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射干煎方義考釋

射干煎方義考釋

射干煎方義考釋

□ 宋春光 西安蓮湖中醫診所

射干煎方義考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南北朝著名醫家僧深,其中醫學術成就獨具特色,由後人集撰的《深師方》一書亡佚已久,誠為一大憾事。近來學者通過對《備急千金方》《外台秘要》《醫心方》等醫籍整理研究,使部分《深師方》重回人們視野。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風毒腳氣》記載:「宋齊之間有釋門深師、師道人,述支法存等諸家舊方為三十卷」。孫思邈的記錄不僅佐證了深師主要活動在這一時期,同時記載了這些具有宗教背景的人士使用經方治療疾病的事實。《千金要方·風毒腳氣》 中屬名深師只載有一條治腳氣的方子,謂:「道人深師增損腎瀝湯, 治風虛勞損挾毒,腳弱痛痺或不遂,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時復下。」腎瀝湯方證完整,由其組成,今人可大致窺見深師的學術造詣。而深師的另一首經方「射干煎」,經外台秘要記載,得以保留至,至今仍對臨床有啟髮指導意義。

《外台秘要方》的作者王燾,是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其於天寶年間(公元752年)撰寫《外台秘要方》四十卷,彙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醫學著作。《外台秘要方》中記載了深師、崔氏、張文仲等多位唐以前醫家的經方。射干煎便是其一,又因其與另一首張仲景經方射干麻黃湯的配伍關係,使其在肺系疾病的治療方面學術價值凸顯。

《外台秘要·卷十·咳嗽上氣方七首》記載射干煎的組成:射干8兩,紫菀半兩,膠飴5兩,細辛半兩,乾薑5兩(末),生竹瀝1升,芫花根半兩,桑根白皮8兩,款冬花8兩,附子半兩(炮),甘草半兩(炙),白蜜1升半。

射干煎煎煮法:上先切射干,合蜜、竹瀝汁,煎5~6沸,絞去滓,咀諸葯,以水1升4合,漬1宿,煎之,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飴、薑末煎,令如哺。

較為遺憾的是,《外台秘要》對多個經方方證的記載較為簡略,為發掘散佚經方帶來了困難。如射干煎的方證完全缺失,僅歸入咳嗽上氣方。而通過組方分析,我們發現該方與經方射干麻黃湯結構相似。

近人將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於哮喘的治療,屢見不鮮。例如胡希恕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一女性哮喘患者:患者白天無咳喘,但有鼻塞流涕,頭痛、口乾不思飲,背惡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悶,喉中痰鳴,吐少量白痰,便干,脈沉細,苔白根膩,變態反應檢查對塵土、蟎蟲、花生、大豆等八種物質過敏,前醫以三陽合病用大柴胡湯加生石膏加減服湯劑38劑不效。經胡希恕辨證為少陰表證夾飲,予患者麻黃附子細辛湯3劑(麻黃6g,細辛6g,炮附子6g)。患者服後諸症大減,又繼續服藥2月余,諸症消失,經追訪3年未見複發。

射干麻黃湯,出自《金匱要略》卷上,具有溫肺化飲,下氣祛痰之功效,主治寒痰郁肺結喉證,症見咳嗽,氣喘,喉間痰鳴似水雞聲,或胸中似水鳴音,或胸膈滿悶,或吐痰涎,苔白膩,脈弦緊或沉緊。此方臨床常用於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臟病等。射干麻黃湯組成:射干十三枚,麻黃四兩,生薑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

射干麻黃湯一直是中醫肺系疾病治療的效方。劉渡舟治療患者周某,咳喘多年,至深秋及冬令之時始作,發時咳吐白色泡沫痰,喉中氣鳴作響,甚則不能平卧,面色黑,舌苔白滑,脈沉弦。處方:麻黃10g,射干10g,紫菀6g,款冬花6g,半夏12g,生薑12g,五味子3g,細辛6g,大棗7枚。《經方臨證指南》同時記載了—王姓男子,久患喘促,冬季寒冷時發作尤為嚴重,晨起漱口時常嘔吐痰涎盈碗,清稀如雞子白,夜卧則喉中漉漉作響,口乾,兩眼周圍出現黑圈。舌質淡胖,昔白潤,脈沉弦而滑。用射千麻黃湯加乾薑、甘草,一劑喘咳減輕,嘔吐止。將方中乾薑加至6g(原用3g),二劑而安。

如果將深師射干煎看作射干麻黃湯的化裁方,兩方同用射干、紫菀、細辛、款冬花。《本經》記載射干:「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別錄》記載射干主治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射干在兩方中都是君葯。射干煎不用麻黃,而用桑皮和生竹瀝。射干麻黃湯用半夏開結降逆;射干煎用芫花根逐飲。射干麻黃湯用生薑、大棗;射干煎用乾薑、附子、甘草、白蜜。

《內經》要求醫者「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通過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歸納概括,分析綜合,最後做出病機診斷,以求得精準的選方遣葯。射干煎可以看作射干麻黃湯的加減,通過增損離合體現《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的原則。射干麻黃湯有麻黃而無附子,射干煎有附子而無麻黃。麻黃、附子的增損出入是區分兩個方證差別的要點。射干麻黃湯主治方證為「咳嗽,氣喘,喉間痰鳴似水雞聲,或胸中似水鳴音,或胸膈滿悶,或吐痰涎,苔白膩,脈弦緊或沉緊。」而筆者認為射干煎的方證應主治寒痰郁肺、結喉兼有飲停證。或有肺熱不宜麻黃從上宣散,除喉間痰鳴外,尚有飲停而宜與疏導。可見,兩方之間有著較多共同的方證。雖然射干煎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不如射干麻黃湯,但其中蘊含的扶陽、逐飲、利咽、止咳及顧護脾胃的組方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宋春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溫膽湯加減治療頑固性失眠
人人都看手機,怎麼預防乾眼症?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