屬於富含高蛋白,高油脂農產品,這類作物的共性就是產量非常低,比如說花生妹每畝400斤,菜籽350斤,大豆350斤。反觀玉米,產量就高達1200斤甚至一些高產田可以達到1500斤,大豆行嗎?顯然不行!


大豆生產效益偏低

下面咱們就來說說第二個因素,大豆生產效益偏低也是制約大豆產量增加的一大原因。大家知道玉米玉米怎麼擴大起來的嗎?曾幾何時,我國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產國,然而近些年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張,大豆種植面積逐步受到擠壓縮減,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當屬雜交玉米的推廣,使得玉米種植經濟效益迅速增加。對於大豆來說就顯得比較尷尬了,以2018年來說,在4月份農業農村部就明確了大豆高補貼的消息,同時又給各地下達大豆種植指標提高大豆種植滿級,然而大豆種植面積僅僅增加千萬畝,說起來制約大豆面積增加的原因還不是效益偏低!從當前大豆效益看,如果不算補貼的話,每畝收益僅僅200-400元,而玉米經濟效益普遍超過500元,當然這同玉米產量比較高是離不開的。雖說大豆價位比玉米高出許多,但是由於價位偏低,整體效益依舊難以跟上玉米的步伐。

綜上來說,當前我們國家的生產國情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全面性的種植大豆,而大豆生產效益偏低的現狀也決定了農民不可能放開手腳大面積的種植大豆。在去年我國為大豆提供高額補貼之後,相信在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會有不小幅度的增加,但是由於今年大豆進口渠道的增加,預計國內大豆也難言樂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草莓園裡種大蒜,一舉兩得作用大!
增加農民收入的方式不在於高糧價,而是「高額補貼」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