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量子理論隱藏的相對性原理,或證明每一個人只是相對的存在

量子理論隱藏的相對性原理,或證明每一個人只是相對的存在

量子力學似乎揭示了一個違逆常理的事實:世界並不是確定的真實存在。所謂的「確定」,只不過是加入了觀察者「意願作用」後的暫時呈現。而這種臨時性的世界,並不穩定,會時時隨著「意願者」的意志做著不斷的改變。這是稍帶哲學蘊味的表達。

在量子物理學中,對世界的真正理解定義或許應該這樣描述:在觀測之前,不存在確定真實的現實,即所有可能的情況都存在,每一種情況都有可能變為確定的現實存在,而這主要取決於觀察者的意識影響作用。愛因斯坦說「上帝不玩擲骰子的遊戲」。或許,一開始,上帝玩擲骰子的遊戲,後來他玩累了,或覺得無趣了,於是就不想自己繼續玩下去了,於是就找理由想請人類「代勞」。然後,這個擲骰子的上帝說:好吧,人類們,你們那麼希望「心想事成」,我這就把「心想事成」的開門鑰匙交給你們保管。不過,最終誰能打開通往「心想事成」世界的大門,就取決於你們的意願程度——概率比例大小——來決定了。

這就是量子力學所揭示的不確定性、量子疊加態、多重世界的可能性等理論的最通俗易懂的直白,也是量子力學給人類帶來的最積極正面的啟示——每個人都可選擇自己最美好的未來,因為未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存在。

我們不妨借量子力學理論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假如一個酷愛量子力學的研究者想要向自己同行的朋友證明多重宇宙或者說多重世界的存在,於是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的主要設備是一台電子控制的開關儀器。開關的狀態由處於自旋疊加態——上下自旋的疊加態——的電子的檢測結果控制。如果測量結果是自旋向上,開關開啟射出一束強光,將實驗中的人OVER;反之,實驗者安然無恙。

每一次實驗的進行,對於處於同一世界系統的觀察者而言,實驗者或生或OVER。但對於實驗者本人而言,可能並非如此,取決於與其他觀察者是否持相同的「意願」——希望實驗者生還是OVER。如果與其他觀察者的「意願」是相反的,那麼世界就會一分為二:一個遵從觀察者的「意願」而呈現,一個遵從「實驗者」的「意願」而呈現。

相對於觀察者所在的世界,實驗者可能已經OVER,但對於實驗者所處的世界,實驗者安然無恙。然後在實驗者的世界裡,繼續進行下一次相同的實驗,如此不斷進行下去,然後世界不斷地被一分為二地呈現出來。如此就形成了無數的多重宇宙,多重世界。每一個裡面的環境都會略有不同,隨著分支層次的不斷增加,這種不同會越來越明顯。但最終,假如說實驗進行到N次,也就是說在第N分支的世界裡,實驗者已經與實驗前所在的世界早已完全隔離開,即完全處於兩個不同的平行世界。

實驗者說:哈哈,我證明了自己的理論——多重世界是存在的。但他這時可能發現周圍的環境以及相關的人或物早已面目全非。他又如何向曾經當初的朋友證明多重世界是存在的呢?此時他所在世界的人又怎能理解他所說的多重世界理論呢?這多少有點像破繭成蝶的蝴蝶看到了世界的真正美麗,卻再也無法將這種美麗的世界與曾經破繭前的朋友分享一樣。也可以進一步延伸一下這樣的思維:就像生出雙翼的螞蟻見證了到了世界的另一維度,然後飛落地面與其它沒有雙翼的螞蟻朋友分享自己的所見所知,結果卻被固守「平面世界原理」而不能理解「三維世界高度」的地面螞蟻駁斥訓責一樣。

科學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相對的完善與否。而每一種理論的完善,或填補漏洞或彌補瑕疵,都必須首先掙脫出被它束縛的繩索,並要跳出直線或平面的思維框架。如果一個理論本身就不完善,卻仍固守於此而又想超越於此,與「欲在不牢的地基上續建摩天大廈」有何異?不是嗎?

以上的實驗無法去實際檢驗,只能說是一個思想實驗,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只是為了檢驗一個理論,但這種理論不無可能是正確的,如果正確,那麼也就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是多重宇宙的創建者,每一個人都是多重世界的貢獻者,每一個人並不是確定的存在,只是相對的存在。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天文研究者:除了自轉和公轉,地球還存在另三種特殊運動
愛因斯坦相對論也許弄反了,這樣理解更能遵守能量守恆定律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