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如何領導時代向新的路上去開發?

南懷瑾老師:如何領導時代向新的路上去開發?

南懷瑾老師:如何領導時代向新的路上去開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如何領導時代向新的路上去開發?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從文字上去解釋,大家都知道,意思就是溫習過去,知道現在的,便可以做人家的老師了。照表面文字上的解釋,只此而已,實際上我們要更深一步體會。「溫故」,說過去的我們要知道,譬如講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二十五部大史,真不容易,倘使讀歷史的,目的並不在拿學位,那麼為了什麼呢?為了「溫故知新」,認識了過去,就知道未來,這樣,「可以為師矣」,過去就是你的老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前面的成功與失敗,個人也好,國家也好,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失敗的,歷史上就很明顯地告訴了我們很多。剛才和人閑談,就談到過,現在這一代青年做學問很難,不但要知道自己中國文化傳統的根——過去,也要知道現在社會的新學問,不但是國內的事,國外的事也要清楚,古今中外都要了解,所以為政的人,更要注意這事,為政到底是要有學問的,所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樣才真能師法過去的歷史,判斷未來新的事物的發展。

《論語別裁》

這句話,如果照表面來看,只是教人溫習舊的,便可以知道新的;以前的事情,可作為新的師法。本來這只是教育上一種啟發式的最好格言,為什麼孔門的弟子們會把它放在《為政》篇里呢?其用意,也就是說,為政之道,必須要知道承先啟後,綿延繼續歷史的生命,所以必須要熟習歷史和傳統文化,由溫習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才可以知道如何創造新時代,領導時代向新的路上去開發。歷史就是我們的良師,所以了解過去的歷史,就是創造新時代的師法。孔子動輒便稱先王之道,也就是不敢或忘歷史傳統的精神,如果只把它當作懷念先輩的皇帝制度,那就太冤枉了。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我經常告訴青年人,你們想要了解國際政治,要曉得全世界多少國家,多少宗教,多少民族,就必須先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政治、宗教、民族。你們不管有沒有出國留學,對自己歷史的研究,對遠古、上古、中古等的了解,都連一點影子也沒有。我在外國對中國的留學生講,你們要了解世界政治,趕快去讀春秋戰國。現在的世界政治就是春秋戰國的放大形式,在我看來幾乎是一模一樣。在歐美留學拿到博士、碩士學位回來,就想把某個國家文化體制用到中國,就想治國平天下,懂個什麼?這叫「隔靴搔癢」,「葯不對症」,可以說影子都沒有,所以不讀歷史是不行的。

中國的歷史,比較詳細的記載是從周朝開始的。《禮記》告訴我們,我們這個民族文化很特別,從上古黃帝一直到周朝,史官的職位是帝王封的,但是封成史官以後,帝王不能干涉。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等,在帝王旁邊的史官,左史記言,皇帝及臣子們所說的建議語言,都要真實地記錄;右史記事,帝王做了國家大事,或是親近女色,做了什麼事,都如實記下。中國古代史官的權力有這麼大,這種體制也是全世界獨有的。所以我們研究歷史,要「經史合參」。

再說西方文化,羅馬興起時,正是我們漢朝鼎盛時期,那時哪裡有美國啊!就連德國、法國都還未成形。這個時候的印度,是阿育王之後的時期。我看這個歷史真有趣,太陽東邊出來,西邊下去,講到人類文化,以每一百年為單位,東方發生什麼現象,西方也發生什麼現象,很奇怪。我十二歲一個人在山上廟子里讀書,不是讀《資治通鑒》,是讀《綱鑒易知錄》,一年兩個月當中已經讀了三遍,基礎打穩了,所以對歷史比較有興趣也比較注意,而歷史與文化是整體的。

我們現在研究歷史,你們許多人在大學裡也讀歷史,你問要看哪一個教授寫的,我不加意見。有些人看中國經濟史、中國教育史、中國文學史……我就笑了,看這些書等於鑽牛角尖,沒有全盤了解。因為這是一般讀書人在讀了歷史以後,站在某個立場觀點寫的。真要寫的話,我剛剛給你們講的那些話,內容很多,已經有一百個博士論文的題目,又可著書變成學者了。

我們的歷史,單講正史,留下來的有二十五史,每一代的歷史都有詳細的記載。如果加上這一百年,成了二十六史了。滿清三百年的歷史,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寫成啊!譬如你們現在研究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鑒》,我當年在台灣,有些文官武將在我家裡聽課,我住的地方一到晚上,門口兩邊都站滿了憲兵。我鼓勵他們讀《資治通鑒》,但是司馬光《資治通鑒》只寫到唐末五代為止,因他是宋朝人,他本朝的人都還活著,沒有辦法寫。另有一部《續資治通鑒》,是清朝畢沅(號秋帆)作的,他是太倉人,乾隆時狀元,學問非常好,曾做過河南巡撫、湖廣總督,他邀請一班大學者,歷時二十年,編了《續資治通鑒》,從宋朝以後繼續寫下來,很有見解。

為什麼這一些大官都注重歷史?不注重歷史你就不懂政治,不懂經濟,也不懂商業,這些學問經驗歷史上都有。有人問我,我們推翻滿清到現在是九十九年,再一年就一百年了,一百年以後你看中國的前途怎麼樣?我說要想了解現在這個時代,你去讀歷史,古書上說:「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想知道未來,要知道過去,不懂得歷史你怎麼曉得未來?更別談想懂人類社會文化是怎麼演變的。這是告訴大家歷史的大要。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佛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
南懷瑾老師:螳臂當車的勇氣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