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國家一直都是農業大國。第一因為我國農耕文明悠久,第二就是因為我們全國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農民。五千年的時光流逝中,代代農民們將絕大一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莊稼上,於是人們對於農業的了解也越來越透徹。除了人力能夠改變的,要想讓莊稼長得好,最需要的一個條件就是適宜的天氣了。

過去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本沒有條件隨時隨地能看到天氣預報。那麼老祖宗們是怎麼了解天氣狀況,來及時應對對莊稼不好的天氣呢?答案就是老祖宗們銅通過他們善於發現的眼睛,長時間觀測天氣變化規律,再總結成相應的俗語,等到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就不會手足無措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句這樣的俗語,看看老祖宗們的經驗是不是可信的。

這句俗語是:「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如果大寒的時候大地還沒有凍上的話,驚蟄的時候也會很冷,土地還是凍著的。大寒和驚蟄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正常來說應該是非常寒冷的,要是大寒土地還沒凍上就說明這一年冬天不冷,那麼這段寒冷的時間就會往明年延遲,到了明年開春的時候也會很冷。

就算是沒有干過農活的朋友們也應該知道,冬天寒冷,第二年開春天氣正常回溫的話,莊稼才能茁壯成長,但是要是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會對莊稼非常不利,可能會凍壞莊稼。

其實這種現象跟老人們常常說的「倒春寒」很像,所謂倒春寒就是說在初春的時候氣溫回升非常快,但是到了春季的後期就會比往年氣溫更低一些。受這種天氣的影響,不僅農作物可能會被凍傷,就連人們也可能受冷氣溫的影響產生流感等疾病。

講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句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不錯,農村還流傳著很多類似的俗語,能幫助不是太會使用現代科技的老人們了解天氣情況。其實這種氣象俗語有的可以用來借鑒學習,但是具體要用還是要分清楚現實狀況。

畢竟每個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天氣變化的時候也會有很大的區別。而且相信朋友們也有感覺,現在一年四季的溫度都比過去要高一些,冬天溫度也提升了一點,但是也很少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最主要的還是我們現在科技也方便,如果想知道什麼時候的天氣拿出手機搜一下就知道了。作為新時代的人類,我們要學會用科技和前人們的經驗相結合來做事,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在民間,老人口中的五大家仙,灰黃狐白柳,狐是狐仙,剩下的呢?
經典對聯,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下聯很有深意,服了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