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300項提名!香艷版「甄嬛」竟然這麼逗比

300項提名!香艷版「甄嬛」竟然這麼逗比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中國觀眾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在海外,它已經先後獲得300項提名

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和今年的金球獎,這部電影更是霸氣砍下兩座影后獎盃。

照這個勢頭,今年的奧斯卡影后,不出意外,應該也會被它「輕鬆」囊括(我自己都信了)。

除了過硬的表演,這部電影真正打動人的部分,還在片中無處不在的幽默表演和精美的服化道具。

這麼好的電影,不推薦給你們簡直天理難容——

《寵兒》


The Favourite

剛才說了,內地目前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度一般。

因為涉及歐洲歷史,文化上的差異,讓不熟悉相關題材的國內觀眾會產生距離。

BBBBBBBBut,在國外,這部電影的口碑真的好到爆炸。

爛番茄新鮮度93%

向來嚴苛的MTC也不吝甩出90的高分。

《綜藝》評價這部電影「就像是一顆完美切割的鑽石——精緻高冷又有趣,是一部狂野又疏離的巴洛克風格古裝片」。

一部宮斗題材的電影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也難怪有人拿它和國內的《甄嬛傳》、《金枝欲孽》作比較。

說起《寵兒》的成功,故事是一方面,過硬的製作班底本身就已經噱頭十足

因為是宮斗題材,女人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

這次《寵兒》請來的三位女主,氣場上可謂不分伯仲。

《國際銀幕》在充分肯定影片的質量之餘,也不忘對三位主演的表現評價道:

「三位頂級演員的表演與三個角色的內涵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飾演安妮女王的奧利維亞·科爾曼,英國當之無愧的實力派影星。

《熱血警探》和《暴龍》中兩個性格迥異的角色,讓人看到她對人物的深刻理解。

暴龍

蕾切爾·薇茲,另一位英國演藝圈的中堅力量。

演技紮實外,和007老公的愛情也是圈內佳話。

艾瑪·斯通,一直被外界詬病是花瓶,但近幾年挑的本子質量都很不錯。

前年更是直接用《La La Land》的奧斯卡影后,狠狠抽了外界一耳刮子。

而說到這部電影的導演格斯·蘭斯莫斯,光聽人名你可能會懵。

但如果說到《龍蝦》、《狗牙》、《聖鹿之死》這類話題作,別告訴我你沒看過!

這哥們兒的每部作品都很有特色,高度風格化的同時,往往還不忘在故事裡夾雜些變態的騷東西。

總之,是一個令人過目難忘的傢伙。

狗牙

介紹完主創,說回《寵兒》本身。

如剛才所說,它聚焦的是歐洲,或者更準確點兒說,是18世紀早期的英國。

有趣的是,片中的人物並非虛構,而是來自歷史上的真人真事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網查詢,這裡不再贅述。

艾瑪·斯通的角色原型阿比蓋爾·希爾

影片以阿比蓋爾的視角作為開場。

身為倫敦投機商人的女兒,家道的衰落,讓她不得不選擇投靠在朝廷做事的遠房表親,馬爾堡夫人。

這位馬爾堡夫人來頭不小。

一方面,她是安妮女王的寵信。

因為這層特殊關係,讓她在朝野擁有不輸女王的統治力。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只要這位姐們兒在場,女王基本上就是一擺設。

另一方面,馬爾堡又是個標準的政客。

利用男人對自己的愛慕,她能夠輕易操縱國內時局走勢,從而讓國家背負不必要的戰爭。

士兵在前線賣命,底層百姓生活於窮困潦倒之中,而上層人物卻將此視作理所當然,把人民視作棋子玩弄於鼓掌。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阿比蓋爾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

她渴望擺脫底層的貧困生活

能快速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辦法就是依附權貴。

在宮中,她見證了糜爛而無聊的貴族生活。

和表姐馬爾堡不同,阿比蓋爾一開始只是個想給自己討個活路的小侍女。

此時尚無心機的她,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無意中的善舉,竟然悄悄把自己推向了一波爭寵風波之中。

一次宮廷宴會的間隙,阿比蓋爾撞見了女王和表姐的秘密。

原來,她們是一對蕾絲

幾乎在得知這個秘密的同時,馬爾堡的政敵前來尋求聯合(為從女僕口中套取女王的真實政治意圖),無疑給阿比蓋爾的攀升之路送上一記神助攻。

另一邊,醉心權術的馬爾堡因為工作原因,長時間忽略女王感受,已讓對方頗有微詞。

天時地利人和,阿比蓋爾的「見縫插針」,讓她和女王逐漸拉近關係。

以至於沒多久,就被馬爾堡捉姦在床。

面對馬爾堡的威脅,剛開始處於防守姿態的阿比蓋爾是笨拙的。

但很快,已經嘗到被女王寵幸的好處後,阿比蓋爾決定利用自己好鬥的天性,與表姐斗個你死我活。

要斗,就要斗出風格,斗出風采。

苦肉計,玩殘自己,獲得主人的憐憫。

下藥玩兒殘對方,讓主人對自己不離不棄。

聲東擊西,和男人結婚,面兒上證明了自己無意權斗的清白,實則繼續和主人苟合。

一舉兩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在宮斗環節的描寫上,《寵兒》未見得比國內高出多少。

電影有趣的地方,其實遠不止宮斗那麼簡單

在這部大女主的電影中,雖然有男性角色登場,但他們無一例外成為了陪襯。

無論是一開始和阿比蓋爾有過曖昧的軍官,

還是勾搭過馬爾堡的將軍。

儘管他們在政治上擁有旁人難以企及的地位,但受制於英國政體(君主立憲制),在以女人為核心的圈層中,你又很難說他們抵達了權力核心。

這個意義上而言,《寵兒》中女性角色所處的強勢地位,以及讓男人出現少有的集體性失語,對女觀眾而言無疑是大快人心的。

冥冥中,它和現代女性的訴求不謀而合。

當然了,作為一部反映中世紀題材的電影,《寵兒》中其實還有諸多對王權的嘲諷。

比如毫無美感的交際舞,

令人瞠目結舌的鋪張浪費,

如同豪華牢房的皇宮,

以及辣眼睛的另類審美。

所有這些神還原,其實都隱晦表達了導演對一個時代的批判

如果你能懂一點歐洲史,你看到的將不止是作品本身傳遞的冷嘲熱諷,還能get到很多作品之外的有趣冷知識。

以上面提過的假髮為例。

國內觀眾可能只是單純把這個浮誇的頭飾,理解為是一種對身份地位的象徵。

但你知道嗎,它的興起,其實源自權貴為了掩蓋自己性病纏身的尷尬事實

坊間有關假髮的諷刺畫

早在影片設定的時代背景之前(16世紀),實際上西歐就興起過一陣「假髮熱」。

根據資料顯示,當時的西方社會亂性成災,然而醫治性病的技術並不發達。

片中如實反映了一個荷爾蒙分泌過剩的墮落社會

在藥物副作用的作用下,這些權貴個個成了禿子。

為了不讓自己的公眾形象過於難看,他們才選擇了假髮這件「皇帝的新衣」。

到了消息並不靈通的坊間,普通人則粗暴地將「戴假髮=不檢點」視作識別一個人生活作風的標誌。

不過到後期,在附庸風雅的大趨勢下,上層興起的假髮之風才逐漸推而廣之,成為當時的社會潮流。

絕代艷后

了解清楚這些知識,影片的批判力度自然就顯現出來了。

除了表現混亂的三角關係,《寵兒》中的隱喻設置也富含深意

這裡以安妮公主的那隻寵物兔子為例。

作為拉近兩人關係的橋樑,阿比蓋爾成功利用自己對動物的偽善,贏得了安妮公主的芳心。

然而在將馬爾堡趕出宮外後,阿比蓋爾真實的一面被安妮公主獲悉。

為了懲罰她的無情,安妮公眾重新將其當做女僕使喚,而不再作為戀人身份對其關懷備至。

鏡頭在安妮公主、阿比蓋爾和兔子的特寫疊化中結束,暗示著阿比蓋爾如同她所藐視的兔子一般,至始至終只是王權下的玩物這一冰冷事實。

失寵之後,下一個寵兒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說到宮斗,向來被認為狗血的故事能被講得如此多姿多彩。

不服,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能說的李詠單田芳,會寫的金庸二月河……2018十大愴然告別
豆瓣9.4,今年最後一部神劇終於來了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