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國畫和盆景藝術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國畫和盆景藝術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國畫藝術和盆景藝術

花木君

我們前面談到,藝術是相通的,各種藝術門類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聯繫,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塑、詩詞歌賦、文學戲曲、篆刻絲織、園藝盆景等等,這些傳統文化藝術形式,都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相互影響,相互聯繫;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組成了如今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

在眾多的藝術門類裡面,書畫藝術最為相近,古人書畫不分家,能書會畫,書畫同源,書法是基礎,繪畫是情趣。近代受西洋影響,大多所謂的「畫家」卻不能書,不講基礎講新奇,不談內涵談形式,整天邯鄲學步,亦步亦趨,人云亦云,動輒曰印象,開口則抽象,把傳統書畫藝術精髓拋之腦後,嘩眾取寵,出奇耍怪,作品雲山霧罩,猶如稚子塗鴉,題款歪七扭八,恰似雞爪狗爬,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是咄咄怪事!

書畫藝術作為中華傳統藝術的瑰寶,歷經幾千年的文化沉澱和歷史磨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法和理論,在演變過程中,不斷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優點和精華,隨之又反哺其他藝術門類,對其他藝術門類形成影響。在這裡面,盆景藝術可謂受益頗多,上一篇我們談了書法藝術對盆景藝術的影響,今天我們談談繪畫藝術的影響。

傳統繪畫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題材大致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分具象和寫意,通過對自然形態對象的濃縮與精鍊、概括與簡化,既忠實於客觀物象,又高度概括,體現了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和感觸。

國畫中的山水花鳥畫,與盆景一樣都屬於造型藝術,文化上同源,在構思、布局、造型、題名等方面也有著很多相同之處。國畫是在一定尺幅上以筆墨形式展現自然形態,盆景則是在小空間內用樹石盆幾等來塑造大自然的形象,二者可謂是異工同曲。

國畫藝術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源自自然,高於自然,充滿想像和誇張,是對大自然結構的打破重造,糅合了作者的領悟和心境,可以在形態上超脫自然;而盆景藝術則是依託於自然,以自然為基礎,尊重自然,符合自然生長規律,只能從構圖和布局上進行意境展現,而不能在形態上脫離自然超於自然,這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國畫藝術和盆景藝術的共同點在於,盆景和書畫都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一種載體,都具有滌盪心靈的藝術作用,二者文化同源,理論相通,僅盆景藝術的創作和造型上來講,國畫藝術理論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精華。

首先,國畫藝術和盆景藝術都講究意境。

意境是所有傳統藝術的共性,既蘊含於形象之內,又升華於形象之外,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一種感受,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藝術境界。意境是藝術作品的最終創作目的,是作品的靈魂。

國畫藝術的意境,是畫家對山水自然的情感和社會的感觸認知的體現,是抒發胸中之意和精神追求的內涵所在。正如水墨畫鼻祖之一東晉的顧愷之「傳神論」,提出「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南朝繪畫理論家謝赫《古畫品錄》所講:「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第一條就提出「氣韻生動」,而氣韻生動就是指的神韻和意境。唐代南宗山水畫之祖王維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繪畫理論家張彥遠也說:「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皆提出繪畫重在精神風韻,重在意境體現。

《煮茶圖》局部 文徵明 明

同理,盆景藝術作為造型藝術,以小見大,縮龍成寸,源自自然,展現自然,高於自然,從而滌盪心靈,直抒胸臆,體現創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情趣,因而更重在形神兼備,立意高遠。

攜琴訪友圖 南宋 李唐

盆景和國畫的意境展現,不能脫離形體,正所謂「意在筆先」、、「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對自然和社會的感觸都依靠形態進行展示,尤其是盆景,作為有生命的藝術形式,不能靠想像,只能依靠自然規律進行藝術加工,因而相比國畫而言,更為艱難,這就需要盆景工作者以紮實的功力和深厚的文化素養作為基礎。

其次,國畫藝術和盆景藝術都講究章法和布局

國畫和盆景的意境都是通過形象進行展示,因此需要進行布局設計,而布局上講究立意,意在筆先。國畫的布局和章法很多,強調規律性和辯證法,比如山水畫構圖要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在形式上協調賓主、呼應、遠近、虛實、疏密、聚散、開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關係,達到對立統一,協調均衡,從而才是一幅完整的優美的構圖。

同理,盆景也需要立意布局,對盆景素材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協調,比如主與次,粗與細,疏與密,高與低,左與右,前與後,上與下,遠與近,開與合,動與靜,陰與陽等等,在結合自然形態的基礎上,進行立意布局設計,然後才進行技術加工。關於布局設計,盆景藝術可以從國畫藝術中借鑒的章法有很多,我們列舉幾個突出特點進行簡單概括。

《青綠山水軸》局部 沈周 明代

主賓分明:盆景同國畫一樣,主體只有一個,其它的是陪襯的次要的賓體,起著輔助、從屬於主體的作用。主和賓是相互依存、渾然一體的,只有構圖中賓主分明,畫面才能主體分明,才能不至於「喧賓奪主」。

均衡協調:中國畫講究協調均衡,主要表現在「留白」藝術,還素有「疏可跑馬,密不通風」的說法。「留白」藝術源自古老的道家哲學,講究天人合一,陰陽相生,虛實相形,有無相對,通過對疏密關係和空間的處理,產生聯想和想像,形成一種均衡美、空靈美和藝術美。盆景亦然,正如不能元代畫家饒自然《結宗十二忌》指出,第一忌即是「布置迫塞」。「須上下空闊,四旁疏通,庶幾蕭灑。若充天塞地,滿幅皆畫,便不風致。」,疏密相間,動靜相對,從而產生美感。

重在造勢:國畫講究「得勢」,古人將構圖稱為:「置陣布勢」。一幅中國畫作品必須有一種氣勢和力量,具有一種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勢不可擋的氣勢。通過起、承、轉、合等技法的運用,最終完成「蓄勢」。盆景亦然,通過採取抑揚頓挫、曲折盤旋等各種技法,採用「欲左先右」、「欲放先收」、「欲行先蓄」等變化,最終體現氣勢,呼應主題,產生一種運動感、節奏感和韻律感,氣韻生動,神采飛揚。

再就是,文人畫對盆景藝術的影響

文人畫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元,以王維、蘇軾等為代表,主要特點是格調高雅,重在寫意,講究詩情畫意,」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文人畫和傳統畫院派和工匠畫有所區別,因而獨樹一幟。

梅花書屋 宋 馬遠

文人畫是古代文人們藉繪畫以抒洩胸中之逸氣,並不求工整與形似,只是隨興所至,寥寥幾筆,疏淡雅緻,藉以表達心境和情趣,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

文人畫以心入畫、以情入畫、以趣入畫、以文入畫、以詩入畫、以書入畫,簡約傳神,空靈生動,形神兼備,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蘇軾木石圖

文人畫的情趣和意境,對盆景的造型藝術影響頗深,尤其是具有中國盆景藝術特色的文人式造型,大多脫胎於古代文人畫,是中國盆景藝術的獨具風采的造型形式,對盆景藝術的審美理論和構圖布局的影響意義非凡。

國畫藝術對盆景藝術的影響還有很多,篇幅所限,恕不贅述,然而二者之間源遠流長,殊途同歸,已臻化境,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燦爛輝煌的瑰寶和結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光大。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9-1-21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蘭花推薦:誘引雄峰的蜜蜂蘭
山茶花的選購以及北方冬天養護經驗淺談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