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午飯後,辦公室沒人,淼哥坐在辦公桌前看張雁寫的《蝸牛不放棄:中國孤獨症群落生活故事》。

娟妹一陣風似的跑過來坐下:「淼哥、淼哥,真是要把我氣吐血了。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昨天在一個群里,大家討論婦產科醫生被打的事情,有個人忽然冒了一句:想剖不給剖,醫生的腦子是不是有病?

話音一落,應之者眾,好幾個人附和。

有人說當事醫生腦袋進水了,挨打雖然很委屈,可還是因為他太教條主義了;

有人說是因為醫院追求剖宮產率,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不顧病人的選擇權,把人逼急了;

有人說醫院最後還是給孕婦剖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不給點顏色還以為老實人好欺負。

看的我氣不打一處來,可我又說不過他們,淼哥,你給評評理。」

淼哥頭也不抬,繼續看書:「以前傳言婦產科醫生黑,誘導孕婦做剖宮產,省事省力又賺錢;

現在又傳言婦產科醫生壞,逼迫孕婦順產,為了完成降低剖宮產率的指標。

活在別人的嘴巴里,你怎麼會快樂呢?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不單是外行人,就連一些非婦產科醫務人員都覺得奇怪:孕婦要求剖宮產,你們為什麼不給剖?

如果非要有個官方說法,我給的出處是一部1994年通過2017年修改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其中第二十一條:醫師和助產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提高助產技術和服務質量,預防和減少產傷。

這部專門的法律,每一位婦產科醫護人員都熟記在心,這一條要求我們遵守操作規程,提高助產技術,預防減少產傷。

第一、剖宮產有絕對指證和相對指證,法律要求我們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第二、助產技術包括會陰切開、胎頭吸引、產鉗術、臀牽引、內倒轉等,法律要求我們提高這些技術,而不是剖宮產技術;

第三、剖宮產增加產傷的發生率,法律要求我們預防和減少產傷,那我們不得鼓勵孕媽順產嗎?

我國剖宮產率高,在國際上都是出名的,如同抗生素使用率高。就想問問,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無指證剖產有錯嗎?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有首短詩很出名:產房 / 在/ 太平間下面。

沒幹過婦產科的人,不知道『人生人、嚇死人』這句話的含義。被打醫生建議孕婦順產,那是把千斤重擔扛在了自己肩上。

產房是醫院最高風險的部門之一,每次值班,我們都是第一時間去產房交接班;產房裡沒有病人,值班都會鬆一口氣,但凡有一個產婦,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

剖宮產對我們來說,又快又省事,我曾經和同事配合,16分鐘做完一台剖宮產,從消毒到把產婦搬離手術台。

可以這麼說,普通的剖宮產,體現不出產科醫生的水平,能讓孕媽順產,才是有經驗的醫生。

有個好朋友,反覆念叨他老婆生孩子的時候,多虧我請了主任保駕護航,見面就感謝。

我直接告訴他:你知道當時我們承受多大的壓力嗎?要沒主任定海神針般鎮守,我們早就給你剖了。

現在是成功順產了,你會謝謝我們,那萬一失敗了呢?母子遭殃、家庭痛苦、醫生內疚,對簿公堂,大家都難受。

不出事,人家覺得順產就是一個生理過程,在家也一樣;

出了事,產婦和家屬第一句質問就是:我們早就要求剖宮產,你們為什麼不給我剖?

鼓勵甚至『強迫』孕媽順產,那是我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幹活,為的是一種職業操守,為的是一份信任託付。

病人似親人,顧客是上帝。要求剖宮產,醫生就必須服從,這是簡單的把醫療當成了一種買賣。

醫學是一門很專業的科學,不是普通人翻翻百度就能學會的,什麼事都聽病人的,外行指導內行,最後吃虧的還是病人。

就像學校,以前老師特別負責任,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嚴師出高徒。現在呢?講究人權,講究尊嚴,講究放飛。

那好,老師懶得操那份心,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說,回家不完成作業不罰,考試不及格不管,最後害的是誰?

當然,孕媽恐懼分娩,要求剖宮產,也和我們婦產科醫護人員健康宣教不到位有關。

剖宮產,想想都恐怖。躺在冰冷陌生的手術台上,好好的肚子上拉一條10cm多的口子,里里外外要切開7、8層,出更多的血受更久的痛,誰沒事會選擇這個呀?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怕。

孕媽們做出剖宮產的選擇,我們要耐心的了解一下她們的顧慮。

是擔心骨盆太窄寶寶生不出?是擔心寶寶在肚子里窒息?是擔心宮縮太痛自己受不了?

是擔心不能在良辰吉日分娩?是擔心順產影響啪啪啪?是擔心會陰側切影響美觀?

……

病人不是醫生,所以沒辦法做出專業的決定;但醫生也不是病人,你無法全面詳細的了解她們的感受。

孕媽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選擇,醫護人員如果一味的強迫,冰冷的拒絕,甚至譏諷的嘲笑,只會讓脆弱的她們更加焦慮,讓她們產生孤立無援的感覺,讓醫患關係處於對立的境地。

醫生是出於好心,醫生是堅持原則,但孕媽們無法緩解心中的疑慮,反而滋生出抵觸反感情緒,這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嗎?

降低剖宮產率,是我們婦產科醫護人員應該追求的目標,但我們應該從源頭做起,而不是最後家長式大包大攬。

第一、加強平時的科普宣傳:

告訴孕媽們順產和剖宮產的優缺點,告訴孕媽們分娩方式遠期對盆底功能的影響沒有區別,告訴孕媽們順產不一定會側切,告訴她們生辰八字和命運無關……

第二、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

做好孕期營養管理,減少巨大兒、孕婦過肥的發生;做好孕期產檢,把小病控制在萌芽狀態,減少高危孕產婦的出現……

第三、推動醫療資源的配備:

增加溫馨陪產,讓家屬參與到分娩過程中;增加導樂分娩,讓專業人士緩解孕媽的焦慮;增加無痛分娩,讓孕媽減少疼痛帶來的折磨……

有些事,我們現在已經在做;有些事,我們今後能做的更好;有些事,我們將來積極呼籲去做。

既然我們說自己是專業人士,就應該想辦法去做好配套工作,讓孕媽們心甘情願的選擇順產,而不是簡簡單單甩出一句『沒有手術指證,不給剖!』

要求做剖宮產,醫生為什麼不答應?

當然,我不是說被打醫生做錯了什麼,以我對他的了解,他是一個有愛心的暖男醫生,不會做出格的事。

我是呼籲醫護人員不要因為這件事情,以後就對鼓勵孕媽順娩產生畏難情緒。

也希望廣大孕媽們理解,想剖不給剖,不是醫生的腦子有病,她們真的是為你們好。

對的事情,我們要勇敢的堅持:

記住三個字:不能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不要引誘人民墮落
第一批陪娃寫作業的夫妻已經成魔魔魔魔魔了

TAG:大醫精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