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腎,真有必要從娃娃抓起
目前在我國,普通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接近10%,40歲以上人群高達18.7%,相當一部分成年慢性腎臟病是由兒童時期的各種腎臟疾病延續而來,聚焦兒童腎臟病,和可能從兒童時期遷延而來的成人腎臟病很有必要。
常見腎病的病因
先天性及遺傳性異常 如多囊腎、薄基底膜腎病、先天性腎病綜合征、遺傳性腎小管疾病等。
慢性腎小球腎炎 在我國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患者是因為急性腎炎遷延不愈而轉為慢性。
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硬化症、原發性小血管炎、原發性乾燥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腎臟病。其中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在兒童期發病率很高,是兒童或成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
藥物性腎臟病 鎮痛劑(水楊酸、對乙基氨基酚等)、中藥(馬兜鈴)以及某些抗生素,均可引起慢性腎臟病。
代謝性疾病及血壓異常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發病率逐年增加,可引起繼發性腎臟病。此外,許多傳染性疾病導致的兒童死亡都與腎臟受累密切相關。
兒童腎病的常見表現:
浮腫 浮腫主要出現在雙眼瞼和下肢,這些表現說明孩子的腎臟可能有問題了。
肉眼血尿 高燒過後,孩子突然出現血紅色的尿液,也是腎臟病的主要癥狀之一。
尿頻、尿急、尿痛 小兒排尿時刺痛、燒灼感。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泌尿系感染,嚴重的還會發燒、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另外,發育遲緩、長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尿增多,血壓升高出現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灰暗等,這些都有可能是有慢性腎臟疾病。
全方位進行預防
養成孩子正確的排尿習慣,孩子不要憋尿 憋尿容易導致細菌繁殖,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上行感染到腎臟。
注意健康飲食 人體每天攝入的食物所代謝的產物需要從腎臟排泄,攝入過量,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預防和及時控制各種感染 注意保暖、適當鍛煉、合理飲食,以減少孩子感染的機會,當孩子有呼吸道及皮膚等感染時,應立即根治。大部分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都和感染密切相關。
避免濫用藥物 「是葯三分毒」,腎臟是藥物代謝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藥物使用不當或是機體對藥物敏感,會損害腎臟。尤其是磺胺類藥物、喹諾酮類藥物、造影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更容易導致孩子的腎損傷。
兒童腎臟病治療策略不同於成人腎臟病的治療。首選藥物是激素,在急性期時需輔以抗凝、利尿消腫、降壓等對症支持治療,以控制一些併發症,85%以上的患兒通過激素正規治療可以獲得痊癒。
目前國家已開放二胎,更要注重優生優育,兒童腎臟病需要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特別是預防方面,腎臟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關鍵,家長要有計劃地帶兒童進行尿篩查,做好預防。


※台灣每5分鐘1人患癌,大腸癌仍居榜首!防範基礎是做這項檢查
※空腹、飯前、飯後,扒一扒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服藥規矩
TAG:宜生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