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歷史:滿清所有男子的髮型都是陰陽頭嗎?清宮劇褻瀆正史

冷歷史:滿清所有男子的髮型都是陰陽頭嗎?清宮劇褻瀆正史

如今的宮斗劇、穿越劇、古裝劇越來越火,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選擇的背景都是清朝,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男子的髮型都是只留後腦勺的一部分,然後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也稱作陰陽頭,那麼清朝男子的髮型就真的只是這一種樣子嗎?

我們來看前段時間比較火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在《延禧攻略》中,乾隆是由聶遠所扮演的,他的髮際線是從天靈蓋正中再往後推個幾厘米,也就是說留頭髮的地方只佔了頭部的三分之一左右,是遠遠少於剃光的部分的,正面看上去完全就是個大光頭。可在《如懿傳》裡面,是霍建華所扮演的乾隆,留頭髮的位置則是從天靈感正中開始,一直到耳後,也就是一半剃光一半留,能與陰陽頭這個名字真正對應。而聶遠和霍建華所飾演的角色都是乾隆,也就是說時代相同,那麼這兩人所飾演的乾隆,哪個更接近歷史的真貌呢?

歷史上的細節多如牛毛,其中不乏有趣的部分,仔細尋找,我們可以發現清朝男子的髮型其實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我們在電視劇上所看到的「陰陽頭」其實是只存在於清代末期的,如果大家對明末歷史稍有了解,應該會知道「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句話。意思就是要麼你就把頭髮剃了,留你一條小命,要麼你不堪受此大辱,寧可死也不剃髮,那就砍掉你的腦袋,大家都知道漢人有一條傳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清朝是由滿人所建立的,所以為了方便滿人的統治,摧毀漢人的精神、氣節以及傲骨,實行了大規模的剃頭行動,這一下子可以說是直接挑斷了江南士子們的底線,出現了大量前仆後繼的抵抗運動,也的確出現了不少真正有風骨,有節氣的人,那應該是明末我們漢人最有血性的一次,可惜最終還是死的死,剃的剃,之後沒有剃頭的漢人就近乎於絕跡了。

明末袁彭年曾經說過:「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袁彭年這個人無恥啊,他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就是說清朝的這個新髮型「金錢鼠尾」大大的好,是一項利民的政策,大家都來剃頭吧,以前的帶頭冠啊紮帶子啊,那都是過去的陋習了,又沉又麻煩,快點放棄吧。實則呢,我們都知道這是清朝對漢族人民恐怖的文化統治,也是對我們中華衣物文化的極大破壞,即顧炎武所說的「亡天下」。那麼他這句話中所說的金錢鼠尾式髮型到底指的什麼樣子呢?

秦世禎《撫浙檄草》:「小頂辮髮」中國人都被迫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頭髮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銅錢大一點,梳成一根小辮,叫「金錢鼠尾」式。將四周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髮,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髮,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實在不堪入目。由此我們可知,清代初期男人的髮型是金錢鼠尾式。可這種髮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呢?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的時候,有一位隨行的威廉畫師,他當時畫了一幅紀實性的畫稿,從這幅畫稿我們可以得知,當時乾隆的髮型還是金錢鼠尾式,也就是說《延禧攻略》中聶遠所飾演的乾隆一角更為接近歷史原型。

而在這之後,清朝男人的髮型就慢慢的開始變化了,而且基本都是處於往一個方向變化,就是頭髮所佔的面積越來越大,到了嘉慶時期,頭頂蓄髮的大小已經遠非一個銅錢大小,而是四個銅錢大小了,鼠尾也不見了。到了光緒時期,也就是清代末期,才逐漸變化成了我們熟知的「陰陽頭」。

從銅錢大小到半壁江山,從老鼠尾巴粗細到小孩胳膊粗細,清朝男人的辮子是越留越粗,甚至於清軍在近戰中拿辮子當做防禦武器,藉以防護脖頸。

到了民國時期,民國政府發布了剪辮易服的政策,清朝遺老無不驚慌失措,如同天塌地陷一般。說來好笑,當年留髮不留頭,可200多年過去,反而不願意剪去辮子了,人性的矛盾之處,由此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爆炸 的精彩文章:

蘭陵王為何每次上戰場都要戴面具?他為自保不惜抹黑自己
優秀外交官嫁入王室淪為「囚徒」,雅子妃心情低落疑患抑鬱症

TAG:歷史大爆炸 |