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嫁給了愛情,卻輸給了無性婚姻」:性,才是檢驗婚姻的第一標準

「我嫁給了愛情,卻輸給了無性婚姻」:性,才是檢驗婚姻的第一標準

壹心理主筆團 | 笛子

1

「因為無性婚姻,我出軌了」

夫妻一個月過多少次性生活才正常?

2 次?3 次?4 次?現實中,有很多人連一次都沒有。

想起日劇《晝顏》里紗和的無性婚姻,便覺得窒息。

紗和和丈夫俊介結婚 5 年,彼此叫對方「孩子他爸」、「孩子他媽」。他們的「孩子」,卻只是被丈夫當成寶貝養的兩隻倉鼠。

紗和總是被想抱孫子的家婆埋怨生不出孩子,怪她「本身就長得一般般」、「沒有女性魅力」、「不會打扮」,讓兒子沒有撲倒她的慾望。

她委屈,卻有苦說不出。她和丈夫早就過上了無性生活。

每天晚上,丈夫會牽著她的手入睡。但這已經是兩人最親密的接觸。

紗和早已有了離婚的念頭。

老公不是同性戀,結婚前還是很正常地想要她,婚後卻過著無性生活,雖然倆人關係看起來很好。但是,關係早已死了。

死去的,是一個嫁給愛情的人對婚姻的美好憧憬,那種感覺到生命活著的心動。

英國知名兩性關係學家安得烈· G . 馬歇爾表示:

缺少性生活,首先會對雙方感情帶來傷害。如果夫妻一方渴望親密,而另一方拒絕,很容易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挫敗感。其次,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影響,長期沒有性生活可能導致性器官早衰、激素不穩定。

紗和在一天天的無性生活里,變得降低自尊感,慢慢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魅力了。

所以膽小的她,也會冒險在工作的超市裡偷口紅。

當她遇見當生物老師的北野,好像忽然重新活過來了。

他們去野外約會。溫熱的陽光,潺潺流水,花草樹木,奇形怪狀的昆蟲,一切都充滿了生命力。

她出軌了。

在如同一潭死水的婚姻里,她找到了一條重生的路。儘管這不道德。

在「非自願無性」的關係里,缺乏性的一方,總會通過其他渠道釋放性衝動的,自慰、文愛、肉體出軌等。

無性婚姻不僅存在於電視劇里。

一個朋友前幾天跟我吐槽說,她堂姐最近跟她抱怨和堂姐夫越來越陌生了,原因是越來越少的性生活。

她堂姐夫花了 2 年時間才追到堂姐,轟轟烈烈地戀愛1年就結了婚。「戀愛時他恨不得一天 3 次,現在才結婚 1 年,有時候兩個月才有一次」。

從熱戀到無性婚姻,他們只用了 2 年。

她堂姐不明白,明明是嫁給了愛情,家裡有房有車,雙方事業也不差,婚姻怎麼就輸給了「性」?

因為,性,才是檢驗婚姻的第一標準。

2

中國人的性生活頻率,慘到不能再慘

看過一個關於無性婚姻的新聞,可悲。

浙江寧波一對夫妻,結婚五年,唯一的一次「性生活」,就是婚後第二天晚上,丈夫沒有任何肢體語言,就直接脫了妻子的短褲,用手捅破了她的處女膜。

之後就再也沒有性生活。「我到現在連初吻還在」。

問及理由,丈夫說,「我不喜歡她」。

不是生理疾病,也不是性取向問題。只是因為不喜歡,沒感覺,就冷落妻子五年。

更可惡的是,丈夫還騙父母說他們一直有夫妻生活,導致妻子被苛責沒能懷孕全是她的問題。

很多人看完在評論里控訴:

有結婚 20 年,已經 15 年沒有夫妻生活的,「真的受不了那種活守寡的日子」。

有生完孩子後老公再也不碰自己的,分居,沒有性生活,沒有擁抱,為了孩子湊合著過……

怎樣定義無性婚姻?

社會學家認為,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

我想和大家討論的,不是男女雙方事先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以及因為先天性的生理疾病、或者對性根本不感興趣而自願組成的無性婚姻,而是兩個人都有正常的性能力,卻慢慢變成的無性婚姻。

無性婚姻的普遍,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全球來看,2009 年《紐約時報》上的一則報道顯示:

約有15%的夫妻近半年內沒有過性生活;

2015 年,谷歌搜索的統計結果顯示,「無性婚姻」是人們對婚姻的首要抱怨,每個月都有21000 人在搜索「無性婚姻」,搜索量遠超過「不開心的婚姻」和「無愛婚姻」。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 2000 年的性調查結果顯示:

在全中國20 到 64 歲的、有婚或者已經同居的、被調查時仍然生活在一起的男女裡面,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了1/4(28.7%)。他把這稱為「婚內乏性」。

關於性生活頻率、性高潮體驗的量化標準,性治療師甄宏麗提到一個計算公式:20多歲的人(21-29歲),用 2 乘以 9,等於 18,即 10 天里有 8 次;相應地,30 多歲的人,3 乘以 9 等於 27,即 20 天里有 7 次,差不多 3 天一次;以此類推。

這樣一算就知道,現在人們的性生活頻率已經慘到不能再慘。

但幾乎沒有人願意談論或者承認自己處於無性婚姻狀態。

他們痛苦,焦灼,卻礙於世俗眼光無法與人訴說。

我不是說無性婚姻一定不幸福。

性治療師 Judith Steinhar 認為,只要兩人在性愛頻率上達成共識,就能順暢地在無性關係中獲得親密感。

如果兩個人對性生活頻率、無性婚姻都沒意見,婚姻滿意度也可以很高。

但很多不幸的無性婚姻,正是在於兩人對性的要求不一致。一方渴望乾柴烈火一周 7 次,一方冷若冰霜,一個月 1 次都嫌累,怎麼「性」福?

性,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但沒有性,兩個人心靈連接一定會有裂縫。

如美國學者托馬斯·拉科爾所言:「對於人類來說,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是一座橋樑,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

你連對方最私密的身體都不願意進入了,又如何進入Ta最真實的內心?

更殘忍的是,在缺乏家庭溫度的無性婚姻里,被綁架的不僅是夫妻雙方的一生,還有孩子。

我很擔心他們長大後是否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3

比沒有性生活更可怕的,是沒有愛

王小波說,性是人類最原始的自然需求,和吃飯睡覺一樣,簡單而美好。

一個人愛不愛你,他的身體會告訴你。

沒有性的很大原因,只是因為沒有愛。

想到歌星蔡琴的十年悲劇婚姻。

1984 年,蔡琴遇見楊德昌,一見傾心。

1985 年結婚時,楊德昌提出一個奇怪的要求:

「我們應該保持柏拉圖式的交流,不讓這份感情摻入任何雜質,不能受到任何的褻瀆和束縛。因為我們的事業都有待發展,要共同把精力放到工作中去。」

蔡琴接受了。她為他傾其所有,幫助他發展事業,從無名小輩,到知名導演。

直到 1995 年,楊德昌承認自己愛上比他小 18 歲的女鋼琴家彭鎧立。

兩人離婚,結束長達 10 年的無性婚姻。

接著,楊德昌馬上和彭鎧立結婚並生了兩個小孩。

可笑,荒唐。

他不是喜歡柏拉圖式的純潔愛情,而是根本不愛她。

性學家馬曉年道出真相:「無性婚姻的本質,就是無愛婚姻。」

那些以「工作已經夠累了」,「老夫老妻,別瞎折騰了」、「養孩子壓力夠大了,沒興趣搞這些」為理由拒絕性生活的人,無非是淡漠了愛。

再者,很多無性婚姻的存在,根源於性教育的缺失。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性盲。

湖北一對夫妻,丈夫是博士,妻子是碩士,結婚3年未孕,去看醫生才知道妻子竟還是處女。原來他們以為性生活就是抱著睡覺,親吻就會懷孕。無奈,專家不得不對他們補上一堂「性啟蒙教育課」。

南寧一對夫妻,因為頭幾次發生性關係時,妻子覺得很痛苦,此後便一直拒絕性生活,慢慢雙方變成性冷淡。直到醫生叫他們回家多看片,他們才知道,原來要有前戲,才能享受到和諧的性關係。

性教育的落後,使得很多人在性的認識上存在諸多偏見。有的人「談性色變」,認為性本身是骯髒的。

女性如果性經驗豐富,就會被認為道德敗壞,浪蕩,不知羞恥。所以很多女性在床上「放不開」。

男性如果性經驗豐富,常會被打上「情場浪子」、「色情狂」的標籤,也更多地認為如果自己無法使女性滿意,就很沒用,很自卑。

父母無法開口對孩子談「性」,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懂了,導致現代大多數年輕人都是看A片「自學成才」。

2016 年《中國性教育現狀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主要渠道是:色情光碟、網路圖文和影視作品。

而大多 A 片製作低劣,片面展示性技巧、甚至很多男性強迫女性發生性行為的情節,把美好的性生活,變成沒有情感的機械運動,誤導年輕人的性觀念。

缺失的性教育還在影響下一代。

貼吧上有個笑話,一個小孩問家長自己從哪裡來的,都被糊弄過去,他在作文寫到:我們家太可怕了,已經兩代人沒性生活了……

進入婚姻後,伴侶雙方也常常避免主動談「性」,這會讓性生活質量更容易進入消極。

潘綏銘教授在「對性生活怎樣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調查顯示,

54%的中國夫妻,僅僅是偶爾地談論自己的性生活,

可以經常談論的夫妻一直只有1/10

1/3的夫妻「從來沒有交流過」和「僅僅是通過表情或動作,不談論」。

很多無性婚姻發生在女性生完孩子後,丈夫便表現出「性慾下降」,性生活頻率越來越低。女性通常誤以為是自己生育後「陰道鬆了」,對伴侶失去了性吸引力,甚至想通過「陰道緊縮術」去挽回。

親愛的,你真的不必責怪自己。

這很可能因為丈夫有弗洛伊德提出的「聖母-妓女」情結,它集中體現在當妻子懷孕或生產後,他們很難和一個有「母親身份」的女人過性生活,潛意識認為母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該和「羞恥」的性掛鉤。

心理學家奧托·魏寧格在《性與性格》書中指出:「在男人眼裡,母親似乎更接近於貞潔的理想。」

而這種男人,會把 「壞」 女人 —— 有性自主的 「妓女」 當渴望的性愛對象。「聖母-妓女」的情慾二分法,實際上否認了女性正當的性慾望。

那不是你的錯。

4

「親愛的,我們好好聊一聊『性』吧」

無性婚姻的悲劇,最摧毀身心的不是無性本身,而是無性背後的冷漠和歧視。

一方歇斯底里地努力,另一方視而不見。

電影《無問西東》里的許伯常和劉淑芬是一對青梅竹馬,許伯常曾許諾要和她結婚,過一輩子。

於是劉淑芬供他讀大學。可當他上大學後感覺兩人差距太大,提出分手。劉不肯,拿著刀子以死相逼結了婚。

悲劇開始。

劉淑芬盡心竭力地照顧許的生活,經濟條件有限,做飯只做他一人吃的份,自己吃開水泡鹹菜。

但他對她,只有無盡的嫌棄和鄙視。

劉淑芬吃過的碗筷,他絕對不用。劉淑芬把他的杯子摔了,他寧願用碗喝水,也絕不碰劉淑芬的杯子。

更別談性生活。

夜幕降臨,劉淑芬穿著短褲露著大腿,坐在床上,眼巴巴地等著許。他抬起頭冷冷地看了一眼,繼續埋頭工作。

一個精力充沛的男人,從未碰過同在一間房裡生活的妻子,不止冷漠,更是絕情。

劉淑芬滿腔怨氣,經常打罵許伯常。她說:

「外人只看到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不是用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態度。

「你讓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改變無性婚姻的首要前提,是雙方有愛的基礎上,彼此有意願去喚醒雙方的性需求。

而不是單方面努力,每一次靠近都被推開。

多點和愛人談論性,聊一聊彼此能接受怎樣的喜好,不能接受的程度。

英國著名性健康專家 Kevan Wylie 博士說:「如果能與愛人無所不談,女人才可能找到更多方式來改善性生活質量。」

男人也一樣。

也許,對性的溝通過程中,會讓你表現脆弱,擔心對方的反應不能如你所願。但正是這種自我暴露,才會更加拉近心的距離。

因為,你們彼此感知到了,Ta 需要我,我怎麼做能讓 Ta 更快樂。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他把只有親密 承諾、缺乏激情的關係叫做 「伴侶式愛情」。這種關係里,彼此之間只有權利和義務、卻沒有感覺。

具備激情、親密和承諾的愛情,斯滕伯格稱之為 「完美愛情 。

當一段關係只剩下親密和承諾,如何找回激情?

我們的一個同事第一次見到心理學治療學家歐文·亞隆時,聽他說起和妻子的故事。他們會定期安排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旅行,回來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完全不一樣、新鮮的彼此。

這也是尋回激情的有效方式之一。

你們還可以嘗試一起參加新奇、興奮的活動,給家裡換個裝扮,增加新鮮感;甚至規劃性生活頻率、地點和方式,在彼此可接受的範圍內解鎖新姿勢新玩法。

但如果問題很嚴重,儘早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吧 ,心理諮詢和健康諮詢,都是有必要的。

都是成年人了,勇敢一點,你值得更好的性福。

愛沒那麼難。Just do it.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成熟的愛是一種有性關係的友誼
恕我直言,再忙的爸爸也能帶好娃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