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廣攬天下英雄,卻漏掉了一人,結果此人兩次把唐朝逼上絕路

李世民廣攬天下英雄,卻漏掉了一人,結果此人兩次把唐朝逼上絕路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在歷代皇帝中可謂是無人可與比肩。

他雖然沒有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那樣的佳話,但其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和招攬人才的博大胸襟,乃至駕馭人才的手段,都比劉備要高出好幾個檔次。

李世民的用人標準,幾乎到了無下限的程度。他手下將帥們的出身就可鮮明地體現出這一點。

名震千古的軍神李靖,原來是一個死囚,被押赴法場斬首之際,被李世民從刀下救了出來。

名將薛萬徹,曾經是太子建成的心腹,在玄武門之變中猛攻秦王府,差點讓李世民一家子全部報銷,但因為驍勇善戰,被李世民視為難得的人才,百般加以安撫留用。

著名的直臣魏徵,原來也是太子建成的嫡系人馬,多次出謀劃策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也不咎既往,慨然接納。

名相馬周,原先是一介布衣,在武將常何家裡擔任家教,李世民見到他寫的文章後,立即毫不猶豫破格提拔。

然而天下事無絕對,李世民對人才如此看重,廣收天下英雄,也並沒有到野無遺賢、群賢畢至的程度。

有一個人才他就沒有注意到,在他的人才招攬名單中漏掉了此人,結果此人被他人所用,施展妙策奇謀,兩次把唐朝逼上絕路,差點讓唐朝開國大業毀於一旦。

隋末唐初亂世中,李淵和李世民父子眼看天下將亂,於是也乘機起兵,他們搶先下手,佔領了沃野千里、山河表裡的關中,作為創業之基。

不過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不光李淵李世民看中了這裡,另一個軍閥也看中了這塊寶地。他就是當時盤踞隴右的「西秦霸王」薛舉

在隋末唐初的十八路反王中,薛舉絕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首先他實力雄厚,和李密、竇建德、劉武周等出身貧苦的義軍首領迥然有別。

薛舉家族世代是隴右的豪門大族,「家產巨萬」,具有起兵造反的先天優勢。

其次薛舉勇武絕倫,驍勇剽悍,「兇悍善射,驍武絕倫」,軍事才能非常突出,是一個天生的戰將,「西秦霸王」的稱號實至名歸。

薛舉本人武藝高強,他還很重視招攬人才。隋末唐初有一個著名的謀士郝援,就被薛舉招攬到帳下。

郝璦是隋末唐初的一個極為神秘的人物,《新唐書》《舊唐書》都沒有他的籍貫和出生年月的記載,但都記錄了他為薛舉兩次出謀劃策,兩次把唐朝逼上絕路。

一次是在薛舉和唐朝發生軍事衝突之初。郝璦敏銳意識到,僅憑薛舉一軍之力,想殲滅唐朝並不容易。

他建議薛舉「厚賂突厥,餌其戎馬,合從并力,進逼京師」,與北方突厥部族始畢可汗、頡利可汗聯手對抗唐朝。

郝璦此計十分毒辣,當時北方始畢可汗、頡利可汗正值強盛之際,「疆域千里控弦之士百萬」,史稱「戎狄之盛近代未有」,是隋末唐初最為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

隋唐十八反王,以及唐朝,都爭相討好結交之,不敢與之敵對。

即使是唐朝開國後的武德九年,唐朝正值全盛,面對頡利可汗的猛攻,李世民也只能「傾府庫賄以求和」,竭力避免與之開戰。

薛舉當時如果與始畢可汗達成聯盟,兩下夾攻,新生的唐朝就會被逼上絕路,受到致命一擊。

萬幸的是,李淵當時也意識到這一點,搶先下手,派大臣劉文靜、宇文歆等人攜帶大量金銀財帛,百般籠絡始畢可汗,郝璦的毒計才沒有得逞。

第二次是在薛舉與李世民進行淺水塬大戰後。李世民不是薛舉的對手,被殺得七零八落,狼狽而逃。

薛舉志得意滿,正要打道回府,郝璦再度獻計,「今唐兵新破,將帥並擒,京師騷動,可乘勝直取長安」。讓薛舉乘勝追擊,不給李世民喘息之機,直撲唐都長安。

當時李世民所統領部隊幾乎是唐朝全部精銳主力,在淺水塬大戰受到重創後,一時根本無法調集足夠的防禦兵力,郝璦此計如果實現,唐朝將會在薛舉猛攻下全面崩盤,喪失關中根據地,一蹶不振。

可惜天不祐薛舉,薛舉剛要進軍長安,卻身染重病,不久死去。郝璦也因此鬱悶成疾,不久後病死,唐朝才算少了一個心腹大患。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最新黑科技,戳個「好看」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屌絲劉備逆襲之路:有偶然也屬必然!
歷史上的徐庶竟然是這樣!10個字評價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