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誤以為是盜墓賊的水杯,鑒定後卻來自兩千多年前,現被認為國寶

誤以為是盜墓賊的水杯,鑒定後卻來自兩千多年前,現被認為國寶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浙江省半山鎮湧入了一些文物販子和盜墓賊。原來,當地有一些古代墓葬被盜,那些做著不光彩生意的人嗅覺甚至更為敏捷,早已捷足先登。警方接到線索後,立即行動,追回了大部分文物,隨後文物部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終於找到了「戰國1號墓」。

令人遺憾的是,這座墓中雖然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陪葬品,看得出主人地位不低,但是因為此前早被古代的盜墓賊所襲擾,關於墓主的任何線索都不復存在。後來,還是專家根據墓中的木頭的碳14推定,這座墓葬是戰國後期,大約是公元前250年左右。

正當全部陪葬品已經整理完畢後,考古工作者進行最後的清點工作時,突然發現泥土一角似乎有一絲晶瑩閃爍的光澤。這些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清理,竟然發現了上圖這樣一個杯子。看起來,這不就是現在用的玻璃杯嗎?考古人員有著嚴格的工作紀律,是絕對不會遺漏這種東西的,那麼這是從何而來?

當時就引起了爭議,有的人認為,這是之前盜墓賊留下的水杯,有的人則認為,這可能是土壤自身的活動,讓這個水杯陰差陽錯地進入了這片區域。為了確定一個究竟,這個杯子被送到北京鑒定,結果令人大感意外。

首先,這不是玻璃杯,它的材質是水晶,這是一塊質地優良,不折不扣的水晶杯。其次,北京的專家使用專業儀器對水晶杯中的泥土進行孢粉分析,結果說明它確實來自2500年前。

這個消息,在當時就轟動了考古界。水晶為材質的器物,在中國發現得雖然不算多,卻也不算罕見。不過,一般的水晶製品,大多以掛墜、擺件為主。然而,這個水晶杯,高為15.4cm、口徑為7.8cm、底徑為5.4cm,是有一塊完整而巨大的水晶製作而成,也是中國出土的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

從它的外形來看,就和現在家中、會議室、賓館中的玻璃水杯別無二致,甚至光滑程度也沒有多少區別。它現在收藏於杭州博物館,每一次講解員在介紹它的時候,都要不厭其煩地解釋:這不是玻璃的,這確實是來自於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

儘管很多國內外專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在鐵一般的數據面前,也只能接受了這個事實。這說明,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國人民竟然能夠做出如此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它整體素潔,散發著琥珀一般的光澤,杯口有自然裂紋,杯底有著海綿狀的結晶。

承認歸承認,但這個精緻的水晶杯,卻引來了三個未解之謎。文物工作者曾經反覆研討,也沒有能夠完全達成共識。

一是取芯問題。也就是說,這個杯子是由一整塊水晶製成,那麼古代工匠是如何將它弄成中空的?要知道,玻璃杯是高溫溶液「吹」出來的。那麼,這樣一塊水晶,是怎麼將它製成水杯?專家認為很可能是採取了像製作玉器一樣,使用的管鑽的方法。也有人認為,很可能是用金剛砂磨出來的。

二是拋光問題。這個水晶杯歷經2000多年,不管是表面還是內壁,都是光滑如玉。平時水晶加工成工藝品,也要進行拋光這一環節,那水晶杯是如何拋光的?外壁好說,關鍵是內壁如何也如此光滑?尤其是這個水晶杯口徑不大,底徑更小,呈上寬下窄之勢,這更增加了拋光難度。手都伸不進去,又拿什麼打磨呢?

三是材質問題。一開始還沒有人提出這個疑問,可是水晶杯的名氣越來越大後,引起了方方面面的興趣。浙江省地礦廳的專家認為,中國還沒有這麼高品質、高純度的水晶,那是哪裡來的?要麼就是外國進貢的,要麼就是來自已經枯竭的水晶礦。

這樣的水晶杯,不僅好玩、好看而且特別珍稀。我國雖然地大物博,文物薈萃,但水晶杯的鮮明特點,讓它不但成為了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被認定為是國寶。而且,因為它材質上的特殊性,在2002年時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的這首詩根本讀不下去,因為剛念兩句,就想和他一起喝酒
最無存在感的開國皇帝,父親和兒孫都有特殊待遇,唯獨他不被待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