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

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

1945年4月30日伴隨著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被蘇軍坦克攻陷。發動二戰,致使千萬人死亡的大魔王希特勒,意識到自己走投無路了,選擇在地下室內自殺,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由於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僅用10餘年時間就讓因戰敗而頹廢的德國重新站起來,並再一次向「全世界」宣戰。很多軍迷在唾棄他發動二戰的罪行之時,往往會對他的能力給予肯定。

甚至發出「假如希特勒不搞侵略,他將是「德國救星」的假設」,並列舉出了2項希特勒做的非常好的政績。

第一項:福利政策

主要表現形式為歡樂產生力量運動、勞動美化運動。在上述運動的推動下,德國成為最早將5月1日定為法定工人節日的國家之一,在這一天希特勒以國家領袖的身份,親自邀請全國的工人代表與自己聚會,並傳達納粹政府對工人們的關心。

與此同時沒能跟希特勒聚會的工人們,也有不錯的福利,納粹政府要求全國工廠放假一天,工廠勞動的工人們不分男女在這一天都可以休息。

第二項:解決失業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突然暴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一夜之間破產,美國第一個進入經濟大蕭條期,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利用英國損失慘重的事實,趁機成為全世界的經濟中心。

所以當美國經濟出現大規模下跌之後,原本就還未從一戰中走出來的歐洲各國,也接二連三的在經濟上倒下,而德國在一戰賠款的壓力下成為倒的最慘的一位。

當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當總理之時,整個德國政府面對著六百萬失業人員,德國各個大城市的街頭隨處可見乞討之人。

然而雖然失業的人多,但是希特勒僅用6年時間就將其基本完全解決了,時間轉到1939年時德國失業人口僅剩幾萬人,且在部分崗位上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

從數據和結果上看,希特勒上述執政行為確實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我們深挖這些行為背後的實現過程時,不難看出絕大多數都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就拿「解決失業」這個問題來說,在納粹的主持下社會並沒有增加大量民用崗位,失業人員往往都被徵召進了軍隊、兵工廠為重新武裝德國軍隊服務。

當軍方實在裝不下了,納粹政府還會選擇剝奪特定人群的工作來創造就業,最典型的「受害」人群為已婚婦女和猶太人,首先政府出面強調若非這一項工作必須一個特定女性完成,原則不給已婚婦女安排工作。

至於猶太人就更倒霉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立馬下令將政府內任職的猶太人陸續免職,其中包括公務員、警察、軍人,理由統統為「猶太人是劣等人種」。不完全統計到1938年除去不可替代的,絕大多數猶太人都被從工作崗位趕了下來。

假如希特勒此後不發動侵略,那他根本不會大量造軍工企業,而沒有這些企業接納失業人口,他解決失業人口過程將出現一個大口子。

再而希特勒排擠已婚婦女、猶太人是在激化社會矛盾,若希特勒不發動侵略戰爭,手中沒有大量軍隊,國際社會對他的約束力還在,那憑藉猶太人當時主導德國金融界的經濟實力,希特勒可能當不完一屆總理。

綜上小袁對「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的問答是「不可能」,因為希特勒他之所以能在二戰前取得經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準備打仗的這個行為幫他「突圍」的。

若沒有了這個「準備打仗」的行為,經濟成功就失去了前提,而經濟成功又是後人假設他能成為「德國救星」的最重要指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主炮口徑僅20毫米,卻成二戰德軍主力坦克,打垮了法國、波蘭
應該被銘記的白求恩,他拒絕蔣介石邀約,只為幫助最苦難的八路軍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