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警察已經用了40年的手槍,為何警察隊伍仍在繼續使用?

中國警察已經用了40年的手槍,為何警察隊伍仍在繼續使用?

目前,我國警察隊伍使用的手槍比較複雜,分別有92式、77式、64式和54式等等。其中,92式和64式的數量最多。在電視劇《121大案》中,一支64式手槍被盜走,圍繞這支手槍,西安的警察們開始了歷經艱辛的破案歷程。截止目前,64式手槍仍在服役。這是一種已經服役了將近40年的手槍,為何這種手槍仍然繼續服役呢?

一、64式手槍是54式手槍的補充型

在建國的初期,我國軍隊和警察的武器非常的複雜,由於自己無法設計武器,我國警察隊伍使用的武器,來自於各個國家。這些武器的口徑不一樣,子彈的類型也不一樣,嚴重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在50年代的前期,隨著我國局勢的整體穩定和國家重工業的確立,我國決定在蘇式武器的基礎上,仿製自己的國產化武器。因此,在50年代出現了一系列用5命名的武器,例如54式手槍、56式衝鋒槍、59式坦克等等。我國喜歡用時間來命名武器,看一個武器的數字,一般就是這種武器的服役時間或者研發時間。截至目前,仍是這樣的情況,例如15式坦克、09式步兵戰車等等。在50年代生產的輕武器中,54式手槍是非常出名的。這種手槍至今仍在軍隊和警察隊伍中服役,屬於常青樹級別的武器,54式手槍的原型就是蘇聯的1933式手槍。

在二戰期間,這種手槍在蘇聯軍隊中使用非常廣泛,接受了戰爭的洗禮和考驗。因此,在50年代,我國仿製了這種手槍,並且命名為54式手槍。54式手槍的性能很完善,殺傷力巨大,而且質量很穩定。因此,直到目前,這種手槍仍在服役,92式手槍並沒有完全取代54式手槍。對於軍隊來說,54式手槍在各方面都非常的實用,但是對於警察隊伍來說,54式手槍的威力則太大了。有的案件中,警察隊伍需要開槍,但可以將正在犯罪的嫌疑人擊傷,但由於54式的威力太大,有的嫌疑人由於傷勢過重最終死亡,這影響了一些案件的偵破。在這樣的情況,60年代前期,我國軍工部門結合了蘇聯各種手槍的技術,再加上自己的經驗,開始研發新式手槍,主要裝備警察隊伍和軍隊中的軍官們。由於在1964年開始設計,因此被命名為64式手槍。

二、64式手槍大批量裝備到了警察隊伍

64式手槍雖然在1964年就已經開始研發,但截至80年代初期才裝備警察隊伍,中間經歷了10多年時間。這裡面的原因非常複雜,在64式手槍裝備到各個基層警察隊伍時,與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的手槍相比,64式手槍明顯落伍。與54式手槍相比,64式手槍的體積和威力都降低了很多。因此,軍隊中沒有裝備太多,因為不符合自己的需要,僅僅裝備給了一些軍官。與之相比,對警察隊伍來說非常合適。從80年代開始,64式手槍大量裝備到警察隊伍。在電視劇《121大案》中,一支64式手槍被盜,隨後這支手槍製造了累累血案。為了抓獲兇手、找回槍支,西安的警察們非常忙碌。隨著其他手槍的加入,目前,我國警察隊伍裝備了好幾種手槍。

我國警察隊伍的裝備情況,與當地的經濟實力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車輛、武器的更新換代等等,都需要依靠地方財政的支持。在《121大案》中,西安的警察們前往寧夏辦案。當時,西安的警察們已經換上了新式越野車,而寧夏的警察仍在使用老舊的北京212吉普車,這僅僅是一個縮影。在武器裝備方面也是一樣,作者曾經看過警察隊伍的一次比賽,廣東地區警察隊伍的裝備,讓其他兄弟省份的同行們非常羨慕。所以說,在92式手槍大批量服役的情況,由於我國警察隊伍的基數比較大,截至目前,64式、54式等手槍仍然繼續服役。其實,與世界先進的手槍相比,64式手槍有兩個問題,而且無法通過改進解決。第一,64式手槍的威力不足。第二,64式手槍的攜彈量太少,無法形成持續的火力壓制。

三、64式手槍已經進入了服役的最後階段

54式手槍的威力太大,不適合警察隊伍使用。與54式手槍相比,再加上現在不斷變化的情況,64式手槍的威力又太小了。擊中嫌疑人之後,嫌疑人還能夠繼續活動。64式手槍最多能夠攜帶7發子彈,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只攜帶5到6發子彈。在一般的案件中,警察隊伍根本不需要使用槍支。但是如果遇到那種突發事件,這些子彈是明顯不夠的。在現在這個階段,92式手槍正在逐步取代64式和54式手槍。隨著軍工設計研發水平的提高,我國軍工設計部門,也會推出各種新式手槍。64式手槍已經使用了將近40年時間,已經進入了服役的最後階段。其中這種老式武器的數量會越來越少,屬於看一眼少一眼的情況。與64式手槍相比,54式手槍可能支撐更長的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警察一直沒有警銜,1992年,為何又開始授予警銜?
政治聯姻的戰爭,西夏國的盟友,大遼國為何10萬軍隊攻夏?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