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產權保護引重視 短板補齊需三方助力

機器人產權保護引重視 短板補齊需三方助力

近年來,在全球自動化生產需求加速釋放,人口紅利因素影響加大的背景下,我國伴著國際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熱潮,自身的機器人市場化發展也迎來不斷壯大。據2018年最新發展情況顯示,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需求和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和潛力轉換持續加快,同時特種機器人也在加速應用領域的開拓與深入。

這些階段性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政府、企業的共同助力,正是兩者對於市場布局和領域研發的高度關注,才促進了產業發展的日漸成熟。不過,在機器人研發和產權專利有所進展的同時,產權保護問題卻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所提及,未來,機器人產業的知識產權該如何保護?機器人產業標準化應該怎麼建設?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機器人產權保護引起重視

2013年以來,我國逐漸成為全球較大的機器人產業市場,5年間市場發展年均增速接近30%,產業規模超過70億美元,機器人的發展態勢十分迅猛。在此期間,為了滿足不斷上漲的應用需求,以及應對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政府和企業將發展的重點,調整到技術實力的打造與提升之上,自主研發和專利申請受到高度重視。

受此影響的結果是,多年來我國的專利申請和自主產權取得了明顯的增長,機器人專利申請無中生有、從少到多,取得了後發而先至的發展。據2017年發布的《機器人知識產權藍皮書(專利篇)》顯示,我國專利申請量同期已超過13.7萬件,約佔全球總量的30%,排名超越日本、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達到全球第一。

但專利申請增多有喜亦有憂,喜的是這體現出我國機器人技術水平的快速進步,憂的則是專利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難度加大。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門打開讓國內外交流和溝通變得愈發密切,導致企業間關於專利的紛爭不斷加劇,這不僅大大增加了我國專利和產權保護的壓力,同時也讓有關機器人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化建設迫在眉睫。

三大難題制約標準化建設

針對機器人產業發展加速,知識產權和自主專利數量增多,以及產權內外紛爭加劇的現狀,如今我國已經在積極的從法律和標準的角度予以規範與解決。

據了解,國家通過分別設立的機器人裝備分技術、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全國特種作業機器人標準化工作組等四個委員會,已經制定和發布了100多項國家標準。不過,這樣的標準化進程不能算迅捷和完善,只能說是有了「零的突破」,未來,我國對於產權保護和專利保護的標準化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大。

但在進一步完善的過程中,我國還需要解決制約發展的三大難題。

首先是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要提升從業人員對於標準化的認識和理解,讓他們知道機器人標準化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其次是針對產品的特點和功能,有效的總結與解決共性化和個性化問題,讓產品的共性、個性與標準能和諧共存;最後是在關鍵技術指標方面,要理清標準制定的方法和思路,從語言、邏輯、構架等方面,讓標準能夠被廣大群眾所理解而實現「現代傳播」。

總而言之,機器人產權和專利保護的標準化建設,不能脫離了用戶、產品和市場應用,只有做到了對這三者的全面覆蓋和一一對應,才能推動標準的有效制定與實施,才能讓中國標準真正的為中國產品和權益謀取福利。

如何改善產權保護現狀?

當然,除了國家層面的標準化建設之外,推動機器人產權保護的發展,我們還可以從企業、行業等其他層面進行出發,通過多個主體、不同角度的協同促進,合力改善現有發展狀況。

比如,企業可以通過收購、合併國外先進企業,引進融合先進專利技術與經驗,提升自己的專利水平,增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國家還可以設立相應的產權保護中心,建成集專利申請、授權確權、調解執法、預警導航於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此外,行業也可自發組建產權聯盟,通過知識產權資源整合和戰略運用,加強知識產權合作,發揮聯盟集體力量,推動市場的良性競爭發展。

綜上所述,產權保護現狀的改善是一個大工程和長期作戰,國家政策和標準化建設是主力部隊,同時企業、行業、地方政府等的助力也是重要的協作部隊,只要將兩大部隊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就不愁我國的產權保護不能取得長足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做長城「守護者」 無人機成修復作業「排頭兵」
人工智慧系列文章之態勢篇其二:國際競爭新焦點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