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大部分是從父母處學習而得來的,其中主要包括:控制衝動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能力、給自己推動力、處理生活中的挫折問題、覺察他人情緒的變化等等。#清風計劃#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個的處理方式,父母對孩子情緒上的教育,單單的通過言語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而是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去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學習有效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和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是有多麼的重要。好的環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好的環境中擁有好的榜樣,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都是比較強的,會模仿身邊的人,之後這些模仿得來的東西會慢慢內化為自己的。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不能很好處理孩子情緒的父母,或者說情緒教育失敗的父母,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用懲罰來控制孩子。

這類父母對待孩子表現出來的的情緒是不耐煩的,認為不聽話的孩子是「作」,是想挨打的節奏。所以,在孩子表現出來不愉快情緒的時候,這類父母會去譴責孩子或者懲罰孩子,來逼迫孩子去聽話,跟隨著父母自己的想法、看法來行為。

如:父母因為周末加班,要求孩子去朋友家玩一下,但孩子想和父母在一起,不想去父母朋友家裡玩,就一直在那裡哭。這個時候,反對型的父母會因為孩子哭鬧、不合作而責罵、懲罰。因為,父母很反感孩子的這一行為。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二、忽視孩子情緒的具體情況,而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這類父母會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不愉快或者說負面情緒不管不問,任由其發展。這類父母認為,孩子的情緒根本不需要去在意,是無關緊要的。當孩子表現出生氣的、不開心的時候,父母會用一些外界物品或者承諾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上面的那個例子:作為忽視型處理的父母,會給孩子說:爸爸、媽媽今天需要加班,你如果聽話,爸爸、媽媽會給你買你一直想要的那麼玩具(或者娃娃),會給你買你喜歡吃的什麼什麼,等等。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這裡說的忽視型的處理方式,指的是:忽視孩子的情緒以及處理。父母根本不會去在意孩子的負面情緒產生與變化,只是在乎孩子最後情緒的結果。這是很不利於孩子自身情緒的處理,等孩子長大以後,在面對挫折之後的負面情緒問題時,是很難去發現與處理的,最後結果就是:情緒問題一直無法處理,只能壓抑,終有一天會一起爆發。

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運用同理心,但之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

這個類型的父母,會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表示理解,施以同理心,會表示對孩子是理解的,也不想去責罵孩子,但又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於是只能選擇相對摺中的方法。

還用之前那麼例子來說明吧:這類父母會先表示出,孩子不想在家裡、想要自己陪伴是正常的想法,但之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因為讓孩子自己在家不安全,自己也不能不去上班,可能會提出,陪孩子在家裡玩一會,然後要求孩子去朋友家玩,不準再哭了。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都無法做到對孩子情緒的輔導,無法培養出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也無法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得出,好的情緒輔導可以分成以下個步驟。

(一)、覺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父母首先要覺察到孩子的情緒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才能去了解孩子、親近孩子、教導孩子。

(二)、運用同理心去傾聽孩子、理解孩子、確認孩子現在的感受。

(三)、協助孩子去尋找語言來表達自己現在的情緒。比如:我很不開心、很難受。

(四)、思索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並給這個問題加上一定的限制。

這個情緒輔導過程和第三種情況是有差別的,情緒輔導過程會去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認識自己的情緒,父母在處理的時候會讓孩子明白這種不愉快是可以擺脫和處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充電時間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解讀:什麼叫內心強大,我們如何才能變成內心強大的人
7次想要辭職,33次想要離婚,改變困境的方法從來不是逃離

TAG:心理學充電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