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啥是佩奇》說明一個道理:手機天線很重要,儘管現在你看不到它

《啥是佩奇》說明一個道理:手機天線很重要,儘管現在你看不到它

沒有手機信號,一天都活不到。(雙押!)

上周《啥是佩奇》滿世界刷屏的時候,貓哥也跟著被感動了一把,尤其是爺爺做的那個硬核佩奇特別合哥的胃口。等回過頭想想這個溫馨故事,誒?這不就是「一個手機天線造成的鬧劇」么?

《啥是佩奇》主人公李玉寶在片頭用的是個老式翻蓋機,天線接觸十分不良,電話打一半還掉地里玩了把失蹤。這手機用的是 GSM 網路(短片裡面李玉寶是個移動用戶,所以不是 CDMA ),也就是我們說的 2G 網路。

我們仔細回想一下當年的老款 2G 手機,都有個天線露在外面。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咱們的手機天線跟猿人的尾巴一樣進化沒了,現在的智能手機天線在哪兒?這個事兒挺有意思,今天老貓跟你說道說道。

外置天線的往事

我們說的手機信號就是各種頻段的電磁波,而天線就是手機的電磁波發送和接收裝置。對無線電有些熟悉的朋友知道這麼一個事:天線的長度一般是所收發的無線電信號的 λ(波長)1/2或者1/4,這樣能夠達到很好的諧振效果。2G 信號的頻率範圍在0.8 - 1.8 GHz,所以對應的1/4 λ 也就是天線長度大約為5 - 7.5cm。

手機廠商在設計 2G 手機的時候,覺得5cm還是有些長了,不僅丑還影響便攜性。那時候因為手機功能有限,內部也就那麼些固定模塊,各家都使勁把手機往小了做。手機廠商們一機靈,那就做成螺旋彈簧狀不就短了?(當然外部還是塑料封裝成一個圓潤的外形)天線長度也滿足了,放在外面也不那麼突兀礙事兒,多好!!!

其實那個年代手機內部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一根天線,但為什麼手機廠商都選擇把天線放外面呢?這是因為當年移動網路覆蓋率和信號質量沒有那麼高,手機天線又是一種無定向的鞭狀天線,暴露在外部才能夠更好的接收周圍的信號,也能夠遠離手機內部其他元器件的電磁干擾。於是那麼多年手機天線就一直在外邊露著,反正大家都這麼干,丑也不只丑我一個,儘可能做的縮小點已經算是對顧客審美的一種照顧了。。。

直到通信運營商的基站越建越多,基站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再也不會出現找不著信號的情況了,手機廠商們這才放心大膽的把天線收進了手機肚子裡面,順道還刺激了一波銷售:「快瞧,我新出的手機沒天線了,多漂亮啊,快來買買買!」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手機外置天線的消失,儘管是出於審美考慮,但它標誌著移動信號質量的大幅度提升,也標誌著運營商基礎服務能力的一次飛躍!

全面屏和 5G 時代的挑戰

手機天線自從內置化設計之後就沒再變過么?必須不是,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直到今天它還在讓手機廠商們頭疼!

前面提到過 2G 網路的天線長度是5 - 7.5cm,但現在已經全 4G 時代,馬上就要 5G 了,也需要那麼長么?貓哥找了一張表,大家先看看。

原來移動網路不斷升級換代,天線長度竟然變短了嘿!即將到來的 5G 網路,高頻區信號居然僅需要2.5mm的天線就夠了,那手機廠商還有啥可頭疼的,隨便找個角落塞下去不就完事了么?

呵呵,要真是這麼簡單,喬布斯在世的時候也不會吃 iPhone4 「天線門」這樣的大虧了!而iPhone6 也不會有那麼丑的「白帶」。。。

縱觀行動電話外形的發展,我們發現除了天線「消失」了,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來看看屏幕的平均數據:智能手機的平均屏幕尺寸從3英寸擴大到4英寸足足花了5年時間,但從4英寸到的5英寸只花了兩年時間,5英寸到6英寸就更快了,一眨眼的功夫,遍地都是6英寸以上的超大屏手機。

屏幕變大對手機天線的影響是十分恐怖的,因為天線不能離屏幕太近。為了保證內置天線接收信號不被干擾,它需要與其他的電子器件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不能有金屬在外部造成電磁屏蔽,它需要有足夠的「凈空區」!

既然天線不能太靠近手機屏幕,屏幕尺寸變大(同時手機也在不斷變薄),就意味著天線在手機內部的可擺放空間越來越小。同時因為 WiFi、藍牙、GPS、NFC、無線充電功能的加入,手機內部天線的數量也在急劇的上升。家裡的房子越來越小,兄弟姐妹卻越來越多,這事兒要是落到你頭上,你敢說你不發愁?

日子過的結結巴巴,好歹也能活下去,因為屏幕再怎麼大,還剩下「額頭」和「下巴」可以做文章!既然天線沒辦法遠離屏幕,信號受到影響就成了必然會發生的情況。這時候手機廠商又靈光一現,在手機頂部和底部設置一主一從兩個天線,當主天線信號損失嚴重時就切換到從天線(有些廠商還可以做到根據演算法自動優選主、從天線)。這個方法其實並不能確保萬無一失,但也極大的保證了工作穩定性。

蘋果從 iPhone4 開始嘗試將手機的金屬中框的一部分當作天線來使用,但是人手握持手機時對信號的影響賊大,個別情況下還會出現「死亡之握」,信號可能徹底衰減到無法通信。這個設計在 iPhone6 時被升級為經典的「三段式」天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帶」背板了。其實手機的金屬中框仍然作為天線的一部分,但背板並不是由整塊的金屬製成,納米填充塑料將背板分割為三塊區域,給信號溢出留下了生命通道。這個設計在當時因為效果 very 牛逼,儘管看上去破壞手機整體美感,仍然受到各個廠商的爭相模仿。(當然也有人是出於對蘋果的設計盲目跟風。。。)

總之,大屏手機的天線設計難題可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那句話怎麼說的,屋漏偏逢連陰雨,沒過多久全面屏時代就來了!「額頭」和「下巴」也快被屏幕占沒了,天線往哪兒放?

到了這個階段,想要給手機天線騰出足夠的凈空區是不可能的了,那就只有一種選擇:再次縮小天線體積,並且讓手機天線所需要的凈空區變小,以適應手機內部「微不足道」的空間。蘋果在 iPhoneX 上率先使用了 LCP(Liquid Crystal Polyester,液晶聚合物)材料來製作柔性電路板,將柔性電路板的厚度減小了65%,並且合理的將天線輻射體在手機內部進行多次彎折。將手機內部零散的可利用空間「化零為整」。

三星等公司捨棄了常用的柔性電路板,改用 LDS(Laser Direct 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技術在塑料元件上激光雕刻出形狀然後再電鍍上薄薄的一層金屬。這種方法讓天線可以「寄生」在其他塑料元件上,不再需要單獨的放置空間。所以說從天線設計這塊就能看出,我們用著全面屏手機是爽到了,手機廠商們卻是每設計一款新機都要經歷一次煎熬。

2019年 5G 即將全面開啟,5G 信號除了具有天線更短的優點,還對天線提出了其他更高的要求。5G 低頻信號的頻率與 4G 信號十分接近,所以天線長度的區別不會特別明顯,但為了達到5G所要求的數據傳輸速率,就必須在天線數量上做文章——使用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天線技術。例如4×4 MIMO,就是發射端4根天線,接收端4根天線。

再看 5G 高頻,因為信號波長進入了毫米級別,電磁波的繞射能力變差,信號在空氣中傳播時衰減得十分厲害。而針對這種衰減,採取的應對方式是天線陣列技術(Massive MIMO)。所以不久之後在說到天線的時候,可能就不會再使用「根」這個量詞了,應該說「陣」。呵呵,本貓衷心的希望中國古老的陣法可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復活。。。

所以 5G 給手機設計帶來的負擔就是多到令人髮指的天線數量,到時候一堆手機天線怎麼排兵布陣,就看各位設計師的設計實力和想像力了哈~

隨著技術的創新,還有巨大的商業利益驅動下,貓哥相信一定會有像當年 iPhone 一樣的產品來顛覆我們的想像,咱們等著瞧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科技 的精彩文章:

年終盤點:10個重新定義生活的「古怪」黑科技-下篇

TAG:貓眼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