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堅守戈壁鹽湖三十年,只為了破解一個世界性難題

她堅守戈壁鹽湖三十年,只為了破解一個世界性難題


  來源:科學大院


  1月2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召開「講愛國奉獻、當時代先鋒——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發布會」,6位個人、2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青海鹽湖所王敏研究員榮獲 「年度感動人物」榮譽稱號。


  年度人物及團隊評選活動是中國科學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通知》,深入推進「講愛國奉獻、當時代先鋒」主題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大力挖掘選樹身邊人的先進事迹,激勵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開拓進取,爭當先鋒,讓愛國奮鬥精神成為全院的時代風尚、價值追求。

  泰戈爾曾經說「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她說她想用自己的努力,唱一首屬於自己的信念之歌,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以下簡稱青海鹽湖所)的研究員王敏。她用執著堅守著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的研發,用執著完成了吉乃爾湖畔鹽湖企業的興建,用執著實現了碧波萬頃的千噸級鹽湖提鋰項目的達產。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一起了解她的信念、她的科研,還有她醉心三十年的鹽湖夢。


實驗室里的王敏

實驗室里的王敏

  王敏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化工機械專業,現在是青海鹽湖所一名研究員,也是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開發利用探索路上的跋涉者之一,擔任青海鹽湖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鹽湖資源化學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鹽湖鉀、鋰、硼、鎂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產業化研究工作。


  無悔青春選擇


  1986年的初夏,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到北京化工大學招聘人才,播放了一個關於柴達木盆地的宣傳片,王敏觀看後受到了極大的感染,宣傳片里介紹盆地內蘊藏著豐富的鹽類以及硼、鉀、鎂、鋰、銣、溴、碘、鍶、銫、石膏、芒硝、天然鹼等多種化學元素,深深地吸引著她。在選擇就業志願時,她五個志願都填的是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瞬間成為全校轟動一時的焦點人物,畢業大會上受到學校和北京市的表揚。


王敏上大學時和同學的合影(右一)

王敏上大學時和同學的合影(右一)

  憑著對自己專業的高度熱愛,對夢想事業的執著追求,王敏來到了青海鹽湖所,開啟了她探索鹽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的航船,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她與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產生了割捨不下的感情。


  中國的鋰儲量約佔世界的三分之一,可直到20世紀末,中國的鋰鹽消費市場一直被國外壟斷,就是因為鹽湖裡鎂的含量高,鋰的含量低,高鎂鋰比的鎂鋰分離是一個世界性技術難題。1998年,王敏加入到青海鹽湖所的提鋰產業化團隊,進駐當時的「無人區」柴達木盆地東台吉乃爾鹽湖,和團隊成員一起努力攻克這一世界難題,也開始了她的野外工作生涯。


  「天上無飛鳥,地下不長草,一日有四季,風吹鹽沙跑」,這是人們對青海柴達木盆地地理氣候環境的生動概括。話雖如是,但未曾真正涉足柴達木的人,依然很難真正領略其苦澀神韻。柴達木盆地本屬無人區,方圓幾百公里人跡寥寥,直到鹽湖產業化基地的誕生和中國天然氣總公司氣田建設的開啟,沉睡數億年的柴達木腹地才算真正有了些「人氣」。在那裡,工作條件之艱苦、氣候環境之惡劣,都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作為一名女性,王敏深知這樣的工作、生活環境意味著什麼。但就是在踏上東台鹽湖的那一刻,王敏知道自己將註定與那裡的沙漠、鹽鹼和黃土為伴,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當時的東台鹽湖完全是個待開發的處女地,氣候條件和工作環境極其惡劣,水、電、氣等基本生活所需無法得到保障。晝夜溫差大,冬季夜間可低至零下28℃,夏季白天能高達近40℃;不僅缺氧,更沒有通訊,就連餐飲都很困難,生活用水、蔬菜、水果要從300公里之外的格爾木去拉,且要保證滿足一月之需。當都市裡的人們,為食而無味犯愁,為夜不能寐困惱時,在柴達木盆地,人們能喝口清潔的水已是莫大的幸福。有一次,一隻碩大的鹽鼠掉入儲水罐,大家直到喝完水才發現那隻老鼠泡得連毛都沒了。當時一起喝腐爛鹽鼠水,吃「鹽鼠風味」飯的,還有幾個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大家無視環境的惡劣,卻注重彼此的取暖,默默奉獻青春,長期堅守砥礪科研,忍受著風寒日晒和孤獨寂寞的痛苦,也獨享了戈壁的風光萬千。


在戈壁鹽灘的王敏

在戈壁鹽灘的王敏


  亦苦亦甜鹽湖夢


  為了收集基礎數據,王敏和團隊成員無數次翻越海拔4000米左右的橡皮山,穿越廣袤的戈壁沙漠,風餐露宿,為鹽湖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第一手資料和重要參數。層層淘沙始見金,信念澆灌始見成。在經歷和戰勝種種艱難曲折後,柴達木盆地的鹽湖資源開發利用結出了累累碩果,為我國的鹽湖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技術基礎。2001年11月,原國家計委批複了「青海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年產3000噸碳酸鋰、25000噸硫酸鉀和2500噸硼酸 ,標誌著青海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記得有一年,東台產業化項目正在建設,王敏在現場查看設備安裝情況時,腳下一滑摔了下來,重重地落在了土堆上。時值午休,周圍沒有人,王敏痛得說不出來話,就那麼一動不動地躺在原地,過了半個多小時,才慢慢地爬起來,但項目建設人手缺,時間緊,她硬是忍著劇痛在現場堅持了一個月,之後才坐車回格爾木進行拍片、治療。

  項目建設的非常時期,王敏把剛出生不久孩子託付給父母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初為人母,對嗷嗷待哺孩子的那份牽掛,凡是做母親的都體會深切。那時,王敏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周末去鎮上電話亭前排隊給家人打電話。工作中,再苦再累她沒有掉過眼淚,可是一聽到電話那頭家人的叮嚀與關心,聽到孩子的咿呀聲,就再也做不到堅強,眼淚奪眶而出。王敏總說,這些年來虧欠孩子和父母太多太多。有一年,她在東台趕項目進度連續5個月沒有回家,孩子出水痘,家人為了讓她安心工作沒告訴她實情。事後得知此事的王敏,每每看著孩子在自己懷中甜蜜入睡的樣子,都會泣不成聲。幸運而欣慰的是,父母和愛人給予了她無限理解和支持,因為他們知道,事業帶給王敏的是另一種充實感和幸福感。


  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後,終於在2007年底全面建成投產,整個碳酸鋰提取工藝的完成,解決了高鎂鋰比鹽湖提鋰的世界難題,實現了產業化生產,標誌著青海在高鎂鋰比鹽湖提鋰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6年青海省副省長馬培華到東台視察工作時王敏在現場介紹項目進展情況

2006年青海省副省長馬培華到東台視察工作時王敏在現場介紹項目進展情況


  言傳身教良師意


  身為科學家的王敏同時也擔任青海鹽湖所鹽湖資源化學實驗室黨支部的支部書記,一直以來,王敏政治立場堅定,嚴格遵守「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廉潔自律」的高尚科研道德,在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中,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對省內企業的科研合作,看著團隊的堅持和付出開花結果,她覺得這樣的夢很香、很甜。


  工作中,王敏還不忘鼓勵年輕人,在研究生的入學培訓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她也經常呼籲這些年輕的孩子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要守住本心,要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她常說我們所擁有的任何觀念都是自我情感的凝聚,如果我們相信了它,那麼一個普通的觀念就會升華為我們的信念,堅定、正確的理想和信念看似無形卻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王敏也經常對年輕同事和研究生講起她的悠悠「鹽湖夢」,抒發難捨「鹽湖情」,大家對她的故事不但不覺得啰嗦,還都聽的饒有興緻。在王敏看來,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引領他們積極前行,莫過於教會他們執著堅守,莫過於鼓舞他們找准人生坐標。


  王敏是幸運的,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組織和同志們的認可,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獲得青海省省級先進個人「巾幗建功」標兵稱號;2011年,完成的《青海高鎂鋰比鹽湖提鋰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團隊獲中科院科促獎,2018年榮獲中科院年度感動人物獎。


2007年10月18日碳酸鋰產品下線(右二)

2007年10月18日碳酸鋰產品下線(右二)


  浩瀚無際的鹽湖放飛了的是青春和理想。通過幾代鹽湖人的努力,鹽湖資源開發的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鹽湖產業更加綠色、環保地不斷發展、壯大。王敏說,作為科研人員,探索創新就是生命真諦,科技報國就是理想宏願。今後,仍然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把自己的全部都獻給科學事業,在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傾情演繹無悔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