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者:木棉姐姐

來源 :悅讀(yuedu58)

2019年伊始,文壇上又一個重要的人物去世了。

據台媒報道,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於今日過世,享年65歲。

林清玄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學者,1953年出生於台灣高雄,他是台灣當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種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稱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蓮花開落》等散文集,其散文曾多次入選中小學課本。

1月22號,也就是昨天,林清玄發表了最後一條微博:


「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我們都是在塵網中跋涉的人,用智慧生活的人,會活得恣意洒脫,哪怕面對死亡,也有著頓悟的坦然。

林清玄走了,但他那些充滿智慧的語句將一直啟迪我們,直到我們走出人生困惑。

關於人生,關於家庭,關於教育,關於修養,木棉姐姐找到了他的一些語錄,希望他的這些思考總有一句能啟發到你。

01

關於人生

人生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旅程,關於這僅有一次的生命,我們或焦慮茫然,得過且過,或恣意洒脫,勇敢奮進。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

人生的成敗得失很多人都看不清楚,關於痛苦,關於人生的不如意,林清玄說: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所謂進有進一步的快樂,退有退一步的歡喜。

人生的得失成敗,轉頭成空,我們又何須計較太多。

最終所有的歡喜與悲涼不過是時間裡的一朵小浪花,就讓那些不愉快的過往都留在過去吧,不要被這些不如意給絆倒。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成功的定義不止一種,當我們永遠趕不上別人的腳步的時候,那就要回到自己的內心尋找滿足。

關於成功,林清玄說,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

這是木棉姐姐見過的關於成功最好的定義,最好的成功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跟過去的自我對比。只要比昨天更圓滿,我們的生命就會不斷地綻放。

有些人的越活越累,只是因為他們不會給生命做減法。林清玄說,人生有味是清歡。

什麼是清歡呢?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生命不由在外,全在看待世界的方式,人生不由他定,全在內心的平衡。

所有的歡喜悲涼難敵時間的腳步,最重要的是,我們內心始終安詳,懂得捨棄外在的慾望,學會解壓;也懂得適當堅持,有所堅守。

02

關於教育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林清玄的教育之道也讓人感受頗深。

關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林清玄說過一段話:


「我們是孩子的鏡子,孩子也是我們鏡中的影像,是互為鏡子,互為表裡的。」

所謂言傳身教,就是把自己的每一寸修養當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你以禮待人,孩子也會彬彬有禮;當你陽光明媚,孩子也會落落大方;當你世事洞明,孩子也就冰雪聰明。

我們不僅僅要做好榜樣,還要喚醒孩子內心的感覺。關於孩子的成長,林清玄說過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


「好孩子是已經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人的覺醒從認識自己開始,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讓他們去認識自我,感受新生命的靈動,發揮生命最大的熱情。

這,才是孩子成長的開始啊。

畢竟第一名總是只有一個,如果我們的孩子長不成參天大樹,那麼在藍天里當一棵自由生長,健康無憂的小草也很好。林清玄說:


「記得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我緊張地在病房外面等待,那時不知道會生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於是,我雙手合十向菩薩祈求:「只要給我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就好了。」

當孩子面臨危險的時候,我們所有的要求和標準都會降低,我們唯一的請求就是身體健康。

所以有時候,是不是也可以適當地對孩子不要那麼嚴苛呢?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關於一個孩子應該具備的能力,林清玄總結了五條:


「面對挫折的能力,愛的能力,認識生命多元價值的能力,拓展視野的能力,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扛得起挫折,方能堅強;會愛,才能柔軟;認識生命多元的價值,才會豐富;視野寬廣,方能智慧;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才會被接納。

林清玄總結的這些教育之道,身為父母的你做到過幾條?

03

關於感情

感情總是盲目而衝動的,我們不能駕馭自己,所以需要理性的節制,但是理性過了頭,我們又需要浪漫。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關於感情,關於擇偶,林清玄有一段話很美妙:


我不反對浪漫,但是我覺得在高度的浪漫里還不忘失去理想的追求才是較好的生命態度,因為我們只有一條命,要賣給識貨的人,我們只有一條道路,要能有感情的衝動,也應該兼修理性的沉思。

因為我們只有一條命,要賣給識貨的人。

找到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人是多麼重要,與之纏綿,又懂得獨立追求自己的人生。最好的浪漫總是這樣,相互扶持,又獨自探索。

愛自己與愛別人總是感情里的難題。

林清玄說:


玫瑰與愛是如此類似,盛開的玫瑰會一瓣一瓣落下,愛到了頂點,也會一步步地走入淚中。

其實,木棉姐姐覺得所有過深的東西都是一把刀,總會割傷自己弄疼別人,就像玫瑰美到極致就會凋零,愛太深了也不會長久。

所謂情深不壽,有時候七分愛人,三分愛己未必不是一種智慧。

04

關於修養

林清玄有一篇散文《生命的化妝》曾入選過中學的課本,文中借用化妝講到了人的皮囊與精神之間的關係。


「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那裡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現在的市場上會給女孩子賣各種各樣的化妝品,美容醫院也越來越多,卻很少很少有人告訴她們該怎樣給自己的生命修容。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可以靠美麗的外表加分,可是容顏老去,我們還能靠什麼支撐呢?

或許,當過往褪色,芳華散盡,我們能給予自己的最好禮物是,一顆豐富而飽滿的心靈。

只有不斷增長的智慧,才會讓我們不懼怕容顏的凋零。

多學習,多成長,多經歷,這是通往智慧的唯一路徑。

65歲林清玄去世:最後一條微博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林清玄最後一條微博說:


「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當你學會了做事,懂得了做人,那接下來就要學會修心。心的深度決定你人生的寬度和高度。

人生有味是清歡,當你懂得取捨,人生自然就有了智慧。

願你退去浮華之後,懂得清歡才是人生的根本,也願你在好看皮囊之下,永遠不忘靈魂的智慧。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 的精彩文章:

2018最暖聖誕短片《相信愛》
幽默段子:換老婆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