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測走向宇宙更深處

從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測走向宇宙更深處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新年伊始,經過約38萬公里26天的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背著陸。隨後,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互拍圖像經「鵲橋」中繼星傳回,兩面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輝映。

傳回的圖片顯示,嫦娥四號巡視器「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了兩道清晰的車轍。在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看來,這段「足跡」意義非凡。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邁出的一小步,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

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作為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嫦娥四號無疑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未來,中國在探月和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哪些部署?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探月四期將聚焦月球兩極

自2004年批准立項以來,探月工程先後實施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按照相關部署,到2020年前,探月工程要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繞』和『落』的目標已經實現,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左右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器,到月球正面採回2公斤樣品,完成探月工程三期任務——『回』。」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在嫦娥五號完成採樣返回之前,我國只有1克來自美國贈送的月球樣品,其中半克用來做科研,還有半克保存在北京天文館。

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三號發射成功以後,中國國家航天局組織國內、國際科學家共同論證,將嫦娥四號作為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務。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談及探月四期工程後續計劃時,吳艷華介紹,國家航天局正在組織國內專家對後續規划進行論證,基本明確還有三次任務: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到底是月背還是正面,要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嫦娥七號是在月球南極進行一次綜合探測,包括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探月四期任務將主要聚焦月球的兩極,對兩極區域的探測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月球兩極可能有大量的水冰資源,另外,兩極區域適合建月球基地,也適合做載人登火星的中轉站。」 龐之浩分析道。

火星探測計劃一箭三雕

不只是月球,火星也是我國未來深空探測的重點對象之一。吳艷華透露,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著、巡』三項任務,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難度之高可想而知。」龐之浩介紹,目前僅有美國「海盜」號火星探測器實現了「繞」「著」,歐洲兩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都只完成了「繞」,未能實現「著」。

所謂「繞」,是指在一定距離的軌道上繞著火星飛行,對火星表面的情況進行普查。「著」和「巡」是指在火星上特定的區域進行著落,讓著陸器帶著的火星車對火星表面局部地區進行巡視和詳查。在較高的技術起點上,儘管一次發射完成多項複雜任務的風險比較大,但如果成功,效益也比較高。

火星是離地球第二近的類地行星,它的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一季的長度約為地球的兩倍。「火星很久以前與地球很像,現在大氣稀薄、溫度降低,通過探測了解火星的起源和演變,對於研究地球乃至太陽系的起源和演變有著重要的意義。」龐之浩說道。

在完成火星探測的「繞、著、巡」之後,我國計劃在2028年左右發射火星採樣返回器。通過對採回的火星樣品進行研究,可以了解火星上是否有水、生物、特殊物質等,同時,為載人登火星做準備。

「火星探測之外,我國科學家也在對小行星探測、木星探測、幾星連探等進行論證。深空探測前景十分廣闊,對於引領技術進步、促進相關資源開放利用等有著重要意義。」龐之浩表示。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速看!這個報告事關每個中國人,破解食品安全痛點的對策都在這裡
南極岩石取樣將用上「火星鑽」;人體生物鐘檢測有了新方法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