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用錯三個人,不僅吳國滅亡,把蜀國也連累了

孫權用錯三個人,不僅吳國滅亡,把蜀國也連累了

三分魏蜀吳時期,曹操和劉備都從沒有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發展起來,而早期那些漢朝的公侯軍閥---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劉璋等人,雖然蒙受了祖上的基業,卻也正因為如此,缺少見識,最後落得了令人唏噓的失敗下場。而能夠依靠守候祖先基業立足到最後的人,最終只有孫權自己。不得不說,老孫一家在東漢末年,做事是非常傑出的:

其父孫堅時期雖然已經有自立門戶的基礎,對於漢朝威嚴和頂頭的上司袁術依然畢恭畢敬;孫策的時候雖然已經開始單獨經營江南地區,卻依然能夠冷靜施展抱負,《三國志》記錄「漢以策遠修職貢」,意思是孫策雖然距離很遠,卻尊敬漢朝;而孫權時期,雖然在赤壁之戰痛擊曹操,前期大部分時間卻都在接受曹操的冊封,並且給中原王朝進貢,低調務實。

三人中以孫權尤為英雄了得,在曹操南下赤壁的時候他果斷髮起反抗,可以說三分天下根本上是孫權一念之間決定的;《三國志》中還描寫了孫權親射虎的情形,他還歷史性的提出了「蓋君子之於武備,不可以已」的國防哲學,類似於今日的「忘戰必危」;建安十八年,曹操親自率兵討伐東吳,被孫權三言兩語征服,曹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乘坐戰船視察水軍,船的一側被曹軍射滿了箭矢,眼看失去平衡要側翻,孫權下令調轉船身,讓讓曹軍射另一面,最後穩定了船身,其冷靜可見一斑,估計這也是羅貫中「草船借箭」靈感的最初來源。

孫權既然如此厲害,最後吳國為什麼還成為了輸家,被司馬氏所滅呢?不得不說,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曹操、劉備和孫權能夠比袁紹、劉表等人更優秀,除了他們自身更優秀之外,所發掘的優秀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而孫權的吳國之所以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孫權用錯了三個人:

周瑜

周瑜在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中的表現無疑是史詩級別的,其軍事天才在歷史上無與倫比。但是隨後周瑜在戰略上表現出來的行為卻為吳國最終的滅亡奠定了基礎,他一邊不斷的試圖將荊州從劉備手中奪回來,一邊與北方的曹仁互相攻伐。裴松之在為《三國志·龐統傳》的注釋中提到一段劉備問龐統的對話「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龐統回答「有之」。劉備說「孤時危急,當有所求,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劉備還說,諸葛亮勸自己不要去,劉備認為為了和孫權共同對付曹操,不得不去。

由此可見,周瑜扣押甚至殺掉劉備的計謀很淺顯,劉備前往東吳並不是他不清楚周瑜的想法,而是為了吳國和蜀國共同的利益考慮,所以才前往東吳。而周瑜當時不僅弄個孫尚香噁心劉備,隨後還要殺掉劉備。試想如果劉備死了,難道荊州就屬於孫權了嗎?恐怕關羽、張飛、諸葛更要幫助曹操滅吳。

作為東吳的第一代大都督,周瑜給吳國定下的基調就是非理智的,在曹魏沒有得到徹底削弱之前,與蜀國反目成仇本是取死之道,此後吳國和蜀國之所以長期被魏國壓制,最終攜手滅國,與周瑜最初留下的戰略缺失有很大的關係。

呂蒙

《三國志》中呂蒙這個人是非常善於說謊的,進攻零陵的時候,找人去欺騙零陵太守郝普,說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包圍,馬上就不行了,導致郝普投降。而呂蒙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也用到了孫權身上,魯肅死後,孫權本身雖然很想取得荊州,卻並沒有發兵的想法,正是呂蒙獻計,告訴孫權「吳國自身的軍事實力足以抵禦曹操」、「劉備君臣等我們死後馬上就會攻打東吳」、「殺掉關羽,奪取整條長江,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孫權算是中了呂蒙奸計了。最後劉備大軍討伐,孫權不得不低聲下氣的向曹丕稱臣,而曹丕藉機要求讓孫權把兒子送到洛陽當人質,而且還在邊境上開始囤兵,給孫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呂蒙居然病死了。無論是陰謀論里孫權所殺,還是真正的病死,呂蒙所作所為都不能不說是亡國之道。不僅加速了吳國的滅亡,蜀國原本很有機會跟曹操魚死網破,這下徹底失去了機會。

呂蒙死後,孫權評價「圖取關羽,勝於子敬」,認為呂蒙比魯肅強。合肥之戰呂蒙輔佐下的孫權,十萬大軍被張遼7000人所破,而吳國史書上認為呂蒙護駕有功,可見這個早年識字不多的呂蒙,把孫權忽悠成什麼樣子了。

也並不是周瑜、呂蒙不夠優秀,而是孫權在取捨之間沒有很好地區分屬下的良言和庸招。

孫亮

孫亮是孫權廢長立幼設下的太子,繼位的時候只有十歲。這一決定導致了吳國權臣輩出,諸葛恪、孫峻互相殘殺,最後國家權力掌握到了孫峻弟弟孫綝的手中。孫亮15歲親政,16歲就被孫綝所廢。隨後東吳的自相殘殺愈演愈烈,終於迎來了亡國。

在孫亮擔任東吳皇帝的這段時間裡,魏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司馬懿殺曹爽,魏國實力派夏侯氏、曹氏紛紛逃命、反叛或者被誅殺。其中右將軍(國防部長)夏侯霸即夏侯淵之子,逃亡蜀國,而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帶領大批兵馬和屬地投靠吳國,還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吳國當人質。

然而這個時候的東吳,如果能夠有一個穩定的政權,存在很大的機會直接收攏曹氏余部,打著為保護曹操宗室的名義擊潰魏國。然而此時的東吳內亂比魏國還要嚴重,錯失了重要機會,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在於孫權廢長立幼。天下大亂,卻讓一個娃娃執掌國家,算是孫權最大敗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德戰爭中,德軍第一次被重創,為何發生在布列斯特
蘇軍認為,盟軍有意推遲登陸法國,是真的嗎?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