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書法,雖不是上流水平,但也是實力派!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六年,一生酷愛書畫藝術,很多人評價他是農家樂審美,其實不論乾隆的審美如何,但是他對藝術的貢獻很大。
首先就是提出編撰《四庫全書》,此部著作收集了經史子集四部。是傳統文化的集成著作,據說此部著作又數千人抄寫,字體工整端莊,所寫內容具有研究收藏和實用價值。
很多乾隆以前的經史被收錄其中,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這部著作讓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都可以找到根基。
其次就是乾隆對瓷器發展的貢獻,有人評價: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完備。當時召集了大量的制瓷能手,使當時彩色瓷器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因為乾隆本人也是瓷器愛好者,他不僅僅讓工匠們製作的彩色瓷,在單色瓷上也有著十足的發展,只是乾隆對粉彩情有獨鍾。
雖然在外形曲線上沒有雍正時期的優美,但是比嘉慶和道光時期的清秀精美。
乾隆酷愛書畫,乾隆小時候接受傳統文化,熟讀詩書,學習書畫。乾隆收集名家古帖,對書畫的重視超越了前幾朝,他的這種推崇,使學書之風加以盛行,把帖學作為書法的主導。
說到書畫,乾隆有一大愛好,就是喜歡在書畫上題跋。有時候一幅名帖或者一幅名畫,看一遍做了題跋,以後再看還會再寫一遍題跋,只要靈感來了,總要書法自己的情感。有的傳世名帖尺幅不夠,這也難不倒乾隆,再裝裱一遍,導致很多字畫被乾隆加長到數米之長。
對於書畫題跋,如果只是題跋那就算了,乾隆還有印章,興之所至,就在書畫上蓋上大印,據統計,乾隆的印章有一千枚左右,數量之大,實在驚人。
那麼乾隆的書法如何呢?乾隆一生都在追求古人的書法意韻,尤其推崇趙子昂的書法,因此乾隆的書法也有著趙體的姿媚,也有著趙體的飄逸之感。乾隆的楷書工整端莊,形成了一種華貴典雅的特色。
乾隆的書法開始學的是帖子祖父的字體,隨後開始學趙體。後人對乾隆的書法褒貶不一,說他的審美低俗,瓷器製作艷麗,書法沒有古人風韻。欣賞完乾隆的書法會發現,乾隆的書法在當時算不上上流水平,但是也是很有實力的。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他的字,為什麼特別適合寫對聯?
※《趙孟頫楷書九十二法》,古人書法之佳者,競相仿學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