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懶媽:本碩臨床與應用心理學,本行做心理諮詢,後來進了早期家庭教育這個行當,家有慢慢小朋友三歲,全職至今,主攻方向是「如何一邊帶娃一邊偷懶」。

我可能真的是年紀大了。

最近刷知否知否,看小時候的明蘭玩投壺slay全場,看少女時期盛家三個蘭勾心鬥角的瑣碎日常,還有這幾天新婚燕爾夫妻齊心動不動就撒糖,全程代入的都是長輩心態,一邊抑制不住的姨母笑,一邊在心裡想,

理想的女兒,也就是盛六姑娘這樣了吧?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雖然我自己懷胎十月不停暢想,最後還是連一根閨女的毛也沒有撈到,但這並不妨礙本人展開想像的翅膀——

朋友們,理想的女兒,究竟是什麼模樣?

有的人看重心胸寬廣敞亮,有的人欣賞才華跟志向,有的人喜歡溫柔和善良,而我可能比較現實一點,覺得獨立人格最重要。

電視劇里的設定大約是在宋朝,那時候的女子只能困守在內宅,人生最大的指望就是娘家給力夫君上進,最好婆家還能人際簡單不鬧心,這樣自己一身相夫教子打理內院的本事才能夠有用武之地。

到如今時光過去一千年,女人的生存環境有質的變化嗎?

坦白的說,有是有,但要到比較理想的境地,有生之年大概也是看不到的。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女性的路,似乎總是要難一些。

從家庭當中獲得的資源少一些,社會普遍給的期望低一些,周圍或明或暗的限制多一些——還總有一些聲音貌似好意的在規勸你,女孩子不用那麼努力,女孩子是可以舒服一點的。

可是只要你把這樣的話聽到心裡去,你試探著退後一步,就會發現,退了第一步又會不由自主的去退第二步,這樣越退越多,路也就被自己越走越窄了。

走到絕路怎麼辦?

電視劇里可以靠編劇來開個金手指,不是有奇遇,就是有男一男二從天降臨,而真實的生活,朋友,生活只會一臉冷漠,乾眼看著女主角摔到鼻青臉腫。

所以你說,養女兒,怎麼可能不用多費心呢?

盛家三個姑娘,跟著三個主要撫養人,走的正好是三條完全不一樣的路子。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如蘭活脫脫就是親媽王大娘子的模樣。

她有一種硬邦邦的自我珍視感——我跟其他兩個姐妹不一樣,我是嫡出的,我有親媽撐腰,那些蠅營狗苟做小伏低的伎倆,我不會,但姑娘我也瞧不上。

墨蘭呢,有心計有手腕,背後還有得寵十幾年的林小娘,表面看來心氣也高,在姐妹堆里要爭一個出類拔萃,準備議親時,考慮的不是國公府就是伯爵府,至於老爹精挑細選出來的寒門舉子文炎敬,那是萬萬看不上的。

可她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般有底氣。

不僅沒有底氣,還隨時準備著要委身於污泥。

所以才會選擇用那樣不堪的方式,最後把自己嫁了出去。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明蘭則是兩個姐姐的綜合升級版。

她和墨蘭一樣是庶出,但又從來不像墨蘭一樣時刻記掛著自己是庶出,敏感到別人一提就炸毛。她在盛家只有一個祖母可以依靠,姐妹堆里時常兩頭受氣,但是她和如蘭一樣,從來沒有真正委屈過自己,去做那些自己看不起的事,這一點對如蘭來說天經地義,對明蘭來說,卻是很需要一點本事的——

她需要把自己看得很重,這樣才不會自輕自賤。

還需要讓自己站得很穩,這樣才能夠遊刃有餘。

前者是心理層面的自我,後者是現實層面的自我,這兩者並駕齊驅,是我個人以為的人格獨立。

這樣的女兒,是怎樣養出來的?

這個問題,大概除了問那個只給她留下一副《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早逝的媽,就是看那個從小護著她長大的祖母了。

祖母是真心喜歡明蘭。

這種喜歡,不是普通祖輩對孫輩的那種沒頭沒腦的寵溺,而是包含著理解,包含著信任,還有在理解和信任基礎之上的,不管不顧的偏袒跟維護。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相比之下,林小娘也喜歡墨蘭,她也和祖母對明蘭一樣,希望自己親生的墨蘭能夠嫁得好,但這個嫁得好,最終不是沖著墨蘭去的,而是為了她們林棲閣,要把盛家其他人,都踩在腳底。

墨蘭出嫁前夕,林小娘拿出自己所有的體己給她置辦嫁妝,這是她的一片慈母心,但在這顆心下面,恐怕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某個層面上,她只是把心愛的女兒,當作是自己要揚眉吐氣的一個工具而已。

所以墨蘭再有本事,她也永遠在患得患失。

因為她從來沒有錨,她永遠在海上漂。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而一個人能夠自己珍視自己,最普遍的原因,可能也還是因為幼年被別人如此珍視過。

不是因為性別,不是因為長相,不是因為能力,不是因為背景,就只是因為你。

這才是真正的愛,愛裡面一片赤誠,沒有摻雜著一點點私慾。

除此以外,明蘭還在祖母那裡得到兩個姐姐都缺少的眼界和歷練。

是祖母說服原本反對的盛紘,把明蘭也送去家塾跟兄弟姐妹一起讀書。

林小娘犯了錯,也是祖母順勢奪了她的管家權,交給明蘭來練手。

祖母請來宮裡的孔嬤嬤,明著是讓女孩子們跟著學習禮儀,但實際上最大的受益者,是大呼嬤嬤慧眼如炬嬤嬤計策好牛逼的六丫頭。

還有書里寫的,祖母帶明蘭回宥陽老家,讓她親眼看到堂姐淑蘭所嫁非人的境遇,又看淑蘭一家是如何壯士斷腕,軟硬兼施的讓孫秀才接受和離(電視劇可能是為了突出主角,硬把這個光環擱到明蘭頭上了)。

她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把自己一輩子換來的經驗和教訓,通通都傳授給了這個其實並沒有血緣的小孫女,告訴她內宅不好混,女人的路不好走,做一個當家主母,要想過得自在,最要緊的,是自己能夠撐得住。

誰不想有一個像明蘭那樣的女兒?

這樣富養長大的明蘭,才有後來在侯府運籌帷幄的樣子。

你看著她,就會想,對這樣的姑娘,命運也許會擊打她,但絕對不會把她打趴下。

不管生活發給她什麼樣的牌,她最後都能靠自己的本事重新站起來。

我有時候想,為什麼很多女性,都懷有非常大的執念,希望自己能生一個女兒?

是的也包括我。

也許很大的原因是在於,生命體驗的映照和承替。

那樣一個小姑娘,你給與她生命,你照顧她長大,你把所有能夠傳授的全部都傳授給她,你們的生命交疊在一起,然後你放開手,看著她奔向未知,也奔向自由。

她離開你,你祝福她,最後你們又一起匯合到女性生命的長河裡。

那是一個全新的你,同時又是一個跟你完全不一樣的個體。

多奇妙的聯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你聽媽媽的話,准沒錯的」
2018最後一部看哭無數人的短片:爸媽沒什麼特別,只是特別愛你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