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用打罵就改掉孩子的壞習慣?華盛頓心理學教授談科學的懲罰方法

不用打罵就改掉孩子的壞習慣?華盛頓心理學教授談科學的懲罰方法

我的孩子喜歡啃手指,都啃禿了還在啃。

我的娃喜歡對著別人吐口水,還喜歡說髒話,怎麼打都不聽。

小孩拖拖拉拉的,不知道像誰,穿個鞋子能穿20分鐘......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家長一路升級打怪的過程,除了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外,還得和孩子不經意間養成的壞習慣作鬥爭。遇到難以改掉的壞習慣,家長們往往會被生生被逼成唐僧,嘮嘮叨叨沒有效果後,就成了斗戰勝佛,甚至要男女混合雙打。

然而,打罵有用嗎?


怎麼才能科學的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呢?

華盛頓的心理學教授埃德溫·雷·格斯里在《學習心理學》提出了破除習慣的方法,在提出具體的方法之前,格斯里為我們介紹了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接近律,一次性學習原理,運動產生的刺激,強化,遺忘。

什麼是接近律呢?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表述:

「伴隨某一動作的刺激組合再次出現時傾向於產生那個動作。」簡單解釋,就是如果你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做了某件事情,那麼下一次你在這一情境中將傾向於做同一件事。

舉個例子,有的孩子有啃手指的習慣,我們觀察什麼時候,這個孩子回去啃手指呢?比如說,當他吃完飯之後,碗筷被收走了,餐桌上空無一物,他自然的舉起手,開始啃起來。那麼每當他覺得無所事事的時候,會自然的在同樣的情境中做這件事。一次性學習原理的意思,就是孩子第一次啃手指的時候,就已經聯結了全部刺激。

我們再舉個例子,當我們聽到音樂響起來,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扭動身體,即使音樂聲在行走的途中停止了,我們依然保持著扭動的趨勢。一個運動引發第二個運動,以此類推,這就是運動產生的刺激,以習慣的形式固定不變。

當我們的習慣產生時,我們會無意識的強化它,怎麼強化呢?是因為強化改變了刺激條件,從而阻止了遺忘。在格斯里看來,學習可以在一次嘗試中完成,遺忘也可以。所有的遺忘都包含著新的學習。學習到了新的東西,就對舊的東西產生了干擾。

所以以上的概念,對我們的改掉孩子壞習慣有著重要的啟發。

不用打罵就改掉孩子的壞習慣?華盛頓心理學教授談科學的懲罰方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怎樣破處習慣?

習慣就是一個與很多刺激都建立了聯結的反應。能夠引起反應的刺激越多,習慣就越牢固。所以,只要找出引發壞習慣的線索,然後在這些線索出現時進行其他反應。依據以上的概念,格斯里提出了三種方法:閾限法,疲勞法,不相容反應法。

我們分別舉三個例子來解釋:如果小孩特別不喜歡吃水果,我們可以採用閾限法,我們先給她吃水果味的冰淇淋,然後再給孩子吃水果味的麵包,再給孩子吃夾著水果粒的餅,最後再給孩子水果沙拉。

疲勞法:如果一個孩子喜歡吃糖。允許這個孩子一直吃糖,吃到她不想再吃,那麼糖果就成了迴避,而非引起吃的動作的線索了。

不相容反應法:當孩子不喜歡小狗,但極度依賴自己的母親時,可以讓母親和小狗同處一室,那麼下次當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溫暖時,也會慢慢的接受小狗了。

不用打罵就改掉孩子的壞習慣?華盛頓心理學教授談科學的懲罰方法


有效的懲罰

怎樣才是有效的懲罰呢?舉個例子,當小狗喜歡追著車跑時,我們打它的鼻子,小狗肯定會停下來,而我們打它的屁股,它可能跑的更快。相對於打鼻子,打屁股這種懲罰是無效的。再舉個例子,當我們讓孩子按時起床上學的時候,我們嘮嘮叨叨而沒有效果的時候,其實我們是把嘮叨和懶覺作為一種信息聯結到一起,我們嘗試改變一種方式,我們再叫孩子起床的時候,我們直接去掀起孩子的被子,並且打開鬧鐘,孩子不得不起床,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的起床行為就和鬧鐘響和掀被子聯結在一起。下次孩子還想睡懶覺,我們只需要放鬧鐘或者掀被子,就可以了。

在我們進行懲罰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點:


1.對懲罰來說,重要的不是它給有機體帶來的痛苦,而是它使有機體做什麼。

2.要達到效果,懲罰必須引起與受罰行為不相容的行為。

3.要達到效果,懲罰必須在引起與受罰行為的刺激出現時實施。

4.如果條件2和3不能滿足,懲罰講師無效的,它甚至會加強不受歡迎的行為。

不用打罵就改掉孩子的壞習慣?華盛頓心理學教授談科學的懲罰方法

格斯里在《學習心理學》,依據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三種方法,以及科學的懲罰的幾點要求。養孩子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情,把心理學運用到教育孩子身上,科學育兒,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