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啥是佩奇》刷屏遭質疑,被親情感動很丟人嗎?

《啥是佩奇》刷屏遭質疑,被親情感動很丟人嗎?

被最質樸的親情感動,不丟人。

昨天深夜,一支短片在悄悄刷起了屏,成為2019年第一個朋友圈爆款。

「真實、感人又好笑」,很多人因為這支短片,一時百感交集。

影片里,住在大山裡的爺爺想給城裡的孫子一份春節禮物,好不容易打通電話,脆弱的信號只傳遞過來一句「想要佩奇」。

老人使用的老式手機通訊功能差,需要到空曠或者高地才能通話

於是,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人,開啟了自己的尋找佩奇之旅。

老人鄭重地戴上老花眼鏡,翻起了落灰的字典,從「佩戴」一路查到「配種」,就是查不到啥是佩奇。

老人窮盡了一切人脈和方法去找答案,他甚至去了廣播站,讓全村人給他解惑。

但老人卻總是碰到錯誤答案,比如在商店找到了佩琪護髮素:

比如坐上了真人張佩奇開的小貨車,

比如被下棋愛好者忽悠:「佩棋我知道,好像跟跳棋差不多」。

直到老人找到在北京當過保姆的老三媳婦,才得知佩奇是「豬,小豬,紅的」。

於是下一幕,老人提著紅漆桶,跟無辜的小花豬面面相覷。

被逗樂的老三媳婦看不下去了,告訴他:佩奇是動畫片,長得跟鼓風機似的……

於是老人忙活開了,鎚子、鋸子、電焊輪番上陣,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嘗試,執著而愚笨地想要靠近正確答案

後來,兒子接他去城裡過年。老人安頓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早早備好的年貨拿給兒子一家。

當然,還有這個讓兒子、兒媳、孫子瞬間失語的禮物——

老人特意拿嶄新的紅布小心地包起禮物

那一刻,每個人的眼神都被點亮了。

你看,雖然爺爺不懂孫子所說的「佩奇」,大山不懂網路是什麼,但親情總會衝破這些,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你溫暖滿懷。

回憶一下,有多少次我們都用「不跟你說了,說了你也不懂」來搪塞父母,但其實,父母是最想要弄懂我們的人。他們就像片中的爺爺一樣,執拗地問著「啥是佩奇?」。

每個人都能從短片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也許你是那個跟不上時代的老父母,不知道怎樣追上孩子的腳步;

也許你是在異鄉打拚的年輕人,平時太忙,只顧得上自己兵荒馬亂,卻忘記了怎麼親近父母。

這兩條分支線,即將交匯於春節——一個相互理解、相互彌補的最好時期。

回家過年,是一種信仰

短片的最後,老人和兒子一家人團聚,在電影院里看了一場合家歡的電影。

「團聚」二字好像有種魔力,牽引著四散的人們回到自己的起點。

去年春運見證了29.8億人次發客量,相當於全球40%的人進行了一次大型人口遷徙。

如果不是懷有「回家過年」的信仰,人們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也根本不需要去捱過這麼崎嶇艱難的回家路。

2016年,央視春晚一條「乘摩托車過年回家」的公益廣告,短短兩分鐘,看哭了所有人。

在短片里,這些騎摩托回家的農民工,將給孩子買的新衣精心裝進行李,對待自己卻很馬虎,臨行前只胡亂塞了兩口饅頭。

從廣東肇慶到貴州石阡,920公里的距離不曾嚇退他們。

肆虐寒風、晝夜兼程都被他們的車輪碾在腳下,車速飛快地把一切甩在身後。

快一點,再快一點……

眼前似乎能看到母親正做著她的拿手的菜,她溝壑滿布的臉掛著一輩子看不膩的微笑。

穿過群山林地,最後,摩托車開進了村子,新衣穿在了娃娃身上,老母親撈起了鍋里的魚,一家人圍坐在了一起。

「叮」——酒杯發出碰撞的聲音,遊子回來了,父母懸了一年的心終於放下了。

「一顆中國心,要過團圓年;晝夜不停,風雨兼程,只為回家。 」這樣的摩托車「鐵騎」大軍,不只出現在影片中。

在中國南方,每年有高達幾十萬人選擇騎摩托車回家過年。因為不會使用網路在線購票,不少農民工只能在車站窗口排隊購買。很多時候,辛辛苦苦排到自己時,票卻已經售完了。

買不到火車票,大巴車票又太貴了。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幾百元的車票只是一頓飯錢,但對他們來說,就是孩子的玩具,老人的新衣。

因為買不到票,因為省錢,也因為家鄉的路太過崎嶇、轉車困難,即使有高鐵,每到年關,還是有摩托車大軍不畏辛苦,行駛在回家的路上。

春節,除了努力回家的人,還有一群想回家卻回不去的人。

對於一些特殊的家庭來說,留給他們回家過年的時間只有3分鐘。

有一位跑春運的女乘務員,為了讓所有人回家,她不能回家。

在凱里站的3分鐘停靠時間成了她和孩子的約定。

盼了又盼的會面,當孩子終於衝破人群站在媽媽面前時,卻變成無語的凝視。

媽媽看著孩子,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孩子在停頓片刻後,卻背誦起了準備了好多天的乘法口訣。

原來,孩子以為「如果不會背乘法表,就不能進鎮上的小學,更無法見到媽媽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站台上只有孩子背誦口訣的聲音。媽媽想阻止,一旁的妹妹卻說「讓孩子背完吧,他背了幾天幾夜了」。

列車發出「嗚嗚」的轟鳴聲,列車長在催促她,她匆匆抱了一下孩子,趕緊上車。

最後,隔著車門,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背出了「九九八十一」。

相顧無言,噙住眼淚,給對方一個微笑作為結尾。

這是陳可辛去年拍攝的春節賀歲片《三分鐘》,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故事的原型,來自列車員劉鍾。

2017年2月4日,衡陽火車站,值班的劉鍾發現丈夫和兒子又在站台上等她。兒子帶來了她愛吃的米粉,還拿著作業本給她看,上面用拼音寫著「ma ma wo ai ni 」。

每逢春運,總有一群人無法和家人團圓。薛軍是濟南鐵路局的一名火車司機,過年不回家對他來說已經是常事。他說:

「能把更多的人送回家,我覺得很高興。」

來源:二更視頻

3分鐘很短,短到來不及問清你今天穿得暖不暖,早餐吃得好不好,功課跟不跟得上。

3分鐘又很長,足夠一次緊緊的擁抱,一次深情的對視,和背完一次九九乘法表。

火車繼續啟程,駛向其他人的目的地,帶走的是家人間來不及訴說的思念。

過年不能回家的滋味,大概是只有親歷者才清楚的苦澀。

中國人向來是注重血脈親情的,「回家」和「團圓」這樣的辭彙總是勾起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許多人在外打拚了一年,雖然平時也會跟家人聯繫,但視頻鏡頭再怎麼高清,也比不上摸一摸頭的親密無間。

廣州地鐵站里,蹭WiFi與家人視頻的農民工葛遠征

許多留在老家的父母親人,一年到頭最盼望的就是全家團圓。

但有一道殘忍的計算題是——「你算過今生還能和父母見幾次面嗎?」

即使父母能活到100歲,你每年能回家兩次,那餘下還有多少次?

每一次,關於團圓的主題都同樣催人淚下,這也許正是中國人血液中不可抹去的情結。

父母的愛,那樣「笨拙」

去年的春節過後,一條關於「行李箱和後備箱」的微博話題火了。

看著網友們曬出的春節回家後,爸媽給裝的行李箱、後備箱,開始時候覺得特別好笑,可是看到後面,越看越覺得想哭。

「一行李箱的肉包子,沉也要帶著」。

@Jumbo_eline/微博

母親做的30斤煎餅。結果託運的時候超重了,大叔於是拿出來了自己拎著。

「一隻活的大公雞,我贏了嗎?」

@東風嗆咚嗆/微博

「奶奶帶給我的餃子,不會寫字的她裝了這個讓我區分餡料」。

@Simple-小璐/微博

「一卷卷的衛生紙,家鄉產竹子,老媽說這是竹漿紙,好得很」

@尋找家明Eternity/微博

除了行李箱,還有後備箱。

有的爸媽,給塞了滿滿一後備箱的饅頭。

@妳是額的信仰/微博

一桶一桶灌的香腸、做的臘肉,還有家裡的土雞蛋。以及,爸媽自己種的大白菜。

@逸園雜記/微博

「爺爺每次都讓塞滿車才能走。對了,爺爺今年已經90歲了」

@GaGamuamuamua/微博

父母很少表達出口的愛,常常都是以這種方式,默默表達著。

元旦小長假,阿芳家三口人照常去到老人家裡,一同吃個了個晚飯。晚飯上,是醬拌蘿蔔乾、雞蛋黃花菜、干豆角燉肉,都是媽媽從秋天開始,就自己開始曬的乾菜。

媽媽曬的干豇豆

食物都很有嚼勁,可能是母親親手做的緣故,吃起來有種溫暖的味道。阿芳一家人吃的很歡喜。

隔了幾天,很少去阿芳家的兩位老人,突然來了。四隻手裡都拎滿了包裹。

解開包,裡面是用塑料袋和牛皮紙,一包一包包好的黃花菜、茄子條、蘿蔔條、豇豆。阿芳的媽媽說:

前兩天你們走的匆忙,我在廚房收拾,忘了給你們裝一些帶回來。這不,今天暖和,我和你爸就出來遛一遛彎,順便給你們帶來些。

阿芳一時有點哽噎。

她知道,父母出來遛一遛彎,是不會轉兩次公交,再轉地鐵,大老遠走來的。

而且母親暈車,平日里都是能走就不坐車。

冬天裡的這麼一趟折騰,只是因為看他們一家那頓飯吃得開心。

小楊結婚,他的母親從村裡的家中,背著三斤多的新棉花,來到定州給他送來。

輾轉了城鄉客車、火車之後,到了定州之後,還有一段路沒有能坐的公交車。老人家節省慣了,捨不得花錢打車,於是就背著那些東西,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到了小楊的家中。

小楊看著母親哭笑不得,家裡都是桑蠶絲被、羊絨毯,他指著跟母親說:

「我這裡不缺被子啊,而且,現在想買個被子多容易啊,商場里什麼樣子的沒有,怎麼非要這麼折騰過來。」

老人固執地說,你們試試吧,我給你們縫個新被套,今年新的棉花,又輕又暖的。

這就是中國爸媽。

或許他們年輕的時候節省慣了,或許他們很落伍,或許他們接受不了很多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

但是對孩子的愛,一直都那麼笨拙而固執。我們的一句隨口說說,就是他們的大動干戈。

小時候,喜歡吃什麼菜,跟媽媽說了,她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做那一道菜,直到我們吃煩了為止。

長大了,哪怕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爸媽那裡,我們似乎永遠還是那個小孩子。

或許父母沒有很多的錢;很大程度上,他們也不善於表達。

但他們這輩子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拚命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東西,全都給你。

親情,它最樸素,也最動人。

是時候告訴爸媽——「我想你們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原創版 的精彩文章:

都想把日子過成詩,卻忘了生活的本質
2018年最奇葩設計曝光,看完我瞎了哈哈哈哈哈哈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