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提起明代刀劍只知道雁翎刀?那你知道明代的戰場用劍嗎?

提起明代刀劍只知道雁翎刀?那你知道明代的戰場用劍嗎?

明代是劍作為制式武器介入戰爭的最後朝代。軍隊中士兵及低級軍官基本佩刀,而中級軍官佩劍之風猶盛。在這一時期,劍更多是作為地位和指揮權的象徵,並起到一定的格鬥與防身作用。觀察明代之繪畫、造像、雕刻甚至陶瓷,不難發現其上表現的軍官佩劍者明顯多過帶刀者。

從下圖可以看到明武官提督的正規服飾。此武官官至一品,著蟒服,罩鎧甲,配短劍。其雲頭劍擋和封邊鞘類似皇室公卿佩劍,唯裝飾簡樸很多。明劍劈刺並重,軍隊佩劍猶重劈砍。明劍大多厚背闊刃,前後等寬,劍尖成鈍角或弧形,這些特徵正是由於其戰場拼殺功能決定的。它明顯迥異於劍身逐漸收窄,劍鋒銳利,以刺削功能為主的清劍。

明代軍隊佩劍長度基本在70厘米至85厘米之間,以中劍、短劍為主,長劍不多。其早期造型多為宋式,中晚期受到日本刀劍的一定影響,主要反映在劍鞘的裝飾上。戰場劍多為鐵裝,配飾簡潔實用。到晚期時,更出現類似刀鐔的盤形護手,幾乎把劍當做雙刃來使用。

明早期之戰場劍類似宋劍,但劍身明顯加長。劍擋由蝴蝶形簡化為「一」字形和平直的雲頭形,闊度加大增強對手腕的保護能力。劍首也部分簡化為圓形,其他仍保持花瓣形和雲頭形,但體積與重量均有增加,以便向後調節重心。

明早期戰劍此劍全長72厘米,夾鋼劍體。鐵質柄鞘裝具,厚重結實。劍擋為「一」字形,浮雕獸首造型極似永樂皇帝御制劍護手上的藏傳護法神獸——「瓊」,形態威嚴。從護手造型和紋飾特點看,此劍尚存元劍遺風。

明早期重劍,明中、早期重劍

此二劍長度均70厘米,形制基本類似。劍擋都是「一」字形,但第二把尺寸和弧度都略大,應晚於第一把。劍首沉重,呈四耳花瓣形。此二劍刃體,裝具結實,側重於劈斬,為純粹的中原風格,均脫胎於宋制。

明中期重劍

此劍全長70厘米,劍身沉重。劍擋為平頭雲形,劍首為人面形帶雙耳。箍痕顯示鞘裝多達八件。此劍形從宋制,類似前圖「罩甲提督」之佩劍,是明中早期軍官佩劍的標準器。

明晚期戰劍

此劍全長72厘米,形制規範。裝具皆為鐵質。劍擋完全是刀鐔樣式,四瓣形折沿。劍首已發展成為三耳形,此後流行於清代,劍鞘裝飾簡潔箍環有東洋風格這種鐵裝刀鐔劍款在明晚期和清早期較為常見,是強調劈斬功能的產物。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士刀傳奇 的精彩文章:

關於唐朝的武器裝備,你知道多少?
牛人將千年古劍條回爐重造,鑄成稀世寶劍,有人卻說是毀壞文物

TAG:武士刀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