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胡適最後的日子,在醫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談甚歡,相逢恨晚

胡適最後的日子,在醫院相遇知己,病床上相談甚歡,相逢恨晚

有人說,胡適一輩子都不快樂。他不愛包辦婚姻,但最終卻和江冬秀相濡以沫。他有文采有能力,卻守著一畝三分地,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

可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或許,人們只有在死亡來臨之際,才能想清楚。

一、大師之名,名不虛傳

胡適的人生,充滿著別人家孩子的味道。

就讀私塾,考取官費留學生,在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還沒畢業就被北大聘為教授,入職以後連當時的大師對他的課堂也讚不絕口。此後,提倡白話文,加入《新青年》,領導新文化運動。

他的一生,彷彿按著最耀眼的方向前進,沒有任何的偏差,彷彿沒有挫折,一路順風順水。

有人說,他一生最大的不幸便來源於婚姻。

他接受新思想,接受新文化,骨子裡確又充滿著規矩,所以哪怕想要放飛自我,最終還是被內在的那個自己拉了回來。

江冬秀和他的婚姻,來自於父母之命,那個沒有文化素養的女子,無法與他產生心靈的溝通。

他是寂寞的,孤寂或許是人的宿命,可倘若有一個人,懂得他的全部,或許,他便不會害怕寂寞。

可是,在江冬秀的菜刀之下,他似乎看明白了某些東西,頂著懼內的名聲,最終他還是選擇在婚姻里畫地為牢。

又有人說,婚姻從來不在於門當戶對,而是彼此合適。鞋子到底適不適合,只有腳知道。胡適也許是幸福的,大家都是看客而已。

具體如何,誰也不知道,但胡適,卻並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面對白話文,他據理力爭,儒雅而堅定,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光。可在婚姻里,他不忍,面對錶妹的深情,他深感愧疚,最終守著江冬秀,畫完了人生的圓圈。

胡適是大師,人品還是學術,都沒有話說。

二、最後的時光,最後的知己

後來的胡適,與李大釗等人分道揚鑣。

或許,一個是骨子裡的不忍,一個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二人的關係,終究隨著時間淡漠。

有人懂胡適嗎?

1961年,胡適在宴會上突發心臟病,被緊急送往醫院,不到一年便病逝了。

生命垂危,風燭殘年,或許,人生最悲慘的事情之一,便是看著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

但醫院的日子,並不痛苦。胡適在這裡,遇見了一個知己——梅貽琦。

梅貽琦的一生,同樣是別人家的孩子。公費留學,清華校長。單單這八個字,便足以代表他的分量。

因為有梅貽琦,清華的學風便處處透露著「研究學術,造就人才」的理念。不想培養出只懂政治的人,而是想要人成為真正的人。

民國時的大師,是真的大師,民國時的教授,真的學富五車。

梅貽琦熱愛科學,也同樣熱愛歷史。或許,這和胡適的性格一樣,他提倡白話文,卻從不決絕否認中國的歷史,漫漫歷史長河之下,有的絕不僅僅是糟粕。

三、酒逢知己千杯少

胡適和梅貽琦,原本沒有交集。兩人的教育理念相似,卻彷彿兩條平行線,沒有深入來往。

但命運是神奇的,在胡適最後的日子裡,竟然巧合地與梅貽琦住在了同一家醫院。病床之外,是他們彼此的交流。

幾十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他們二人,卻彷彿在命運巨輪地推動下,走到了一起。

兩位都是傑出的教育學家,在最後的時光里相遇,沒有那些庸俗的利益糾葛,反而成為了摯友。

或許,人之將死,便開始思考人生,感悟回憶,明白一切追求著的和擁有著的東西,或許都是虛無。

但,最後的時光,依然有知己,是多麼大的幸運。

或許,命運也懂得不忍,便將兩位同樣心懷不忍的大師安排在了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溝通。

胡適去世後不到三個月的時光,梅貽琦先生同樣病逝,走時他很安詳。

或許,在天堂,兩位大師能夠真正地把酒言歡吧。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國學大師,能罵人會打人,憤世嫉俗超過魯迅,人品還過硬
盛世美顏卻離經叛道,嫁入豪門不珍惜,悔恨終身,遺言值得深思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