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我好像從來都這樣,想做個什麼事,先不聲張,悄悄做準備。」

張藝謀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事實也確實這樣。

1月17日晚9點,張藝謀導演的新片《一秒鐘》,

成功入圍2019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這距離他第一次獲得柏林電影節最高金熊獎已經過了31年!

但國內放出的信息卻少之又少!

這是什麼概念呢?

大俠代表你的門派去參加武林大會,刀光劍影、群雄爭霸、萬眾屏息,到了爭奪「盟主」的白熾化階段!

而你,卻在家開心喝著肥宅水打遊戲,連大俠啥時候走的都不知道……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福利一:私信輸入,錦鯉,布懂君隨機抽取幸運兒送出500元紅包】

【福利二:私信輸入,看片,所有影視片免費觀看】

1988年,張藝謀一部《紅高粱》一舉拿下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

一時震驚世界,中國電影從此開始引起世界的注意。

31年內,張藝謀5次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卻總遺憾和獎盃失之交臂。

2019年,張藝謀悄無聲息地帶著《一秒鐘》再次衝刺金熊獎。

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儘管物質與精神都匱乏,但人們對電影世界產生無限的好奇與熱情。

可以說,這是一部張藝謀自傳,

是老謀子這些年來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一秒鐘》海報

目前,電影劇情只有簡單幾句簡介,演員也只曝光了張譯、范偉這兩位,雖然張藝謀透露時隔四年再次起用新的謀女郎,但具體新謀女郎是誰還在保密

有影評人說,這是張藝謀多年來回歸初心之作。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演員張譯《一秒鐘》劇照

布懂君敢預測,柏林電影節結束後,此片一定會在內地熱議大火。

搶在它大火前,小影弟今天將和大家嘮一嘮張藝謀。

他的初心是什麼呢?

他是賣國賊?亦或中國電影大師?

1

他是「第五代」導演中的異類。

40年前,張藝謀插隊成為一名知青工人。

家庭出生不好的他,卻做著一個攝影的夢。

他想攢錢買一台相機,在那個年代這就像是痴人說夢一般。

他去獻血,他拚命在工廠工作,每個月的工資都省下三分之一

吃喝都困難的年代,母親卻願意支持他。

終於湊成186塊6角,買了一台海鷗4型雙鏡頭反光相機,又添了幾塊錢買了中黃濾色鏡。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那是所有故事的開頭。

光影流轉,江河向前。

他回憶說:

「我端著相機在渭河邊轉悠,心裡想著攝影前輩薛子江的話,用眼睛發現美,心裡感覺那個不一樣,我不正向大師看齊嗎,搞創作嗎。

2

大家熟知的張藝謀是「國師」,

是中國電影領軍的那個「最」,甚至都不用加「之一」。

他當導演,他是「最」。

1988年,他的一部《紅高粱》拿下柏林電影節最高金熊獎。

這是他導演生涯的處女作,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開頭。

那一年他38歲。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接下來幾十年,他拿獎不斷。

所有華語片奧斯卡提名一共7次,張藝謀一個人3次;

所有華語片金球獎提名12次,張藝謀一個人5次。

甚至到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北京八分鐘」

在他的導演下,讓世界嘆為觀止,震撼於中國的大國風采。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他當演員,他是「最」。

在1987年吳天明導演的《老井》中,張藝謀扮演了質樸能幹的農民孫旺泉。

憑藉著極具張力的表演,他一舉拿下金雞、百花、以及東京國際電影節三個影帝獎盃

第一次做演員,他就做到了極致。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他當攝影,他是「最」。

1985年憑藉在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中史詩級的攝影,

張藝謀拿到了當年的金雞獎最佳攝影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眾目之下,他的成績和失誤都鮮明可見。

私底下,他卻還是那個老謀子

張藝謀說自己被媒體「妖魔化」了。

3

大家知道張藝謀多產,卻不知道「多產」背後有多拼。

他是典型陝西人,執著得近乎「一根筋」

1987年,他在《老井》中出演男主孫旺泉

體驗生活的2個多月里,他每天早中晚都堅持從山上背150斤的石板;

為了體驗被困井下3天的心理和形象,他3天粒米未進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世人都猜測張藝謀有一個國際化的一流大團隊,不然怎麼可能導演出2018年奧運會開幕式這樣的大場面。

但現實卻是,張藝謀孤身一人進的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

甚至連個固定辦公地點都沒有,團隊里也只有3個人。

而所謂的辦公桌,居然只是一張暗綠色的乒乓桌,上面堆滿了如山般的文件

但,那麼多的大獎起點,都在這一張簡單的乒乓桌。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第55屆金馬獎獲獎

驚世雄傑,反而不苛求外部條件了,

因為他知道最鋒利的刀刃,就是他自己。

4

張藝謀是個工作狂,不是被迫,而是近乎狂熱地投入工作。

他的文學編輯談及張藝謀說:

「他彷彿天生就是個不會打哈欠的人似的,合作多年未見過他打哈欠,至多是幾十個小時不睡,眼睛裡也只會有些小血絲。」

白天拍攝鏡頭,晚上剪輯,

每天兩點開始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十一二點回了工作室還要繼續工作。

經常每天只吃一頓,晚飯基本不吃。

得了帶狀皰疹,他一邊吊著瓶輸液,一邊改劇本;

手腕受傷得了腕管炎,硬是拖了6個月才手術;

甚至多年腰傷,他也很少與人說。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為了爭分奪秒地工作,他把手錶調快了半個小時,

68歲高齡,他依舊在和時間賽跑。

這個時差,將他和眾生隔開。

該說天才都擁有比凡人狂熱的激情?

還是這份拚命造就了梟雄?

5

爭議伴隨著張藝謀幾十年一直沒斷過。

因為多產,讓他始終佔據中國電影最前沿,

也是多產,讓他離「封神」越來越遠。

若是他在起點高峰那裡就止步,像李安一樣當個自由電影人,偶爾拍一兩部電影,

他會是萬眾矚目的中國影史的「神」

但他偏不,每部作品都有新嘗試,

他一直毫不膽怯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一個開窗的人,不一定是偉人,但一定會被世人唾罵。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20世紀末葉,張藝謀憑藉《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作品,享譽國際。

有人為此自豪興奮,稱張藝謀是將中國電影帶向世界的第一人;

也有人怨嘆為恥,認為張藝謀是權力崇拜,將中國醜陋一面販賣給西方取樂。

但沒有人否認自此以後中國電影被世界關注的事實。

6

2002年,當電影被西方大片壟斷下,張藝謀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

拍商業片。

於是《英雄》應運而生,三種顏色、三段敘事,滿屏濃烈的張藝謀風格。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有人說這是一部絕美的視覺盛宴,是中國電影新開端;

也有人說張藝謀背離電影,背叛藝術,成為商業金錢的奴役。

但沒有人能否認《英雄》在商業上的成功:

國內2.5億人民幣、全球1.77億美元的票房,炸開了整個電影市場。

7

2006年,張藝謀的商業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賈樟柯的文藝片《三峽好人》撞檔,同天上映,結果大家都知道,《黃金甲》大獲全勝。

賈樟柯也因此開撕《黃金甲》,表達了自己對商業片的不滿:

「我們希望讓觀眾多看到反映現實生活的電影,而不是那些穿金戴銀、飛來飛去的人。中國這種高投入、高產出的大片運作模式,已經逐漸喪失了中國人的想像力,這種流失思考的做法非常可悲。當下中國電影充斥著娛樂氣味,金錢崇拜。投資非常大的影片,其思想水準非常落後,還停留在權力崇拜的層面。」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賈樟柯和張藝謀

張藝謀一開始依舊沉默,在事件演化更嚴重時才出來淡淡說一句:

藝術片和商業片本來就應該車走車路,馬走馬路,不要一鍋燴。現在出現這樣的情況那是我們的產業鏈有問題。正常的應該是,藝術電影上藝術院線,商業片上商業院線,這樣才能自己走自己的道,沒有誰看誰不順眼了。把不規範的原因提升到思想和道德的層面,好像看出了誰庸俗,誰高尚,這是不對的。

這次,他說出了對藝術片和商業片的看法,卻依舊沒有停下繼續探索的腳步。

8

2016年的《長城》是張藝謀對「重工業電影」的一次嘗試。

集結好萊塢班底,邀請馬特達蒙等好萊塢巨星,第一次將中國題材和好萊塢形式結合。

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眾人群嘲。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張藝謀自己也反思了這部電影的不足,但卻不後悔邁出這一步。

他不滿足現在中國人在好萊塢的地位,

不滿足從中國選一個演員去好萊塢打個醬油這種合作。

他想拍一部中國題材,有中國人的美學、思考、習慣、形象,可以通過這類電影讓幾億人了解中國。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在接受採訪時,張藝謀頓了頓才開口說:

「當年這個項目打動我的,是我經紀人說的一句話:

導演你想沒想過,一部中國電影在全世界150個國家首周上映,同時開花?』」

9

2018年,張藝謀和鄧超孫儷夫婦合作,拍了一部濃重中國水墨畫風的《影》

像是回到16年前第一部商業片《英雄》問世的時候,

他始終在用商業模式包裝中國元素。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一直被罵的是他,

一直沉默著希望中國電影在世界上更好的也是他。

挨著罵,做著一開始的夢。

但他從來都不是隱士。

他是旗手

10

現在入圍柏林電影節的張藝謀依舊低調

不同的是,他這次拍的是一部記錄自己初心的自傳性電影,他用《一秒鐘》講述那整個80年代的故事

他要講的是68年來對電影執著的愛,是一代中國電影的崛起。

有人說,張藝謀這是浪子落定,回歸文藝片初心。

但小影弟認為,他一直在變,也一直沒有變。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一秒鐘》中80年代電影人對膠片的沉迷

2018年《影》落幕,張藝謀接受採訪說:

我記憶里的80年代,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年代。

那個年代,全民都在思考,全民都在談論文學和藝術。

我還記得,當年,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一年級的學生,去看第一屆「四月影會」的情景。一開門,人群不是一個一個走進去的,也不是一列一列排進去的,人是一整塊,一大砣,從室內移到了室外,你在人群中,根本就不能自主邁腿兒。每張照片前面至少有五排人。

我們不是天才,時代影響我們。

如果沒有那個時代的文學藝術,沒有那個時代全民的反思,我們第五代算個什麼呀,啥也不懂。」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程凱歌和張藝謀

停了停,他翻過紙頁,看看窗外,

那一剎那,彷彿時光倒轉,回到30多年前知青下鄉的時候,

那天,他站在渭河邊,抱著186塊6角的海鷗相機,

看著江水日落,興奮而小心翼翼地拍下第一張光影。

轉眼回過神來,卻已花甲古稀,他捏動紙頁繼續說:

「現在「第五代」作為一個整體已經不存在,

當然人都還在,

都干著活呢。」

從知青到國際大導演,張藝謀為何被質疑?張導:我試過三天沒吃飯

【福利一:私信輸入,錦鯉,布懂君隨機抽取幸運兒送出500元紅包】

【福利二:私信輸入,看片,所有影視片免費觀看】

每月!每月!每月!

都有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