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當了一年日本首相,在戰後被判處絞刑,十幾萬民眾為他求情
要說這日本的戰犯最後都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日本戰敗之後,有7個戰犯最終被處於極刑。其中有六個是直接上了戰場,最後得到這樣的結果也不冤枉,但是另外一個人,他的手上沒有沾染過一點血腥,最後卻也成為了最高級別的戰犯,這一點就讓人有點難以接受,此人就是廣田弘毅。
廣田弘毅在當時正好擔任日本的首相。雖然任期十分的短暫,僅僅只有一年,但是最後還是被處於死刑,也是這些人當中唯一的一個文官。按照當時的套路來看,讀書人應該是知書達理,重點是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他們,更應該是喜歡和平,厭惡戰爭才對。但是他的出現,徹底的顛覆了讀書人的形象,像是一直支持戰爭的天皇都在佩服他的殘忍。
當時他的行為引起了日本天皇的厭惡,天皇這樣評價他說:「真的不知道這樣的一個人是靠著什麼起家的,要說他是為了戰爭好的話,他還為我們推薦了內閣,但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面,我們根本看不到他的職責。」
其實在這幾句話當中,我們已經清楚的看出來天皇的態度了,甚至覺得廣田弘毅有點越級指揮的意思,這種行為在政治上面根本不是一個好事情,外交官出身的他,就應該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是過多的擔心內閣,確實讓天皇不是很喜歡。
其實在這二戰之後得審判,他對於他的來講,是一件應該的事情,當時他提出了三個對於中國原則,簡單來講就是,首先中國應該徹底親日,要採取一切手段達到這一點,第二就是全中國都要承認偽滿洲國的重要性,讓其達到在中國的各種經濟合作,最後的一個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雙方要進行合作。
上面雖然只有三條原則,但是每一個都是展現了日本的野心,他們不單純的想要中國遼闊的土地,甚至想插手中國的政治和經濟,至於中國的內部發展,他們也是希望達到最高水準。其實天皇不喜歡他不單純的是覺得他插手了很多事情,更多的是,他一直有一個偽善的面孔,在外面一直將自己的裝扮成一個喜歡和平的人,在就職演講當中,他一直高調承諾,在他擔任首相期間,一定不允許發生戰爭。於是他的得票率也是最高的,甚至還一直宣稱自己要主動和中國修復關係。
但是僅僅在他的任期結束的時候,他發動了侵華戰爭,後來在中國又弄出了很多事情,這種偽善的嘴臉讓人厭惡。雖然後來辭職了,但是在戰後也一樣要清算他,重點是這個時候居然有十幾萬人給他求情。


※溥儀成末代皇帝,清朝最後七位格格各個花容月貌,但命運一言難盡
※開國上將的兒子參與會議,有人狗腿的用專車給他開道,他這樣做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