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航天能力發展評估

印度航天能力發展評估

2017 年,印度航天能力評估總分為22.17 分,位列全球第六,落後排名第五的日本7.25 分,領先排名第七的加拿大3.87 分。從評估維度得分上看,政府支持維度得分高於20 國均值,而技術能力、保障能力、產業發展維度得分處於20 國均值附近,創新發展維度得分落後於20 國均值。此外,印度作為重要的經濟體,國內GDP 位居參評國家和地區的第五位,航天能力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符。整體看,印度位居世界航天第二梯隊第三的位置,是世界範圍內重要的航天大國。

1

最新發展情況

2017 年,印度共完成5 次發射,位居全球第六位,相較2016 年減少了2 次,其中成功4 次,失敗1 次。按航天器所屬國家統計,歸屬印度的航天器共計9 個,位居全球第六位,相較2016 年減少了3 個。

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印度在軌運行的航天器共計52 個,位居全球第六位。按技術領域統計,通信15 顆,導航7 顆,對地觀測21 顆,科學與技術試驗8 顆,空間探測器1 個;按航天器用途統計,軍用11 顆,民用41 顆。

2

印度航天能力發展分析

· 航天投入快速增長,獨立軍事航天力量呼之欲出

印度航天活動繼續在既有政策框架下開展,注重軍事、民用、商業航天共同發展。印度航天計劃體制轉向長遠規劃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

為增加航天計劃的效用和範圍,印度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涉及衛星通信、遙感數據分發、技術能力升級、鼓勵工業界參與、商業化、國際合作、用戶參與、人力資源發展等,這些政策框架對加速印度自主的空間科學與技術發展,支持技術溢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印度政府將航天作為引領科技創新、提升國家聲望的重要領域,高度重視航天能力建設,對航天活動進行大力投入,航天預算持續快速增長,預算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經濟增長速度。

從資金投向和預算分布領域看,印度仍保持對航天運輸系統的大幅投入,預算份額最大,佔比接近三分之一;空間基礎設施(通信、導航、對地觀測等應用衛星,以及空間科學任務等)能力不斷完備,是另一個發展重點;能力建設方面(各類設計、生產、測試設施等的建設、升級和維護)預算使用效率提升,側面體現印度研製測試條件得到改善。

現階段印度仍延續寓軍於民、以民掩軍的策略發展航天系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負責各類衛星、運載火箭的研製;並通過國防部一體化航天機構(ISC)對軍方、航天部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協調,開展航天系統運行。

在國際合作方面,印度繼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航天合作。2017 年,印度與日本、越南、孟加拉、亞美尼亞、荷蘭等國簽訂空間領域的合作協議。

· 航天體系實現全面布局,系統能力穩步提升

印度航天體系布局基本完善,全面發展了航天器(通信、導航、對地觀測、空間科學、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應用等航天大系統,載人航天以關鍵技術儲備為重點,近期尚無發展載人航天系統的意願。現階段系統能力中規中矩,從長期航天計劃看,印度正瞄準國際先進水平規划下一代的航天系統,服務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

在應用衛星方面,印度注重發揮衛星的綜合效能,不斷提升系統性能。通信衛星領域,印度建設了龐大的通信衛星星座,截至2017 年底有15 顆「印度衛星」(INSAT)和「地球靜止衛星」系列通信衛星在軌工作,具有超過200 路轉發器,覆蓋Ku 頻段、C 頻段、擴展C 頻段等,同時還從國外衛星租用97路轉發器,滿足國內通信需求。

在空間科學和深空探測領域,印度目前開展了月船- 1(Chandrayaan - 1)月球探測器、曼加里安- 1(Mangalyaan - 1)火星探測器、天文衛星(AstroSat)等重要任務,完成對月球、火星的環繞探測,以及連續多波長天文觀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成果。

在運載火箭領域,「極軌衛星運載火箭」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火箭」擔當主力,重型運載能力取得初步突破,未來將向業務化方向發展。

任務支持能力建設升級,滿足未來航天活動需求印度瞄準未來航天需求發展任務支持能力,新建運載火箭總裝廠和發射台,支持高頻次和快速響應發射任務,建設統一的地面站網路,提升運載火箭發射保障和衛星測控服務能力。

· 衛星應用深入國計民生,發射服務站穩國際市場

印度高度重視航天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根據印度提出的《航天願景2025》,印度逐步推進重型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運載器、二級火箭、通信和導航系統、對地觀測系統、空間科學任務、行星探測任務、載人航天任務等計劃發展,宗旨是通過開展航天活動服務本國發展需求。

印度開展了涵蓋廣泛、層次豐富的衛星應用活動,涉及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通過通信衛星,提供電視、新聞廣播、無線電網路、電信、移動衛星服務、遠程醫療、遠程教育、衛星輔助搜救、標準時間和頻率信號分發服務等多樣化服務,直接提升國民生活質量。

此外,印度繼續大力進軍國際發射市場。2017年2 月,通過一箭104 星發射創造了一箭多星世界紀錄。2017 年進行了2 次國際發射服務,共將130 顆國外衛星發射進入軌道,成為國際發射服務市場上的重要力量。隨著大規模微納衛星星座計劃的部署,印度可靠、便捷的發射能力有望得到用戶的青睞,從而進一步拓展發射業務。

· 航天創新引領作用提升,開展學術合作提升創新潛力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提出了「印度製造」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意圖將印度打造成為全球製造大國。具體到航天領域,通過創新發展,提升系統自主研製能力,減少對外國的依賴,提升印度航天產品的國產化率,進一步向航天大國發展。在航天系統方面,印度近10 年發射了11 顆技術試驗衛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和8 所大學主導了這些技術試驗衛星的研製,開展了系統級、分系統級等多個層次的試驗活動。

在學術合作、前沿創新方面,印度早年啟動了贊助研究(RESPOND)計劃,鼓勵學術界參與各類航天活動,建立本國學術機構與航天的緊密聯繫,實施與航天計劃相關的研究和開發項目。在贊助研究計划下,大學和學術機構參與了印度航天計劃相關領域的項目。

作者: 何慧東

來源:《國際太空》2018年1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速來參加!巢湖月球車研學活動就要開班啦!
「月球和深空探測國際學術研討會」 徵文通知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