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腸「計議 便後一個步驟發現腸癌 人人都能學會

從「腸「計議 便後一個步驟發現腸癌 人人都能學會

近幾年,歐美國家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但是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卻在上升,這與腸癌篩查普及程度有關,也與飲食習慣有關。

腸癌究竟發生在哪裡?

從「腸「計議 便後一個步驟發現腸癌 人人都能學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籠統上講,腸癌是指發生在腸道里的惡性腫瘤。

作為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腸道分為大腸和小腸。食物從口腔進入,被嚼碎後依次進入食管、胃、小腸、大腸。小腸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再通過大腸把小腸沒有吸收的水分和鹽分吸收後,把食物形成大便,經肛門排出體外。小腸極少發生腫瘤,絕大多數腸癌發生在大腸,所以我們說的腸癌通常指大腸癌。

大腸里的直腸最容易長腫瘤,直腸癌的發生率佔到整個腸癌的40%左右。其次,大腸癌還好發在乙狀結腸,佔到20%左右。還有一部分腫瘤易發生在起始部位——升結腸那裡,占整個的20%到30%。橫結腸和降結腸,腸癌的發生率相對少,不到10%。

所以按發生部位來說,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也因此合稱為結直腸癌。

誰是腸癌高風險人群?

通常來說,腸癌的易患人群有這麼幾類:

從「腸「計議 便後一個步驟發現腸癌 人人都能學會

(1)老年人。

年紀越大,患腸癌的風險相對越高。我國腸癌好發年齡多在40-60歲,佔90%左右,比國外提早10到15年。

(2)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

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患腸癌機會比一般人高,對於確診為家族遺傳性大腸癌患者的後代,要密切追蹤隨訪。

(3)體檢發現結腸息肉的

大部分腸癌起源於腺瘤性息肉,腺瘤息肉越大,形態越不規則,癌變機會越大。

(4)有潰瘍性結腸炎或血吸蟲病史,或出現便血和粘液便的

腸道慢性炎症和重症潰瘍性結腸炎,要警惕癌變。腸黏膜上血吸蟲卵長期沉積,可造成黏膜的反覆潰瘍、修復和慢性炎症病變,並在此基礎上誘發腸癌。

(5)高脂低纖維素、紅肉及吸煙飲酒者

總之,腸癌的發病是環境、飲食、遺傳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是哪一個因素單獨起決定作用。比如吃紅肉、加工肉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但並不是說吃了就一定會得腸癌。

便後一個步驟發現腸癌!

從「腸「計議 便後一個步驟發現腸癌 人人都能學會

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或者說癥狀不典型,需要大家仔細觀察:一看排便習慣(大便時間、次數)是否改變,有沒有出現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

二看大便顏色或形狀。

腸癌的患者大便次數可能增多,甚至有排便不盡的感覺。一些患者可能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

正常的大便條呈圓柱形,如果腸道內長了腫瘤,壓迫糞便,排出的大便形狀可能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血痕。

除了大便改變,身體還可能出現其他異常信號,一旦發現,就要儘早檢查。

腸癌的診斷

便便有異常,並不意味著得了腸癌,要確診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檢查。具體來說有三種手段:大便潛血試驗、直腸指診、腸鏡檢查。

(1)大便潛血試驗

如果消化道出血很少,混在大便里,肉眼觀察不到,就採集少量大便標本進行檢驗。如果連續三次檢查結果陽性,說明大便有隱血,就能早期發現胃腸道的器質性病變,再針對性檢查。

(2)直腸指診

醫生帶手套塗潤滑油,進入肛門環形觸摸,能摸到直腸的下半段部分,可以判斷直腸壁是否光滑、有無新生物、出血等。

直腸指診是一種有效篩查腸癌的基本手段,簡單經濟安全,還可以發現前列腺癌。腸鏡檢查容易忽視肛門口這個地方,所以直腸指診還是有必要的。

(3)腸鏡檢查

相比前兩種,腸鏡檢查是最直接、最準確、最推薦的方法。用一個帶有放大功能的探頭進入大腸,看有沒有異常。推薦做可達回盲部的全結腸鏡檢查,相比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檢查,它能看到整個大腸的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半年前體檢正常 為何突然查出腸癌晚期?腫瘤篩查 很多人都沒弄懂
放屁也能預示結腸癌 你沒看錯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