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為何不買蘇34?飛行員彈射存活率低是重要原因

中國為何不買蘇34?飛行員彈射存活率低是重要原因

日前俄羅斯兩架蘇34戰鬥轟炸機在遠東沿海地區相撞墜毀,導致多名飛行員遇難,這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這種飛機的關注,也由此已引出了一個曾經的話題:俄羅斯空軍如此喜愛蘇34戰鬥機,那麼為何中國卻不買呢?其實中國曾經是有引進蘇34戰鬥轟炸機想法的,沈飛甚至還有以蘇34為藍圖搞改進型戰鬥機的計劃,這也就是坊間盛傳的殲17戰鬥轟炸機。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卻並沒有最終引進。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有其中有一點可以考證,那就是中國軍方認為蘇34彈射生存率比較低,因而有所顧慮。

蘇34

蘇34的座艙布局非常獨特,其採用的是並列雙座式:兩名飛行員並排坐在一起,這和各國雙座戰鬥機採用一前一後的串列式布局有很大區別。俄國人之所以如此設計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兩個優點:並列方式便於兩名飛行員之間的交流,尤其在一名飛行員受傷時,同伴可以提供幫助。再者這種布局提供的空間比較大,可以讓飛行員得到比較好的休息;但是並列式布局也有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進行彈射救生時很不好處理。常規的前後串列式布局只需採用一前一後的彈射就可以了。而在並列式布局中這就非常危險,因為先彈射的飛行員其座椅火箭會產生的強大尾焰並激起大量的碎片,會對後續彈射的飛行員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當年美國同樣採取並列布局的F111戰鬥轟炸機採用的是整體彈射方案:就是將整個座艙當成一個獨立模塊給彈出去,飛行員坐在座艙里降落到地面。

F111也採用並列布局

F111採用整體座艙彈射

而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並沒有採用座艙整體彈射方案。根據俄羅斯媒體給出的蘇34地面彈射試驗畫面可以看出,它仍然採用了傳統的先後彈射方式。就是讓其中一名飛行員首先彈射分離,之後再讓另一名飛行員進行彈射。根據高清照片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當第一名飛行員開始彈射時,火箭彈射座椅產生的強大威力已使座艙嚴重受損,而另一名飛行員仍然在座艙內。很顯然此時,留在座艙那個飛行員已經受到了火箭彈射座椅的尾氣和大量碎片的襲擊。

蘇34採用才比工先後彈射

從另一張照片可以看出:當第一名飛行員並且在側推火箭的作用下離開座艙一定距離後,另一名飛行員才開始彈射出艙。當然俄國人在地面試驗是是用假人做的模擬,如果是真人進行這種彈射,那最後彈出來的飛行員肯定會受傷甚至出現昏迷或失能的情況。因此中國軍方和專家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俄羅斯人的這種設計理念。

第二名飛行員彈射

蘇34二名飛行員相距很近

現在看來中國軍方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這次在俄遠東發生的蘇34相撞事故中,兩架蘇34上面的4名飛行員都彈射了出去,但只有一名飛行員獲救,而另三名飛行員都死亡了。彈射存活率只有25%,這和俄羅斯著名的K36彈射座椅的聲名相去甚遠。而對此的解釋也只可能有一個:後面彈射的飛行員可能被首先彈射飛行員的火箭尾流所傷,因此在掉到海里之後不能自主建立正確的救生姿態並爬上了救生艇,以致最終溺亡或者在海水中被凍死。這也印證了之前各方對蘇34戰鬥機彈射系統的懷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超飛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向沙特推銷無人機受阻 技術和天時讓中國翼龍勝出
美艦進入航線就開火,俄媒曝出新年禁令,但是這次點贊要慎重

TAG:洪超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