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傳統殺年豬,豬肉放在八仙桌上,展示自己一年辛苦的成果
記得小時候農村家裡比較窮,平時也難得吃上幾回肉,只有等到了過年才能痛快吃個夠,而這一切都源於農村過年流傳的殺年豬習俗。過去農村家裡都會養豬,平日里用蕃薯藤、剩菜剩飯餵豬攢糞,到了過年豬肥了,將豬殺了,犒勞一年的辛苦勞動。如今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豬肉都是市場買來吃,但這味道卻已不是當年的豬肉味。此行走進安徽黃山屏山村,再次感受了殺年豬習俗,品嘗到了懷念已久的兒時味道。
屏山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一條清澈見底吉陽溪穿村面過,十餘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溪兩旁是青磚黑瓦的徽派建築,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村落。(拍攝於安徽黃山屏山村)
走進村中,長條的青石板蜿蜒而走,兩旁斑駁的灰牆述說著它的歷史。這裡沒有宏村的嘈雜與商業化,有的是淳樸與寧靜。
這裡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築,也流傳著許多傳統的習俗,今天村裡正準備殺年豬。一大早,村裡的婦女們就開始搭灶生火燒水。遠處的年豬已被前後腳綁一塊,就怕它跑掉了,這可是用純糧食喂大的豬。
以前在農村有專門的殺豬匠,手藝村裡人信得過,一輩子基本也就干這活了。如今養豬人家少了,殺豬匠也就過年時露一手。特製的殺豬凳往那一放,凳前放一盆子接豬血,裡面加點水和鹽。隨便找兩個男人當幫手把豬往上一抬,眼疾手快熟練的就把豬給殺了。
調好水溫倒入殺豬桶里,再將豬放進去,這時讓我想起了那個俗語:死豬不怕開水燙。先將豬在熱水裡上下左右翻動,盡量讓整隻豬能浸到水,接下來就開始退豬毛。此時熱氣飛騰,只是這味有點大,殺豬匠對這氣味是毫無感覺,估計已經免疫了。
刮完豬毛,開膛破肚,取出內臟,豬肉則被中間破開分成兩半,放在八仙桌上。過去家家戶戶殺年豬,大家放一塊,展示下自己一年辛苦的成果,順便比較下誰家的肉更好。如今,養豬人家少了,但儀式還得繼續。看這新鮮的豬肉,市場里是買不到的。
看完殺年豬,主人家招呼我們屋裡坐,桌上已擺滿了各式安徽特色糕餅,以及菜葉蛋等點心,還有一碗糖水。這一坐下,讓我彷彿回到了兒時過年走親戚的場景,這種感覺已許久未有了。
主人家忙著做殺豬菜,這也是殺年豬的重頭戲之一。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殺年豬的習俗,這殺豬菜的做法也是各具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口味的提高,這殺豬菜的做法也進行了改良。當然,拿出豬身上最好的部位招待客人是永恆不變的。先來一道爆炒豬肝,是不是看著就流口水了。
再上一道豬腰花,這刀工切出來的豬腰子,絕對稱得上腰花。整個菜色香味俱全,腰花滑嫩,沒有任何的騷味。主人家說了,這腰花沒什麼特殊處理,只能說原材料夠好夠新鮮。
這是一道特色菜:蒸糯米肉丸子,是安徽人逢年過節必吃的一道經典菜肴,有蒸蒸日上的寓意。用剛殺的年豬做這道菜,那是絕配,做出的糯米肉丸子更香、更鮮、更嫩。如今過年,會覺得年味越來越淡,或許只有這樣傳統的地方,才能感受到老底子的年味!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