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歐洲最嚴隱私法案上線 8 個月後,Google 拿到了第一張罰單

歐洲最嚴隱私法案上線 8 個月後,Google 拿到了第一張罰單

歐洲最嚴隱私法案上線 8 個月後,Google 拿到了第一張罰單

Google 近期遇上的麻煩不少。Google CEO 桑得· 皮蔡(Sundar Pichai)接受國會質詢,日本監管機構正在調查 Google 的逃稅問題。

最近一個麻煩是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以下簡稱 GDPR)開出的罰單。

1 月 21 日,法國國家數據保護機構國家信息和自由委員會(CNIL)對 Google 開出了一張罰單,對其處以 5000 萬歐元的罰款。

CNIL 開出罰單的理由是,Google 觸犯了 GDPR 對於用戶數據搜集行為中「透明」、「用戶授權」、「信息不充分」的相關規定。

CNIL 指責 Google 在搜集用戶數據上「不透明」、「不清晰」。例如在「個性化廣告」中,用戶無法知道 Google 旗下 20 多個服務中哪些搜集了數據、數據處理的範圍;同時,用戶在管理個人數據上也沒有足夠的控制權,這些數據會分散在不同區域,用戶需要大約 5、6 次點擊才能獲取這些信息。

CNIL 稱,Google 目前尚未修正這些問題。CNIL 是法國數據保護機構,致力於確保數據隱私法適用於個人數據的搜集、存儲與使用。

這張罰單開出過程耗時 8 個月時間。在去年 5 月,兩個非盈利機構 NOYB、LQDN 對 Google 發起投訴後,CNIL 對 Google 發起了調查,隨後開出了這張罰單。

非盈利機構 NOYB 由激進律師 Max Schrems 設立,該律師因 8 年前對 Facebook 的隱私訴訟而出名。今年 5 月,在 GDPR 生效後數個小時,NOYB 很快對 Google、Facebook 發起了投訴,稱這兩家公司強迫用戶接受公司的數據搜集行為。

上述這張罰單意味著,Google 成為了第一個因觸犯 GDPR 被罰款的美國大公司。

GDPR 自去年 5 月生效以來,對大公司的投訴有不少案例,但想像中大公司被集體罰款的情況沒有出現。

CNIL 依據 GDPR 規定的制裁限額框架開出的 5000 萬歐元罰單,目前也是歐盟成員國在該框架下開出的最大罰單。但 Google 每個季度可以賺取 80 多億美元的利潤,實際影響很小。

這筆罰款在處罰力度上、Google 受到的影響都不大。GDPR 的對罰款的規定是,按最低 2000 萬歐元或公司年營收的 4% 進行處罰,其中金額較高的數字被認定為罰金。

針對這筆罰單,Google 回應稱:「我們致力於滿足這些期望,以及 GDPR 對於用戶數據授權上的要求。」Google 稱,他們正在研究 CNIL 的決定以便籌備後續調整。

法國 CNIL 開出的這張罰單可能只是個開始。近期 Google、Facebook 可能獲得更多罰單。

去年 11 月底,捷克共和國、希臘、挪威、斯洛維尼亞和瑞典在內的 7 個國家的消費者組織稱,在用戶數據如何被使用上,Google 沒有提供「直接信息」。關注的焦點在於,即便用戶關閉「定位記錄」,Google 仍然會搜集用戶的位置信息。

這 7 個消費者組織已經要求政府監管部門對此採取措施。

另外,針對 Facebook 去年的數據泄露醜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可能開出一張創紀錄的罰單。《華盛頓郵報》在 1 月 18 日的報道中援引信源消息稱,FTC 將很快提出針對 Facebook 罰款數額的提案,預計超過 2012 年 Google 的 2250 萬美元罰單不少。

題圖來自:GianlucaChiari ?onVisualHunt/ CC BY-SA,有裁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買啥除蟎儀,即將申遺的傳統除蟎工藝了解一下
每周有一兩百座教堂在美國關門,後續用途對信徒也是考驗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