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才有,兩塊錢買一堆,雖不起眼,卻是一道超級下飯的開胃小菜
小學五六年的時候住在鄉下外婆家,那會很多人家裡都種有甘蔗。這種甘蔗我們稱之為本地甘蔗,好與市面上售賣的黑皮和青皮甘蔗進行區分。本地甘蔗沒有前兩種甘蔗那麼高大,質地口感也沒有那麼硬,但卻也甘甜多汁。在北京多年,每次買甘蔗吃的時候總是想念家鄉的那一口甘蔗。
家鄉售賣甘蔗的時候總是像這樣將一根根完整的甘蔗豎放起來,買的人根據甘蔗的大小和條形進行選購,選中後可以請老闆幫忙颳去外皮。這時,有一種特別的美味的食材就會產生,那就是甘蔗尖,我們也叫甘蔗筍。大家在給甘蔗去皮時幾乎會將甘蔗筍棄之不要,也有細心的攤主會仔細收起來,留著給自己帶回家吃或是賣給喜歡吃這個尋著購買的人。這食材南方老家才有,一毛錢一根,雖然不起眼,但擂成小菜後開胃又下飯。
雖然第一個發明吃甘蔗筍的人已無從考究,但是甘蔗在人類的食用和藥用歷史上卻是源遠流長的。
甘蔗是東南亞,南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古代醫學家將甘蔗列入「補益葯」。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和中寬膈,下氣止嘔,利尿,滋養的特殊功效。
大醫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里寫道:甘蔗性平,有清熱下氣、助脾健胃、利大小腸、止渴消痰、除煩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煩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魏晉時期的著名醫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名醫別錄》中記載甘蔗「主下氣和中,助脾胃,利大腸。」清代中醫食療家王士雄在其所著的《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甘蔗利咽喉,強筋骨,息風養血,大補脾陰。
甘蔗不僅出現在各種醫書中,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鍾。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
眾人雖知甘蔗好處良多,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被棄之不要的甘蔗筍竟然還能吃,並且還能做成一道極具特色下飯又開胃的小菜。
----------擂甘蔗筍----------
原材料:新鮮甘蔗筍
配料:青蒜(半根)、香菜(數根)、自製辣椒面、鹽、老抽、油
特別工具:擂缽
<步驟一>:將新鮮的甘蔗筍去掉外殼,就像剝筍殼一樣,留下裡面最嫩的芯層即可。將半根青蒜、幾根香菜一併洗凈備用。
<步驟二>:鍋內倒水,水開後將甘蔗筍、青蒜、香菜一併汆燙幾秒鐘,燙好撈出瀝干水分。(也可以隔水蒸或是在米飯快燜好時將甘蔗筍丟入)
<步驟三>:將這三種食材全部放進擂缽里(家中沒有擂缽的可以取一個較深的碗,用擀麵杖的一頭進行搗制),加上鹽、雞精、醬油和自製辣椒面,最後澆上一勺滾油,充分擂散即可。
家人食用點評:擂好的甘蔗筍口感豐富,有甘蔗筍的爽脆香嫩和一絲絲的咀嚼之樂,有青蒜苗微微辣口的切到好處,還有香菜提神的香氣,再佐以自制辣椒面的香辣,是一道完美的開胃小菜。
這道菜看似不起眼,但卻是只有在特定的時節和回南方老家時才能享受到的美味。家鄉還有人會將甘蔗筍放在泡菜壇里製成泡菜來吃,風味口感更為獨特。
----------松子愛小貼士----------
食用禁忌:
1、身體虛寒的人群不能吃甘蔗。甘蔗是一種性質寒涼的食材,對於身體虛寒的人來說,食用甘蔗之後反而會導致虛寒癥狀明顯加重,甚至還會因此而導致胃部疼痛,對健康不利。
2、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甘蔗。甘蔗是一種高糖的食材,它含有大量的天然蔗糖,普通人食用之後血糖會快速升高,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更加不適合吃甘蔗。
3、咽喉腫痛者要慎吃甘蔗。甘蔗中黑皮甘蔗和青皮甘蔗最為常見,黑皮甘蔗的性質溫熱,平時食用會讓人體內熱毒積存。容易上火或是出現喉嚨疼痛的人不宜吃甘蔗,食用會讓上火癥狀明顯加重。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贊或轉發呀,有疑問也歡迎留言評論呀,我會盡量在第一時間回復。感謝您的支持,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做出更多更好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