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飽暖思淫慾」,下半句才是千古名言,說了你不一定信
人人皆知「飽暖思淫慾」,下半句才是千古名言,說了你不一定信
文言記事,給了文人們敘事的手段;詩詞,讓文人們們有了抒發心緒,傳遞情感的方式。這一種種文化的誕生都方便了人們的一些行為。如果沒有這些文章,語言的出現,我們如何與他人交流,如何借文字施展一身才華與抱負。
我們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許多種優秀的文化都在不同的時期展露過風采。很多的優秀文化甚至也被當成了立國之根本,同樣的,時代交替的時候,也有著對某些文化的消除。從這就足以看出一種文化思想的存在對這個社會的影響。
不過,要知道,我們不光有這些威嚴的文化形式,當然也有著很多趣味性的語言。所以說文化也是能讓大多數的人參與進來,這樣才可以稱它為優秀。古代的文人們,日夜學習,為得就是考取功名,成全自己也造福國家。在他們的閑暇之餘,作詩對聯都是他們的放鬆的手段。鬱鬱寡歡時或者高興時,詩詞也都是他們抒發心中情感的方式,這些文化的出現就是給了人們一個釋放自己的平台。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雖然很少能看到詩詞的身影,但是我相信,俗語大家一定經常聽到。我們不要看不起這讀起來通俗的文字,並不是複雜的難以理解的才是古代的優秀文化。俗語同樣是,它的誕生是古代老祖宗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經驗的總結,俗語的出現也是有利於我們後人去更好的進步的。
很多的俗語可以拿來教育小孩,或者對小孩起到一些引導和矯正的作用。有這樣一句話,就是用來給我們每一個人提醒的。它的上半句是人人皆知的「飽暖思淫慾」,就是說當人們吃喝穿不愁的時候,才會有心思去想玩樂之類的事情。這是對生活的一種非常直白地總結。
如果一個人吃穿方面就有著不小的壓力,那肯定沒有玩樂的本事了。其實這句話加上後半句之後,才能更加透徹的去看透人心。下半句是千古名言卻少有人知,說了你不一定信,它的下半句叫「饑寒起盜心」。
人都有對生存的渴望,當然也有對享受的渴望。在人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往往也是壞人誕生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就是最容易被壞心思侵佔。
人都會有著惰性,總喜歡讓享受的生活來得更輕鬆一些,所以這後半句才是真正的將人性的險惡一面給我們展現出來。
如果給這兩句話加上一點先後順序的話,我們把飽暖放在前,饑寒在後。飽暖之時思淫慾,體驗過這樣舒服的生活之後。再去經歷饑寒,人們就可能對之前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嚮往,所以往往會不擇手段的回到以前的生活,盜心自然就出現了。
當然,生活中從來不缺少有原則的人,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原則,希望大家都可以牢牢堅守住自己心中的原則。


※俗語:「春不撿雞,臘不撿兔」,啥講究?都是肉為啥不能撿?
※識人術:經常說這3句口頭禪的人,遇到盡量遠離,別拖自己後腿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