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警察的烏木:紅與黑的霸氣之美!
(如果想看到更多相關分享,請訂閱關注「多肉植物百科」)
感謝作者【警此而已】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
投稿日期:2018.12.20
編輯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
坐標:雲南大理
小警察喜歡烏木,坐標雲南大理下屬的一個小縣城,南詔國發祥地—巍山,海拔約1800,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夏天極高溫29—30°,冬天極低溫度1—2°,日溫差在15度以上。
第一次投稿,戰戰兢兢發一點烏木上來,希望不要被批評。
烏木界高手雲集,小警察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方向,總認為一個人該有一兩個執著的興趣,工作之餘養養花草, 即使無用,即使不能改變什麼,也足以抵擋來自生活的瑣碎, 保持生活的溫度,因為目光所及都是歡喜。所以借著喜歡,這裡就聊幾句個人的鑒賞觀點:我不喜歡當下主流的一味求黑邊的審美觀,我認為烏木的美在於霸氣,硬朗,這是Q萌類的其景天所不具備的,所以一株好烏木,要綜合血統、株形、底色、血背血面來綜合分析,缺一不可,一味的追求品種,一味的追求黑,都不能完美展現烏木的美。
先來一個網紅小黑,應該很多朋友都看到過它吧?這小黑養在一個10口徑的萬象盆里,狀態不錯每年都開花,就是種子特別難打,每年十幾粒而已。
胡亂的擺放,沒有章法,荒草也沒怎麼清理。隆冬到來時,小草望秋先隕,在枯枝敗葉的襯托下,烏木似乎顯得更加精神矍鑠。
依舊是雜草叢生。因為疏於管理,擺放與粗沙堆上兩年後發現已經端不動了,根從底孔中出去,索性丟著不管啦,愛咋咋地。
我一般用的塑料盆比較多,輕巧、底孔多,也挺透氣的。
這一個是小警最喜歡的圖。拍攝的角度、顏色、構圖都很有感覺。為自己鼓個掌吧。
葉型也是烏木欣賞重點之一,舒張的要恰到好處,多一分則太翻,少一分則太包(先別和我扯那些各種外翻大餅和內勾包子),不恰到好處的,都是雜交不太成功的。
這貨丟在旁邊,很安靜的感覺。看看遠處那一盆,同養的環境,不同的顏色,證明了基因的重要性。
對於攝影來說,光,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用好了,層次感提神很多
想當年烏木在國內還不流行,拿了一個月的工資在美國找了幾個,漂洋過海半個月,到手的時候徒長了很多。還好氣候合適,種下去長的很好,服盆很快,顏色也挺好。這傢伙葉展快50厘米了,沒想到會長那麼大,發稿時候給它換了個超大的盆。
這個上色很突然,葉型比較包。之前一直在濃蔭下顏色一般,搬到露天下三天的狀態,可能是上色太快,所以紅得羞答答的,還好一個星期後已經黑得很正宗了
半截埋在砂子里,這幾個也是搬不動了,索性讓他自由生長吧,盆自己鑽土裡去了,反而和底氣盆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血滴狀的黑邊是我最喜歡的,黑著黑著突然血一樣紅,顯得格外霸氣。
這一盆是用老爸種蘭花的喇叭盆種的,腳太細,頭太重,真心不適合養烏木。
這種血背,紅色有自然的過度,不是一味的黑,其實稱呼為「血斑」更為妥當吧?這樣的葉形也是我很符合我的口味。
烏木的邊 曬久了會積累出歲月的滄桑,除了品種外,日光積累的久了,血背也會變深一些。
這是KK-ebony種子養大的,邊紅的不要不要的。
紅與黑,似乎都各有各的美。這就是日常養殖環境咯。請勿見笑,我有個大棚就好了。
大理的冬天,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冬,如果有白雪相伴,或許比這些枯草更能襯托烏木的美吧?
這個非常端莊大方,看著底色不錯,可惜血背雜亂了一些,不夠乾淨。
初冬來臨,上色的速度就像趕火車似的,多了幾分魅惑。品鑒烏木請大家把握以下三點:噴水的不看,晚上拍的不看,帶濾鏡的不看。
還是大理石鋪面,土已經落下去半截,因為我很懶,基本沒換土換盆的習慣,所以沒事也不要瞎折騰了。
幸好草兒還是能如期結子然後隕落,如此,也不會辜負冬的盛名。
這是最近喜歡上的大圓葉,長寬比很另類,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
一個小清新,一壺茶,一朵花,一卷書,一個寧靜的午後。
這是一株拉絲錦,我有一顆大母本很正常,但每年播種後都會給我一至二個拉絲錦小苗,挺好的。
看看遠處的小黑,其實烏木還有一個鑒賞點就是要油亮。常說的塗了指甲油,個人認為:無論黑、紫紅、棗紅、紫黑色的血背,不但要濃重,還要油亮油亮的才漂亮。
來一個陽光下的幼兒園
這三個排隊的小夥伴已經易主。
這是另外一個加黃,底色不錯
小黑鬼的孩子,這個是用純顆粒種的試驗品
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在努力生長,堅信陽光是最好的肥料,沒有之一。
前面說了噴水的不看,晚上拍的不看,帶濾鏡的不看。那看什麼呢?建議大家把握以下三點:陽光直射下的照片必看,血統品系必看,價格必看。
這些也是漂洋過海來的,一曬就底色發黃的,也是別有風味。
這個斑斑點點的很滄桑,時光是最美的雕刻師。
這個的株形不常見,正面俯瞰是八角形的,別有一番風味。
葉層豐富,才能彰顯烏木的霸氣。
這就是我常說的,烏木看底色 看邊色 看葉型。尤其是在陽光下,原形畢露。
看看我的鋪面,正宗大理石鋪面,蒼山十九峰十八溪,到處都是大理石。
今年很奇怪,花期比往年早了一個月。但是看看農曆,才知道其實並不早。在此推薦各位花友,烏木也是植物,養植物就要看農曆,不得不感嘆二十四節氣的神奇和精準。
這個似乎立志要成為包子?
末了,貼上一個風景照吧,但願雲南永遠能擁有這一抹藍。
PS:有朋友要問怎麼養的話,我其實就是順其自然吧。
配土:顆粒太重,郵費傷不起,所以手邊有什麼就用什麼,偶爾也會不能免俗的來點百分之幾十的麥飯石,百分之幾十的泥炭......的標準配方,實踐下來,我這裡效果都差不多。
澆水:全年露養,靠天吃飯的多,興趣來了會勤快的澆,忙起來幾個月不去照看一眼,基本很少死過。品種:完全沒有鑒別這個能力,天生沒帶這個光環。
註:本文所用圖片均為作者拍攝,未經允許請勿轉載使用。
========
本篇文章經作者獨家授權「多肉植物百科」,文章內容不代表本號觀點和立場!
多肉植物百科--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多肉&園藝類自媒體!分享養肉技巧,分享多肉生活!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多肉和夢想!如果覺得不錯,記得關注並轉發收藏!
也歡迎通過抖音@多肉植物百科 分享您的多肉短視頻!(多肉植物百科官方抖音號:duoroubaike)
若想向我們投稿,請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攜肉旅行記」:數千公里往返只為給多肉一個展示的舞台!
※籬笆花開情常在,守你一生不變!
TAG:多肉植物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