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前期德國勢如破竹,蘇軍用此辦法讓士兵寧可犧牲就是不逃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史上規模最大、參戰人數最多、最為慘烈的一場區域性戰爭,德國幾乎將國內全部的精銳都派上了戰場,並且鼓動了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幾個僕從國,共計出動了190個師、550萬人、分三路向蘇聯開進境內,希特勒想要利用曾經擊敗法國的閃電戰,快速摧毀蘇聯西部的經濟腹地及重工業基地,在蘇德戰爭初期,由於德國利用機械化部隊發動的閃電式進攻,而蘇聯前期準備嚴重不足,再加上蘇軍內部剛剛經過大清洗運動,大量作戰經驗豐富的將軍被清洗,導致指戰員出現嚴重斷層,原來的團級指戰員現在要指揮一個師的作戰行動,結果就是實際負責前線指揮的都是一群青瓜蛋子,所以蘇德戰爭前期德國以壓倒性的優勢向前推進,蘇軍則是一敗塗地,數十萬的蘇軍還沒有來得及撤退就成為了德國的俘虜。
在一場戰爭中,如果一名士兵陷入絕境、失去了生存的希望,那麼擺在士兵面前的無疑就是兩個選擇,戰死or投降,對於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軍隊來說,肯定是希望士兵捨生忘死、報效祖國,但是對於一個士兵來講,對於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講,人對於死亡有與生俱來的恐懼,尤其是在德國幾乎壓倒式的優勢下,很多士兵為了生存選擇了投降,所以才有了德軍一個星期俘虜數十萬蘇軍的奇聞。
俘虜了大量的敵軍士兵從側面可以反映出一支部隊的強悍,但這數十萬的俘虜也給德國增加了不小的負擔,有多少俘虜就要多準備多少伙食,這就對原本後勤供給線就拉的很長的德軍提出了很大的考驗,希特勒為了減輕軍隊的負擔,竟然命令黨衛軍(納粹黨憲兵部隊)大批量的處決蘇軍俘虜,當德軍屠殺蘇軍俘虜的消息傳到蘇軍耳朵里後,反倒是激起了蘇軍拚死抵抗的戰鬥決心。
對於蘇聯方面來說,大量士兵的投降意味著戰鬥意志的動搖,這對於戰爭初期處於劣勢的蘇軍的影響是十分致命的,而陷入絕境的蘇軍士兵也面對著一個難題,那就是繼續戰鬥會被德軍打死,選擇投降會被德國的黨衛軍屠殺,戰鬥是死,投降也是死,那麼唯一能活下來的辦法就是逃跑,那就是成為逃兵,從古至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對於逃兵的態度都是零容忍的,一個字:殺!而蘇德戰爭時期的蘇聯對於逃兵的處罰則更為嚴格,往往一個士兵逃跑了,就要按照逃跑士兵的士兵編碼進行處決,所以往往一個士兵逃兵會導致一個連隊的士兵為其殉葬,這個有點類似於古代戰國時商鞅在秦國推行的連坐法。
但就效果來說,往往嚴刑酷法更能起到更好的制約效果,士兵在投降或逃跑的時候就會想到大量曾經生死與共的戰鬥而因為自己而死去,這樣強烈的負罪感是要比死亡還要恐怖的,所以在戰爭陷入劣勢或絕境的時候,士兵都會相互監視以並免大量逃跑與投降的事情發生,不得不說:蘇聯的這種做法很好的遏制了士兵投降和逃跑的情況,為蘇軍後來的堅守與反攻奠定了基礎。


※噎死、悶死、砸死,帶你了解古代那些花樣作死的奇葩皇帝們
※甲午戰爭中,如果清政府死戰到底拒不投降,那麼最終結果能否改變
TAG:紅城夢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