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京地名為啥「又土又凶」?黑窯廠、八王墳……藏著不為人知的講究

北京地名為啥「又土又凶」?黑窯廠、八王墳……藏著不為人知的講究

最近的一檔綜藝《上新了·故宮》,

可以說是極其「圈粉」了。

推開故宮600年的大門,

遊客未經之地竟然如此「別有洞天」!

從此故宮不止是紅牆巍峨的帝王之家,

也是鮮活靈動的造夢之所,

這一點,從倦勤齋和符望閣的「江南style」,

就足以窺見。

其實在帝都,

每一寸土地基本都流傳著一段典故,

仔細琢磨一下,

竟然還可以按照地名分門別類。

(小聲說:從此打卡不再慌)

工匠派

北京地名中的「窯」可謂數不勝數,隨隨便便就可以列舉出一長串。比如大北窯、黑窯廠街、劉家窯、大瓦窯、小瓦窯、崔家窯、鮑家窯、鄧家窯、嚴窯、魏窯......如此直白的地名,讓人不禁生出了京城原來是個大工地的錯覺。

至於這些地名為何都帶一個「窯」字,恐怕要追溯到明代。當時明成祖朱棣為了「震動北方」,在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隨之湧來的是大量進行城市建設的陝西工匠,當時的窯集中在南城一帶主要生產磚瓦,以提供興建新北京城的必需品。

然而,由於燒窯需要使用粘土,窯廠開設後,往往會直接就地取土,作為原材料。所以一旦周邊有限的黏土被挖光了,窯廠就會被廢棄,窯主只能另尋更好的地方開窯。就這樣隨開隨棄,北京叫「窯」的地方也就越來越多,併流傳下來。

如今「大北窯」和「黑窯廠街」算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了。大北窯正臨北三環國貿CBD地帶,每日的車水馬龍人潮湧動已經看不出絲毫「窯」的樣貌了。 黑窯廠街則是因為老字號的早餐網紅「糖油餅」成了熱門打卡地,每日店門前的長隊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恐怖」派

當年彙集王公貴胄的北京自然有大量以墳命名的地名,比如八王墳、公主墳、索家墳、鐵獅子墳……乘坐地鐵或公交車,時不時會帶來穿梭於滿清貴族墓穴之間的錯覺,有點兒細思極恐。

由於滿清公主去世後需要單獨埋葬的傳統,所以北京的「公主墳」數量不少。一號線西的公主墳站,是北京數座公主墳中最著名的一個。這裡曾埋葬著清代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然而如今除了一座舊時殿宇之外,再無遺迹殘存。

位於東四環四惠橋附近的「八王墳」,如今是長途汽車站的代名詞,不過這裡的得名是因為埋葬著清朝的「八王」阿濟格。阿濟格為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是清早期驍將。順治元年阿濟格被封為英親王,排位第八。1651年多爾袞病死後阿濟格密謀承襲攝政王位,事情泄露後遭到幽禁,被賜死後骨灰就埋葬於通惠河畔一處荒涼之地,即後世所謂之的「八王墳」了。

不過說起「恐怖派」地名,北師大算是一個「大集合」。東門的車站叫鐵獅子墳,南有小西天,北為太平庄,東邊「鐵獅子墳」,西方索家墳。此處在明清時期就遍布墓葬顯而易見。如今去小西天電影資料館看經典電影的朋友們,看到這個是否有那麼點汗毛倒立的趕腳。

植物派

我國地大物博,所以植物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不過在北京以植物命名的地方多在城市的四面八方分布。比如五棵松,聽著就知道是由來於松樹,而且松柏延年理應是參天古樹。不過古松在1965年因為修地鐵枯死,如今就成了眾所周知看體育比賽和演唱會的地方。

蘋果園作為北京一號線的終點站,貨真價實的和蘋果有很大的關係。相傳在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受寵太監,攢下了不少私房錢,於是在京西買下一大塊地種植各種瓜果。種出來的水果都不行,只有蘋果長勢最好,於是他就吩咐只種蘋果。久而久之,京西就種出了一大片蘋果。雖然後來改建為農田,名字卻沿用至今。

如今說起望京的花家地,恐怕人人優先想到的都是充滿藝術氣息的央美,不過它的名字由來可謂是十分接地氣了。「原來這裡是一片農田,在上面種著大片的花椒,因此這一帶也就被稱為花椒地。」一般只有老一輩的望京人才知道這個典故。央美選址在此之後許多文藝范兒的書店咖啡廳接踵而至,比如單向空間,成為眾多文青心中的自留地。

方位派

老北京城無論大街小巷,多是橫平豎直。繞著方方正正的皇城建起的四九城,也極其講究對稱之美。這也就使得北京有許多「對稱」的方位地名。

比如古代京城裡有很多牌樓。有牌樓稱為單牌樓,又因為這個地方位於北京偏西的位置,則稱西單牌樓,後簡稱西單。東單的得也與此相同。從當年的「大市街」到如今的商場聚集,東單和西單一直延續著自己的商業屬性。

至於西四,就是從前在西四這個地方有四個牌樓,又因為這個地方處於京城偏西的位置,故稱西四牌樓,後來簡稱西四,東四的得名與此相同。

說到這裡,

不禁想起矮大緊老師曾經在節目里吐槽北京地名,

說大家來到北京第一印象,

就會覺得一皇城首都,

為何地名都這麼土。

為了正名,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北京地名里的

風情派

百花深處:

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轄域有一條衚衕名為百花深處,東起護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側則與新太平衚衕相通,南側與護國寺西巷相通。

這個北京名字最好聽的衚衕,曾經登上了戛納電影節。提到百花深處,早先在明代就是城中士大夫游賞之地,現代更是有文人雅士的名字和它相連,比如陳凱歌、老舍或是顧城。

如今,百花深處入口掩藏在新街口南大街一片樂器行當中。雖然百花和詩詞不再,不過想起大名鼎鼎的百花錄音棚,出自於此的《唐朝》、張楚的《姐姐》、陳升的《百花一夜》,這條衚衕又多了諸多懷想。

杏花天:

位於地安門外大街東側的杏花天,雖然只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衚衕,總共也不到百米長,卻因意境和詩意廣為流傳。

這個醉人的名字由來相傳有二。一說早年地安門外有一私家花園,種有杏樹十餘棵,每年杏花開時亂花迷人,香漫四處,於是雅士取名「杏花天」。二說明朝此處有一「杏花天酒家」,售酒皆為自釀,醇香怡人,引得酒客莫名而來,於是衚衕也成了「杏花天衚衕」。

金台夕照:

金台夕照是個歷史典故與傳說交融的地方。相傳燕昭王為禮賢下士築成土台,上面放著黃金千兩,聘請天下名士。據說是每年春分、秋分前後,夕陽西下後一小段時間,由於金台地勢較高,暫時還有一段太陽光線照到這個地方,是一種奇妙美麗的自然現象。

乾隆年代立下的 「金台夕照」的石碑,如今就樹立在地鐵10號線出口不遠處。每到夕陽西下時分,周圍大廈的玻璃幕牆投射著夕霞的光彩,似乎「金台夕照」的景色從未改變。

不止這些,

同樣光聽名字就能感受到旖旎風光的,還有

芳草地、垂楊柳、四季青、金魚池、禮士路...

一座城的典故和風光蘊藏著地名中,

回蕩在時光里。

本文由TripAdvisor貓途鷹特約原創,嚴禁抄襲

圖片均源自作者

歡迎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戳個【好看】再走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途鷹 的精彩文章:

盤點各國「吃飯規定」,肯定有你沒聽過的!
在最酷的餐廳里如何吃飯?這13種離開陸地的用餐體驗告訴你!

TAG:貓途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