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原創: 賴正直 時拾史事 今天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賴正直

|寫在前面|

三國腦洞系列,其實早在2017年就已經在本公眾號連載,只是沒有給這一系列起個名字而已。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這一系列文章的主要特色是針對三國歷史上沒有明確結論的問題,在綜合有關史料的基礎上,通過符合邏輯的分析、推理,得出作者自己的答案。

這一系列文章都是作者在平時閱讀史書時思考的結果,其中不免有些想像的成分,但都是建立在史料記載之上的合理想像。作者不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者,寫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不是嚴肅的考證史實,只是想深入挖掘歷史中的細節和八卦,讓三國史變得更加有趣,僅此而已。歡迎讀者朋友吐槽拍磚。

正文警告

說到曹操手下的謀士,毫無疑問首推荀彧。西晉陳壽著《三國志》,把荀彧的傳記排在「諸夏侯曹」等親貴集團之後,與荀攸、賈詡合為一卷而居前,不難看出,荀彧在曹操集團中「首席軍師」的地位,早在魏晉之際就已得到史家認可。

荀彧投奔曹操的時間很早,他為曹操規劃戰略,推薦人才,治理後方,屢出奇策,功勛卓著,曹操在《請增封荀彧表》中給予充分肯定:「(荀)彧之二策,以亡為存,以禍致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但是,儘管荀彧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卻沒有得到善終。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軍師聯盟中的荀彧

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即將南征孫權之時,曹操上表請求派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大概不會想到,他這次出差,再也不會回到許都的朝廷了。

因為這是一個陰謀。荀彧剛離開許都,就被免掉擔任了十七年之久的尚書令一職,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留在軍中效力。這對荀彧打擊很大,他馬上就病倒了。曹操進軍至濡須口,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三國志·荀彧傳》載:「(荀)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後漢書·荀彧傳》則描述得更具體:「(荀)彧病留壽春,(曹)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葯而卒,時年五十。」

兩書記載雖有不同,但不矛盾。荀彧在此前就因為反對曹操進位魏公,與曹操關係緊張,被免職留軍之後,更是憂鬱成疾,曹操送來空食盒,進一步加重了荀彧的憂慮,他無法再忍受這種精神折磨,遂飲葯服毒身亡。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清 花梨食盒

曹操給荀彧送個空食盒,是什麼意思?

說起來,曹操其實很喜歡玩啞謎。絕妙好辭、一盒酥、闊、雞肋、雞舌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曹操玩過的啞謎。這一次,曹操又皮了一下,送來個空食盒,他是想向荀彧傳達什麼信息?荀彧為什麼會把空食盒理解為死亡的隱喻?

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

1.「食」代表「俸祿」,空食盒意味著漢朝的氣數已盡,世上已經沒有漢祿可食。這對忠於漢室的荀彧來說,是個無法接受的事實。絕望的荀彧不願改食魏祿,只好選擇自殺。

2.沒有食物的食盒,毫無用處。曹操的意思是說荀彧此時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是無用之人,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了,也就是只能去死了。

3.食盒中沒有食物,意思是「盒中無食,君當自采(裁)」。曹操是在暗示荀彧自殺。

4.古代食盒多用木胎漆器,又稱為「櫝」,與「毒」同音。曹操不僅要求荀彧自殺,而且指定了自殺的方式是服毒。

曹操真會玩,現代人玩遊戲要錢,曹操玩遊戲要命啊。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其實,曹操的啞謎並不是問題的重點,更值得探究的是,荀彧為什麼會被曹操逼上自殺的絕路?要知道,在荀彧來投曹操之初,曾被曹操稱讚為「吾之子房也」,兩人曾經親密無間,推心置腹,堪稱模範君臣,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竟會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此時的曹操,雖然位極人臣,三分天下有其二,但還沒有統一天下,千秋帝業還有很長道路要走,這時候遠遠沒到「鳥盡弓藏」的時候,曹操為什麼要在事業未成之時殺掉首席軍師呢?

這,需要從荀彧的早年人生經歷開始說起。

一、荀彧和曹操都與宦官集團存在密切聯繫,屬於時人眼中的「閹黨」

荀彧雖然出自名望甚高的潁川荀氏,但其出身有兩個問題:

第一,潁川荀氏雖然門第較高,人才輩出,但不以研究儒家經典見長,存在缺陷。兩漢魏晉以來的世家大族大多世傳一門或若干門儒家經學,現代人可能不覺得研究一兩門經書有何用處,但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秘不外傳的家學是維護家族聲望、確保家族成員出任官職的重要手段。

《三國志·荀彧傳》列舉了潁川荀氏在荀彧之前的眾多人物,但只有荀爽「通《春秋》、《論語》」,其餘都是以德行聞名,可見《春秋》、《論語》是荀爽個人研究的學問,而不是荀氏的「世傳家學」。荀彧的祖父荀淑更是「博學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綜觀荀氏家族知名人物的表現,他們的家學應該是注重經世致用的實用之學,而不是當時流行的埋頭故紙注釋儒家經典的經學。這樣的家族很容易參與政治,出現像荀彧、荀攸這樣掌握實權的政治人物,但也很容易受到政局影響,家道出現起伏。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後來荀彧自殺,一度導致荀氏家道中落,直到荀顗、荀勖出現,才在西晉時期實現家族復興,但好景不長,到了南北朝時期,潁川荀氏再度衰落,再也沒有出現特別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相比之下,專心研究儒家學問、有世傳家學安身立命的范陽盧氏(家傳《古文尚書》、《禮記》)、清河崔氏(家傳《論語》、《韓詩》)、滎陽鄭氏(家傳《周易》、《毛詩》、《儀禮》、《論語》、《孝經》、《尚書大傳》等)、太原王氏(家傳《周易》)、弘農楊氏(家傳《歐陽尚書》),就能不受改朝換代的影響,長久保持家道不墜,直到唐朝末年仍是受世人推崇的名門望族。

所以,與精研《孟氏易》的汝南袁氏等家族相比,潁川荀氏存在明顯的儒家學問短板,還不能算是最頂級的士族。

第二,荀彧的妻子是大宦官唐衡的養女,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會被視為「閹黨」。

《三國志·荀彧傳》注引《典略》載:「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荀)彧。父(荀)緄慕(唐)衡勢,為彧娶之。」唐衡是漢桓帝時期的大宦官,是幫助漢桓帝發動政變誅滅大將軍梁冀有功的「五侯」之一,與另一大宦官左悺號稱「左回天,唐獨坐」,權勢極大。荀彧結婚時,唐衡已死,但其家族勢力猶存,至漢靈帝熹平二年(173年),唐衡之弟唐珍還出任司空。而且,唐衡也是潁川人,與荀彧家族的關係盤根錯節,荀彧與唐氏聯姻,對他將來的政治前途非常有利。

正如前面提到,荀氏沒有世傳的儒家學問作為進階工具,荀彧本人的特長也在於政治軍事實務,而不是研究儒家經學,所以荀彧將來要振興家門,就必須走上靠實幹能力當官從政的道路。荀彧之父荀緄為兒子前途考慮,尋找一個能夠為其提供政治助力的親家,是非常現實、合理的。

但凡事有利有弊,荀彧和唐衡之女結婚,就會被視為宦官集團的一員,亦即「閹黨」,遭到某些士大夫的鄙夷。《三國志·荀彧傳》注引《典略》載:「(荀)彧為論者所譏」,這是荀彧的這場政治婚姻的必然結果。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後來荀彧棄官回鄉,率族人投奔冀州牧韓馥,他到達冀州時,韓馥已經讓位給袁紹。袁紹雖然待荀彧以上賓之禮,但這很可能是看荀彧的堂兄弟荀諶的面子。因為荀彧的「閹黨」背景,與宦官集團勢不兩立的袁紹不大可能對荀彧有什麼好感,但荀諶在逼韓馥讓位的過程中出力甚多,在袁紹集團中與田豐、許攸並為謀主,所以,看在荀諶的面子上,袁紹對荀彧是表面上禮敬有加,而實際上不會重用他。

袁紹是當時士大夫集團的領袖人物,他對荀彧的態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荀彧在袁紹手下待了一段時間,知道自己終究不能被以袁紹為首的士大夫集團所接受,於是只有選擇離開。

此時荀彧所能選擇的,只有同為「閹黨」的曹操了。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的家庭背景和荀彧非常類似,介於士大夫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夾縫之中,宦官集團視之為士大夫,而士大夫集團則視之為「閹黨」。曹操年輕時積極接近袁紹,與士大夫結交,並多次發表反對宦官的言論,甚至在擔任洛陽北部尉時棒殺大宦官蹇碩的叔父,都是在拚命洗刷自己身上的宦官集團色彩。曹操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但成效有限,很多士大夫仍然鄙視曹操。官渡之戰前陳琳作討伐曹操的檄文,譏笑曹操是「贅閹遺丑」,還在拿曹操的閹黨背景說事,對曹操刺激很大。曹操屢次誅戮名士邊讓、孔融、楊修、崔琰等,其中就有長期被鄙視後的反彈報復心理。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因為荀彧本人的「閹黨」背景,以及他不治儒家經典的學風,使他和曹操一樣,用人以實幹才能為唯一標準,而不像一般士大夫那樣重視品行、名聲等虛的東西。荀彧給曹操推薦的人才,除鍾繇、陳群、王朗等少數人外,大都不是當時所推崇的名士。戲志才、郭嘉、杜畿等,都和荀彧一樣「有負俗之譏」,其餘杜襲、趙儼、繁欽等人,則是荀彧的潁川同鄉,因逃難在外,被荀彧所收羅而薦於曹操。

荀彧和曹操因共同的「閹黨」背景而走到了一起,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從荀彧的本意來說,曹操不是他的最優選擇。如果可能,他還是寧願選擇韓馥、袁紹那樣的真正的世家大族。當年他帶領族人奔赴冀州,需要路過朝歌、盪陰等縣,這些地方離當時曹操所在的東郡僅一河之隔,交通非常便利。如果荀彧早就看好曹操,大可就近前往東郡,但荀彧捨近求遠,過東郡之門而不入,可知其一開始並不打算選擇曹操。最終荀彧之所以投向曹操,實在是一種沒有更好辦法的次優選擇。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二、荀彧的政治追求與曹操不一致,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

荀彧的政治追求是輔佐東漢朝廷,延續漢祚。荀彧在反對曹操進位魏公時就自陳,他當初的打算是讓曹操「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沒有打算讓曹操篡漢自立。

剛開始,在曹操勢力尚弱的時候,曹操的想法也許和荀彧是一致的。但隨著曹操勢力的增長,曹操的個人野心也在與日俱增,與荀彧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不難看出,荀彧對漢獻帝是有感情的。荀彧於永漢元年(189年)舉孝廉,任守宮令。永漢即漢獻帝的第一個年號,荀彧當上守宮令基本上和漢獻帝即位是同一時間。據《後漢書·百官志》,守宮令的職責是「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也就是負責管理皇帝及尚書的辦公用品。履行這一職責,需要時常進出皇帝的辦公場所,甚至跟隨在皇帝身邊。所以,漢獻帝應該早就認識荀彧,至少應該有些印象。

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曹操在迎立漢獻帝的時候,荀彧就成了和漢獻帝直接打交道的聯絡員的最佳人選。所以,在遷都至許之後,荀彧立即被任命為尚書令。據《後漢書·百官志》,尚書令「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從字面意思看,尚書令的職責是負責人事考核、下發詔書、呈遞尚書奏事,秩祿不過千石。

但實際上,在東漢中後期,尚書令的職權大大擴充,已架空三公,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其情形極類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荀彧擔任尚書令,也就意味著他成為漢獻帝的小朝廷的宰相,負責這個機構的日常運轉,並且與曹操的司空府(後為丞相府)聯繫。

荀彧既然負責漢獻帝宮廷的日常工作,當然要為這個宮廷中發生的一切負責。建安五年(200年),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殺。伏皇后寫信給其父親、屯騎校尉伏完,對此事有所怨言。伏完則將伏皇后的書信送給荀彧。伏完的目的大概是想向荀彧求助,但這卻讓荀彧陷入十分為難的境地。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按理說,對於董承其人,荀彧心底里應該是同情的,但以他的地位和處境,不可能贊成董承的做法。對於伏完轉交的書信,荀彧既然忠於漢室,當然不能出賣當朝皇后和國丈,但他知道皇后父女有怨言而不報告曹操,也存在極大的政治風險。

面臨這樣的難題,一代智者也難免束手無策,只好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假裝什麼都不知道,讓事情自然過去。但是,以曹操之詭詐,不可能對此一無所知。荀彧的這一做法,已經表明了他和曹操不是一條心,兩人之間的裂痕,遲早會越來越大,直至分道揚鑣。

有個問題需要注意,擔任尚書令、處理漢獻帝宮廷內外日常事務,才是荀彧的本職工作。至於荀彧經常為曹操提供有關戰略規劃的建議,都是基於曹操對荀彧個人的信任關係,並不是他作為尚書令的職責所在。

所以《三國志·荀彧傳》稱,荀彧「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荀)彧籌焉。」意思是說,荀彧平時都是在許都的朝廷上班,並不跟隨曹操出兵打仗,但即使如此,曹操出征在外,很多大事還是要和荀彧商量。《三國志·荀彧傳》又載,曹操在打敗袁紹後上表為荀彧記功,請封爵,但「(荀)彧固辭無野戰之勞」。荀彧沒有野戰之勞,也表明在曹操外出征戰時荀彧沒有跟隨在曹操身邊。所以,荀彧給曹操出的主意,全部都是宏觀層面的政治、戰略規劃,沒有一次是關於具體作戰的戰術方案。

也正是因為這樣,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突然讓荀彧到前線勞軍,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也讓荀彧非常難受。荀彧雖然和曹操一樣不尚浮華,重視實幹,但他身處那個時代,不可避免的具有當時名士常有的一些奇怪生活癖好,例如《襄陽耆舊記》記載「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意思是荀彧平時給衣服熏香,熏得很重,香味濃烈,坐過的席子三天後還有香味。這樣一位生活講究、養尊處優、平時坐慣了辦公室的人,突然被強迫到千里之外過風餐露宿、物資短缺的艱苦生活,無疑是很難適應的。

所以,荀彧一到壽春就病倒了。這其中既有精神上的原因,也有物質上的原因。但不管怎麼說,這就為曹操送來空食盒提供了契機。

三、荀彧早在冀州平定之後就已經失勢了,不是因反對進位魏公才得罪曹操

通讀《三國志·荀彧傳》,大多數讀者會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前面記載很詳細,但到了曹操平定冀州之後,就很簡略了,只在曹操將要南征劉表時,荀彧最後給曹操出了一次主意,然後就直接跳到了荀彧之死。曹操征劉表系建安十三年(208年),荀彧死於建安十七年(212年),中間至少有四年時間,荀彧沒有給曹操提任何建議。

那麼,荀彧這段時間在幹什麼呢?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荀彧此時的工作重心已回歸他作為尚書令的本職工作,安安心心地主持漢獻帝的朝政(主要是一些禮儀、祭祀、宮廷事務),他不再插手干預曹操丞相府的軍政事務,曹操也不再向他諮詢軍政大事。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的荀彧,已經失去曹操的信任了。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荀彧的失勢,早在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平定冀州的時候,就已成定局。此時發生了兩件事,導致荀彧和曹操原已存在的裂痕進一步擴大。

一是曹操將根據地搬到了鄴城。曹操攻克冀州後,兼任冀州牧,因此將根據地搬到了冀州州治魏郡所在的鄴城。過去曹操以許都為行政中心,與荀彧同在一城,有什麼事可以當面商量。曹操搬去鄴城後,漢獻帝的朝廷仍留在許都,作為尚書令的荀彧自然也是留在許都。物理的距離也會造成心理的距離,兩地分居的曹操和荀彧,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推心置腹、有話必談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兩人的關係也會漸漸疏遠。更何況,這時候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

二是有人建議曹操恢復古代的九州制,擴大冀州的地盤,但被荀彧否決。

曹操兼任冀州牧,有人為了討好曹操,提出要恢復《尚書·禹貢》中的九州區劃。「禹貢九州」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東漢所置的幽州、并州、司隸等地,在「禹貢九州」中都是屬於冀州。所以一旦恢復九州制,冀州的地盤就會大幅擴張,也就意味著曹操作為冀州牧的直轄領地大幅擴大。曹操對這一建議是心動的,但荀彧堅決反對。荀彧提出的理由是冀州初定,人心不穩,這時曹操只顧擴大自己的地盤,會失去人心。其實荀彧更深一層的考慮,也許是不希望曹操的勢力擴張太快,那隻會增長曹操的個人野心,損害朝廷的權威。曹操雖然暫時採納了荀彧的意見,但內心大概是不以為然的。特別是時間的過去,多疑的曹操回想此事,可能會識破荀彧的真正動機,增強對荀彧的猜忌。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在建安九年(204年)之後的建安十三年(208年),荀彧還為曹操南征劉表出過一次主意。荀彧認為:「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意思是建議曹操佯攻南陽郡的宛縣和葉縣,主力則從其他方向抄小道襲擊襄陽。但根據《三國志·武帝紀》,曹操親率大軍到了新野,迫使劉琮投降。新野縣就在宛縣正南方,而宛縣又在葉縣之南。曹操的進軍路線,表明曹軍主力是真的進攻宛縣和葉縣,而不是佯攻。所以,曹操其實沒有採納荀彧的建議。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時候,曹操已經不再信任荀彧了。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四、荀彧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爭,犯有「交構之罪」

袁紹雖在官渡之戰中戰敗,但四州之地尚在,實力猶存。如果袁譚、袁尚兄弟團結一致,未嘗不能捲土重來。但兩兄弟分別在兩派官員的擁戴下搞起內訌,使曹操有機可趁,一一擊破。

懸案|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曹操充分吸取了袁氏覆滅的教訓,在平定冀州後即發布《整齊風俗令》,禁止「阿黨比周」,實際上就是禁止手下的文武官吏分別圍繞在曹丕和曹植周圍搞派系內訌。曹操對涉及太子之爭的「阿黨比周」非常痛恨,所以吳質想要給曹丕出主意,要躲在竹筐里偷偷進入曹丕府上,楊修公開指點曹植,被以「交構之罪」處死,崔琰違反曹操的保密要求,公開主張立曹丕,後來被以其他瑣事下獄處死。

有跡象表明,荀彧也捲入了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爭。

第一,據《三國志·荀彧傳》載:「文帝與平原侯(曹)植並有擬論,文帝曲禮事(荀)彧。」所謂「曲禮事彧」,意思是曹丕曲意逢迎,以禮事荀彧。曹丕禮事荀彧,要曲意為之,也就意味著禮事荀彧不是曹丕的本意。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只能是,荀彧支持曹植,不喜歡曹丕,但荀彧一度曾是曹操信任的紅人,所以曹丕只好委屈自己,拿熱臉去貼冷屁股。

第二,《三國志·荀彧傳》又載,荀彧長子荀惲,「(荀)惲又與(曹)植善,而與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惲。」荀惲支持曹植,遭到曹丕的忌恨,僅因娶了曹操的女兒(曹丕稱帝後封安陽公主),才得以保命不死。荀惲與曹植相善的時候,荀彧已死,但荀彧生前已支持曹植,他肯定指點過荀惲,讓荀惲繼續支持曹植。荀惲在目睹父親的失勢和身亡之後,愈加感到家族的危機,他跟緊曹植,指望著在曹植成為皇帝之後能重振家聲。可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深謀遠慮如荀彧,也有失算的時候。

第三,曹丕器量很小,睚眥必報,在他成功上位稱帝之後,凡是原來支持他當太子的人都得到豐厚的賞賜,凡是支持曹植的人都遭到殘酷打擊。在曹丕當皇帝期間,荀氏家族仕宦者眾多,但無一人得到重用,已可表明荀彧當初的政治選擇。好在荀彧死得早,對曹植的支持力度不大,而且又和曹氏有婚姻關係,這才讓荀氏家族躲過一劫,保留東山再起的空間。

第四,《全三國文》輯錄有荀彧死後曹植為荀彧所作的誄:「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曹植對荀彧之死表示哀悼,而曹丕卻未有任何表示,這足以說明荀彧和曹丕、曹植二人的關係親疏,也印證了曹丕是曲意禮事荀彧的說法。正因為是曲意為之,所以在荀彧死後,曹丕就沒有必要再委屈自己了。

荀彧支持曹植,在曹操眼裡,荀彧和楊修、崔琰一樣,犯有「交構之罪」。但荀彧行事謹慎,不落痕迹,曹操抓不住他的把柄,只好用打啞謎的方式,送去空食盒,暗示荀彧自己了斷。這樣可以讓荀彧免受牢獄之苦,也可保全潁川荀氏的家族名聲。畢竟荀氏家族是曹操賴以和眾多世家大族保持信任和聯繫的紐帶,曹操也不願輕易毀掉,於是採取了「隱誅」的帝王之術。

參考文獻

【西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清】嚴可均:《全三國文》,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2012年版。

于濤:《三國前傳:漢末群雄天子夢》,中華書局2006年版。

羅三洋:《袁本初密碼》,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

萬繩楠:《曹魏政治派別的分野及其升降》,載《歷史教學》1964年第1期。

洪衛中:《漢末魏晉之際潁川士人的政治取捨與得失》,載《鄭州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上一期:袁紹?公孫瓚?哪一個才是劉備的真愛?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本文/作者,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作者簡介

賴正直,男,80後,南蠻,刑事法官,法學博士。原本愛讀史書,為稻粱謀選擇了法律專業。法學和史學其實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都重視證據,都是在利用殘缺的不完整信息拼接還原已經過去的事實真相,因而在寫文章時常常會有把歷史事件當作懸案來查的感覺。著有《機能主義刑法理論研究》、《毒品犯罪案件證據認定的理論與實務》等書。目前的小目標是寫一部歷史小說。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這部片子拍的不知所云,但你一定要看看
宋理宗的小出身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