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文|小河對岸

關於韓信的死法,很多人都相信這麼一種說法,據該種說法:呂后最終將韓信騙入長樂宮鍾室,將之裝進袋囊而懸於半空,令眾宮女以竹籤將之刺死。呂后之所以如此大費周折,乃是劉邦曾經許諾過韓信「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是小說演義,也不符合邏輯。免死就免死,還整什麼「三不殺」的許諾?一聽就像不良商家或老闆搞得的圈套合同,簡直low到爆。而關於韓信的死法,《史記》與《漢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呂后欲召(韓信),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陳)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班固的《漢書》也照搬了司馬遷的說法,而韓信之死距離司馬遷的生活年代不過百年。可以說,司馬遷的說法完全可信。由此可知,韓信是死於斬殺,並不是死於宮女的竹籤,當然也就不存在「三不殺」的許諾。

那麼,既然正史明確記載韓信死於斬殺,卻為何又被訛傳(演義)有「三不殺」的許諾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其一,韓信是楚漢之際「世不二出」的名將,有「國士無雙」之譽。人們對韓信的事迹津津樂道,可以說,韓信就相當於今天的「大IP」而自帶流量。評書演義為了迎合大眾而增加「流量」,就會給韓信編排一些曲折離奇的事迹。

其二,也存在給劉邦「洗白」的目的。屠殺功臣畢竟是惡名,有損聖賢君主的光輝形象。而給劉邦虛構「三不殺」的許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劉邦開脫。藉以表明,劉邦對待屬下還是厚道的,要怪只能怪呂后那婆姨。但實際上,要是沒有劉邦的授意,呂后敢殺韓信嗎?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殺韓信是要冒巨大政治風險的,呂后絕不敢自作主張,而承擔這政治風險。其時,漢朝雖名義上已統一天下,但異姓諸侯的勢力仍很強大,幾乎佔了一半天下。殺掉韓信,無疑會讓諸侯人人自危。劉邦曾讓夏侯嬰問計於故楚令尹(相當於宰相)薛公,英布因何而反?薛公便答道: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這就是殺韓信而引起的政治後果,雖然英布最終並沒能成事,但也攪得東南大亂。倘若韓信被殺,異姓諸侯立即結成同盟而反漢,那麼,推翻漢朝也並不是不可能。再則,天下初定,人心不穩,擅殺功臣,也會造成其集團內部的人心浮動。其時,蕭何通過侵奪民田民宅等行為以自污名節,以讓劉邦對自己放心,也都是有感於韓信之死。

韓信被斬殺,卻為何會訛傳有「三不殺」的許諾?

而這些政治風險,都不是呂后能決斷的,而只能是劉邦的授意。劉邦與呂后不過演了一場雙簧戲,在劉邦得知韓信之死時,司馬遷用了五個字形容劉邦的心情,「且喜且憐之」。劉邦並沒有驚訝韓信之死,反而有幾分喜悅,兼夾幾分憐惜。作為楚漢之際,世不二出的名將,怎能讓劉邦放心得下?但韓信畢竟有大功於自己,甚至可以說漢朝的江山基本上是靠韓信才打下的,又怎能沒有憐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知社 的精彩文章:

清朝為何沒有像印度那樣完全淪為殖民地?
劉秀為何要改奉漢元帝為父親,而不追尊生父為帝?

TAG:有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