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也不知道是因為處於歷史變革時期,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對於清朝名將的記載遠不如明朝及之前的其他朝代;其實滿清能以弱小而佔據中原,屢敗強敵,其能力當然也沒那麼簡單了;現在就來盤點下滿清時期的六大名將:

TOP、6 章佳·阿桂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阿桂是滿洲正藍旗人人士,他的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很受乾隆帝的器重;阿桂自幼聰慧過人,在參加科舉中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公元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公元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移師駐守伊犁,提出新疆屯田建策,均被採納。

回朝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四川總督等。公元1768年,以副將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大捷。公元177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在81歲時去世,謚號文成,編有《軍需則例》15卷。

TOP、5 岳鍾琪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岳鍾琪是岳飛的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公元1719年,因準噶爾部入擾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公元1720年,奪橋渡江,直抵拉薩。公元1723年,以參贊大臣隨年羹堯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斷敵退路。次年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公元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次年,奉命將雲貴兩地"改土歸流"。

公元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師出西路,會北路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備攻準噶爾部游牧地伊犁。公元1732年十月,以"誤國負恩"等罪被奪官拘禁。公元1748年,初以總兵啟用,復授四川提督。參與大小金川之戰,並以13騎入勒烏圍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公元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岳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後在討伐陳琨時,兵卒於四川。

TOP、4 年羹堯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年羹堯原籍鳳陽府懷遠縣,本是個漢人;後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曾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內閣學士。公元1709年,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據清人蕭奭所著的《永憲錄》記載,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在抗擊準噶爾部入侵西藏的戰役中,年羹堯展現出了卓絕的軍事才能,讓康熙皇帝頗為欣喜,在官場上更是平步青雲。

年羹堯對雍正皇帝繼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故而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皇帝下諭讓年羹堯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但之後,由於年羹堯恃寵而驕,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賜自盡。

TOP、3 曾國藩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後中進士,自此開始踏入官場;而在曾國藩在北京城,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任工部左侍郎;如果後面沒有其他情況發生的話,曾國藩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一類的正一品文官職位。

但由於太平天國的出現,一切都變了,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很多人說曾國藩當不得名將,因為他面對太平天國的攻勢,屢戰屢敗;但首先要知道,他是個文官,其次,誰又能做到像曾國藩一樣屢敗屢戰?而且在戰爭中,曾國藩成長極快,在後期的時候,曾國藩所領導的湘軍已經是整個滿清最精銳的部隊了,沒有之一。但可惜曾國藩終究還是個漢人,而且功高震主。

TOP、2 左宗棠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左宗棠雖然有大才,但是卻沒有出生,沒能考上進士,所以左宗棠的求官之路頗為坎坷;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雖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由幕友而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

左宗棠最有名的莫過於收復新疆,當時滿清朝內皆認為沒必要因為新疆而得罪沙俄,但是左宗棠一力堅持,並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認可;但依然坎坷,要兵沒兵,要糧餉沒糧餉,左宗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率軍兩萬餘人進入新疆,並最終打敗了有沙俄支持的阿古柏,收復了新疆。

TOP、1 多爾袞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後被封為貝勒;在多爾袞17歲的時候,就跟隨皇太極上了戰場,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公元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公元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

公元1641年至公元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公元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公元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但是兩個月後,便被順治皇帝下令剝奪了封號,並掘其墓。

盤點滿清6大名將,有四個都是漢人,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竟能排第三

以上便是滿清時期的六大名將了,其實統計還是不算很完整,在滿清一朝中,還有很多名將,諸多福康安之類的還是有很多的;但因為種種原因,滿清的很多名將並沒有被世人所記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有個國王殺了9996個和尚,如來佛祖卻無可奈何
劉備的心腹愛將,地位比張飛高,但諸葛亮不敢重用,後被夷滅三族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