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門診輸液被叫停!輸液=慢性自殺?別慌,先來了解下這些
一根根長長的輸液架
一排排坐著的患者
這是很多醫院和診所的常見場景
感冒了?輸液吧!
發燒了?輸液吧!
咳嗽了?輸液吧!
......
輸液好得快
成了很多患者和部分醫生
所信奉的「真理」
但其實,過度輸液的狀況
在我國蔓延長達數十載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因此,作為一項重要的醫改舉措,吉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地已經控制或取消了醫院成人門診輸液治療。
但過度輸液到底有什麼危害
為什麼各地會積極取消門診輸液
取消了就真的好嗎?
過度輸液的危害
人使用藥物主要有3種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而我們常說的輸液就屬於靜脈注射,即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
靜脈注射的特點是量大、起效快,但快≠好,也不等於最安全,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顯示:按照藥品給葯途徑統計,2017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靜脈注射給葯佔61.0%。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的公告(2018年第3號)附件
除了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概率更高之外,過度輸液還可能對人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1、降低人體免疫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賴輸液,會嚴重干擾人體自身的免疫防禦功能,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的懈怠。並且,門診輸液的藥物70%含有抗生素類,持續濫用抗生素,會催生出一種可怕的物種——超級細菌。超級細菌是指具有多重抗藥性的病原體,即使用了很多種抗生素,也無法把它們殺死。
2、各種不良反應。血液中直接注入遊離的菌體蛋白或者其他代謝產物時,可能造成人體發熱、紅疹、腫脹等過敏反應,嚴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尤其對於嬰幼兒來說,過度靜脈輸液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降低身體抵抗力,增加孩子真菌感染的幾率,比如鵝口瘡。
3、加重心臟負擔。對於身體虛弱者、心臟功能不好的人,過度輸液會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心功能惡化。
4、損傷肝腎功能。輸液使藥物避免了胃腸的吸收,直接進入血液,但所有的藥物都要經過肝腎代謝,長期過度輸液,會大大增加肝腎負擔,造成它們功能的損害。
5、引起靜脈炎症。長期注射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還可能引起靜脈炎。
輸液=慢性自殺?
雖然,過度輸液存在安全隱患,但輸液也並不是「洪水猛獸」,網傳的「輸液=慢性自殺」更是妖魔化的說法。
靜脈輸液治療是現代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在治療某些疾病和挽救生命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藥物通過口服靜脈等各途徑使用效果都不錯,而有些藥物只能通過靜脈輸注。
這些病人建議使用靜脈注射
根據2017年7月廣州省衛計委發布的《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符合以下八大特徵的病人建議使用靜脈注射: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用於治療燒傷、失血、休克等。
2、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脫水、嚴重嘔吐、腹瀉、大手術後、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管飼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等。
4、輸入藥物,以達到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靜脈給予抗菌藥物。
6、經口服或肌注給葯治療無效的疾病。
7、各種原因所致不適合胃腸道給葯者。
8、因診療需要的特殊情況。
所以,諸如以上所述的這些情況,靜脈注射仍舊是臨床上對患者更好的選擇,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對輸液感到惶恐和過度排斥。
最後提醒大家
生病後一定要科學治療
不要盲目要求醫生輸液治療
切忌圖一時之快而對身體
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敢嫌皮膚上的疤痕丑?太委屈!為保護你,身體簡直操碎了心……
※假期標配的「肥宅快樂水」,為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TAG:成都高新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