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拿三好生獎狀,請放過他們!
三好學生獎狀在手,寒假任我行走!
曾經三好學生獎狀對每一個70後/80後/90後來說,是奢侈品。
小編記得小時候如果每學期能拿三好學生獎狀回家,整個寒假就會過的特別有面子(包括爹媽在內),如果沒得到獎狀,日子總是過的艱難了許多。
隨時拋過來的白眼、訓斥、看似有意無意的訓斥,總是少不了的。
三好學生獎狀並不能每學期都拿到,所以從這點意義上來說,小編也算品味過刀山火海的日子。
孩子拿了這份獎狀,父母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就能抬頭挺胸、自信的做父母。
如果某個孩子每學期都能拿三好學生獎狀,我們家長甚至可以隱約的看到這個孩子的未來,絢爛而美好。
那個時候很多家長都不太懂得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聽老師的話,緊跟老師的腳步,錯不了。
所有的獎懲、所有對孩子的態度都會從三好學生獎狀延展開來,
父母會小心翼翼的把三好學生獎狀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
彰顯一種榮耀,一種存在,表達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好感覺。
如今,三好生獎狀依然很「值錢」,全班也只有幾個人可以有,
而且是那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才會有。
但是,每個孩子回家,都能得到一份獎狀,是如今這個時代的特點。
你是三好學生,我是閱讀標兵,我是運動達人,
我是學習進步標兵,我是優秀小組長,我是單科學習進步獎……
每個人都有的獎狀,家長之間可以「交鋒」「顯擺」的武器和子彈,你有我也有。
靜下心來,細細琢磨,是什麼變了呢?
是人才的評價制度變了,是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機制更多元化了,是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向變了。是時代變了,只會考試是不夠的,在全世界範圍的比拼中,我們拼的是方法、習慣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友愛、善良、誠實、主動),比的是創造力,是協作,是獨立的思考;
是老師變了,老師不再唯分數論,老師不再以考試的分數來評價一個孩子,更多的會看到孩子的特別的優點;
是家長變了,家長也逐漸開始意識到只有考試成績和對分數的重視是不夠的,開始注重孩子的社交、閱讀、藝術修養等多方面的能力培養。
獎勵是要有的。
這是孩子在意的,他們的努力被老師看到,被父母看到,被父母承認,這真的很重要。
但是獎懲不應該以獎狀為標準,這一學期孩子讀了多少書、交了多少朋友、解決了多少困難、學習成績提高了多少、參加多少社會實踐活動、學習技巧和方法提升了多少,這些才更應該是家長關注的內容。
孩子的成長是一朵花,靜待花開,但是家長請一定別忘記澆水、施肥、修剪和適度的為他們遮風擋雨。
教育一直在變革,不管應試製度如何變,但是培養人的標準從來都沒有變。
也就是說當我們意識到這個變化,我們教育孩子就應該拋開獎狀中的內容,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評估孩子的成長。
孩子拿獎狀回家,一定要熱情的表達你們對孩子的祝賀。
沒拿到獎狀的,也請手下留情,把你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找出來,
讓孩子知道,家長看到了他們的努力,看到了他們的進步,同時也看到了他們的不足,在新的一年裡願意和孩子一起改變,一起進步,一起努力,一起更好的成長!
拿獎狀就給笑臉。
沒拿獎狀就一頓揍。
這樣「尖酸勢利」的父母,大概只能「恐嚇」年幼的孩子吧!
所有從童年走過的過來人都知道,恐嚇對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主動自覺學習意識的喚醒,作用不大!


TAG:九斗跨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